第二十八章 秘密任务

五雷金光剑,是太乙真人的宝物,利剑出鞘,五雷滚滚,房间内顿时有雷鸣之声。

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荆轲制住了蒙骥,等于是掌握了主动。

剑架在脖子上,蒙骥也只得求饶,人在矮檐下,保命要紧。

“叫他们让开。”蒙骥只得按照荆轲所说,命令手下让路。

因为危急蒙骥性命,花开也无奈收回了中山斧,侠客台的宗旨是挣钱,而吕不韦和蒙骥都是他的财神爷。

斧头都收了手,侠客台的人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荆轲挟持着蒙骥在前,百里冰和云雀护着太子和婴孩,跟着荆轲身后,而花开等人则紧随其后。

从二楼下到一楼,再到大门口,一路上遇到的人纷纷躲闪,第一楼是龙丘最有名的妓馆,客人非常多,但他们都是来这里寻乐子的,可不想丢了性命,于是纷纷躲进房间。

终于出了第一楼,在门口正好看到花二爷正带人‘晒’被冰的副将,烈日当空,人站在毒日下大汗小流,副将身上的冰雪也已经融化,只是解冻的副将身子却软成了一滩泥。

花二爷见荆轲等人出来,大惊失色,忙指挥人堵住去路。

“让开。”

荆轲低喝,宝剑都蹭到了蒙骥皮肉。

“快让开!”

蒙骥已然有些失态,纵然他数次在战场厮杀,见识过死伤,但如今成为刀俎上的鱼肉,第一的本能还是求生。

见花开点点头,花二爷也就让开了路。

“蒙将军这几匹好马,就先借我们用了。”

“借,借。”

“你们几个先走。”荆轲挟持着蒙骥,只能殿后。

可问题又来了,其余三人之中,只有太子会骑马,他自幼在王宫长大,早就学会了骑马。

云雀是鸟儿会飞,根本不用骑马;百里冰生活在北极雪国,根本就没有马。

太子骑马,就不能抱着婴孩,云雀若飞,也同样不能抱着婴孩,而百里冰一直认为这是云雀之子,你亲娘都不抱,本姑娘凭什么替你抱?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三人共骑一匹马,而由云雀抱孩子。

实际上这种战马,太子也是第一次骑,他平日里所骑乘的,是圈养的,没有战马性子烈。

三人上马,太子一漯缰绳,战马前蹄一扬,嘶吼一声,撒腿狂奔。

见三人跑远,荆轲一掌击倒蒙骥,飞身跃上一马,后面紧追。

蒙骥爬起来跺脚大骂,喝令手下快追。

见蒙骥气急败坏,花开劝道:“将军息怒,在这龙丘,花某还是有办法的。二弟,放响箭。”

“是。”

花二爷拿出一只竹箭,只听‘嗖’地一声又长又尖哨响,竹箭飞上东南向半空。

“追。”花开一声令下。

他已经与斗笠约好,侠客台在追杀太子一事上不会尽心尽力,因此,能够抓住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太子妃,勉强能应付一下吕不韦吧。

侠客台的宗旨是挣钱,可有时候钱不好挣啊。

太子策马狂奔,顺着街道一路往东南飞驰,战马体型大,性子烈,太子紧握缰绳,全力以赴驾驭,云雀抱着婴孩在中间,百里冰在后,三人紧紧依偎,贴的很近。

而荆轲则单人独骑,逐渐赶了上来。

而花开和蒙骥等人,也带人紧追不舍。好在龙丘是个小镇,正午时分,太阳正烈,街上行人不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并未给太子等人造成阻碍耽搁。

空旷的龙丘街道上,清脆的‘嘚嘚’马蹄声传遍小镇可他所不知道的是,花开已经放出响箭,前面已有侠客台的人埋伏,逃难之旅,依旧吉凶未卜。

与此同时,在赵国境内的一条小路上,同样传来‘嘚嘚’急促的马蹄声。

七匹骏马首尾相连,在山间小路上疾驰。马上的人全是身材魁梧,身背长剑,身穿火红色衣服。

小路越来越陡,越来越窄,马速也渐渐慢了下来,终于在一处岔路处停了下来。

为首的是名五十岁开外的老者,其余六人均三四十岁。

老者仰首环视大山,似乎在选择前行方向。

他身边一人问道:“大谁卫,是这里吗?”

老者没有回答,看起来他也没有把握。

又一人问:“大谁卫,怎么办?”

