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查人口

“不仅如此。”朱林继续说,“我还带着孩子们调查了人口死亡的时间。去年一年,这几个村子的人死了九十八个,其中有二十七个是冻死的,还有十三个是饿死的,余下的,也分别因为种种原因死去。”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

“而且,死亡的年龄最大为六十岁,最小的才四十九岁。”

朱林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也是唏嘘不已。

医疗升级,迫在眉睫。

想要改变人的生存条件,食物,医疗缺一不可。

朱林现阶段已经将杂交水稻推广到了这几个村子,只要不出现太严重的旱灾,村里的人不会挨饿。

要是真出现了,朱林也没办法。

他人手严重不够,现阶段培养出来的孩子能用是能用,就是太小了。

有些试验,需要朱林在一旁看着。

不然会出事。

朱林急需一批帮手。

也不知道便宜爹能不能弄到。

“大明竟然死了这么多人?”

“不止如此。”朱林摇头,“去年这几个村子,死在难产上的妇人也不少。这个数据还在统计中,母子双亡的更多,侥幸活下来的人,也多半不能继续生育了。”

“这……”朱元璋傻眼了。

不能生育意味着大明缺少了新的劳壮力。

他由此想到了屯田,要是那些兵源也一样,大明的未来……

朱元璋心中后怕。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都说不要嫁给当兵的,自然是因为一旦嫁了过去,就世代是当兵的。

大明不同于以往,主要是屯田,而军队的来源,也是屯田里的普通将士。

朱元璋听了朱林的说法,打算回去后就让人查,看看屯田所里的死了多少人。按照朱林的法子算一算。

他心中一片凉意,半点儿心思也没有了。

“你说的有理,我要回去禀告陛下,去查一查屯田所。”

朱林点点头,不枉他故意提起这件事。

后世的大明,屯田所的人都跑光了。

无奈只能雇佣附近的百姓,可是百姓哪里行?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朱林因此想起清朝末期,也是一样的。

军队溃不成兵,为了面子,干脆花钱雇佣百姓。

联军来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反抗,反而为了钱,将那些联军背过了河。

国门被自己人打开了,何等的讽刺?

这些被钉在羞耻柱上的事情,被后世人反而朗诵。

哀其不争,恨其不明是非,最后也只能骂天怼地,再来说一句慈禧老妖后误国。

可是没人想过,那时候的清朝烂的不仅仅是慈禧,而是从下到上的烂。

仅有的那些个明白人,也救不了满地的糊涂狗。

朱林不想看到吴三桂再次打开大门,也不想看到后