老者依旧没有回答,似乎在考虑走那条路。

这些人,就是周天子所派出的大周卫队大谁何,老者就是大谁何的首领,称大谁卫,其余的部下都称大谁卒。

大谁卒身后所背的,都是周天子亲赐的宝剑,称为大谁剑,临阵对敌,犹如天子亲临,剑在人在,剑亡人亡。

唯独老者的身后,背的是一个红布包裹,他的剑是挂在腰间的。

大谁何,是周天子的亲兵卫队,负责保卫皇室安危,只听命于周天子。

他们这次远离洛邑,来到赵国境内,就是为了完成一项秘密任务,一项由周天子千叮万嘱的秘密任务。

那就是红色包裹里的‘中道易’,它是大周国宝,是当年周文王亲手所制,历代天子传承,已近八百年之久。

周天子一时冲动,惹恼了强秦,吕不韦亲自带队,兵发洛邑,周天子恐怕国宝有失,无法跟列祖列宗交代,于是提前派大谁卫带人出城,打算将中道易送到太行山女娲宫,请求火神代管。

正是因为这项秘密任务,大谁何才错过了保护太子出逃的任务,当吕不韦与秦军兵临城下之际,老天子急中生智,将太子托付给了墨者行会的鲁大海。

这项任务可谓非常棘手。

首先,各诸侯国对中道易觊觎已久,尤其秦国更是志在必得,吕不韦敢带领秦军公然造反,定会派人抢夺中道易。

其次,从洛邑到女娲宫,要经过魏国和赵国境内,在各诸侯国中,赵国的势力仅次于秦国,两国都有互相吞并之心,几乎是连年战火不断。赵国既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自然也对中道易虎视眈眈。

所以第一个难点就是确保中道易安全送到女娲宫,为此,大谁卫兵分两路,命令副卫带着假的中道易直接北上,直奔女娲宫,意在吸引觊觎于中道易的魑魅魍魉。

而大谁卫则带着真的中道易绕道东北方向,如果顺利的话,双方会在女娲宫前会合。

还有一个难点,由于当年的金燕公主之事,大周没有给火神丝毫面子,等于是得罪了火神,即便大谁卫将中道易带到了火神面前,人家肯不肯代管还未可知。

正是因为这一点,大谁卫才绕道而行,准备前去求助于一位‘故人’。

一名大谁卒的问话,将大谁卫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

“大谁卫,会是这里吗?”

“会,会吧。”

大谁卫终于选了一条路,打马前行,后面的人依次随行。

走不多远,果然看见前方隐约有座山寨模样,众人大喜,直奔山寨。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等到了跟前,却见寨门紧闭,连个人影也看不见。

两名大谁卒喊了老半天,寨门方才‘咯吱’一声打开,同时有声音问:“谁呀?”

问话的是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头,骨瘦如柴,长脸高鼻,下颌一束山羊胡,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也都是一副清瘦模样。

大谁卫跳下马,一拱手:“老人家见礼!”

“你们是……?”山羊胡仔细打量这帮人,问道“你们是魏国人?”

山羊胡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大谁卫七人全是火红色衣装。

当今天下诸国,只有魏国人穿这颜色。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世人开始流行五德学说,任何一个王朝或者大小方国,都信奉上天所赋予的德性,而这种德性,就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表示。

王朝或方国的什么德性,就崇尚这个德性所对应的颜色。

比如黄帝自认土德,那国家的旗帜和服饰都是土黄色;夏朝是木德,就崇尚青色;商朝是金德,就崇尚白色。

再如当今的诸侯国,魏国自认火德,就崇尚红色;秦国自认水德,就崇尚黑色。有时候德性相同,颜色也稍有差别,比如韩国也是木德,其颜色开始是浅青色,后来国君称王之后,颜色变成了绿色。还有楚国,虽然也是火德,但不是火红色,而是紫红色。

当然,还有一个王朝也崇尚火红色,那就是大周,跟魏国的颜色完全一致。

由于分封,周朝所管辖的土地越来越少,如今只剩洛邑周围之地,几乎全被魏国包围,魏国常以周朝继承者自居,因此服饰也是火红色。

山羊胡看到客人衣服的颜色,就猜测是魏国人。

安全起见,大谁卫也就顺水推舟:“不错,我等是从魏国而来。”

山羊胡点点头,“到我山寨,是为何事?”

“是为寻找一位故人,名叫并封。”

“并封?”

山羊胡闻听大惊,后面两个年轻人也脸色大变。

大谁卫也察觉到了对方的脸色变化,心里暗暗提高了警觉。

山羊胡再次将众人扫视一遍,目光落在七匹骏马之上,略加沉思,又说:“你们找并封大王何事?”

听到并封大王四字,大谁卫等就感觉有戏,山羊胡称呼并封为大王,或许他就在这座山寨里。

“有一件小事,想请并封帮忙。”

“哦,是这样。”

山羊胡边说边转动眼珠,显然是脑中急速盘算。

大谁卫任务在身,不便拖延,忙说:“十几年前,我与并封相识,也算故人了。”

“那,那就请进吧。”

山羊胡终于松口,吩咐身后的年轻人把寨门打开大些,放大谁卫等人进寨,最后又将寨门关闭。

山羊胡前面带路,大谁卫等人下马随行,只见这宅子里空间巨大,沿途两边都是开垦的一块块的方田,田里长满绿油油的农作物,更有无数‘农人’在田里劳作。

奇怪的是,当那些‘农人’远远见到大谁卫等人后,便一个个快速地隐藏于农作物之间了。

更奇怪的是,整个宅子了散发着一股腥膻气味,越往里走,气味越浓,大谁卒们情不自禁轻轻掩鼻。

走了一段,山羊胡又叫过一名年轻人,附在耳边低语几句,那年轻人便飞也似地跑了。

种种反常举动,不由得大谁卫等人提高了警觉。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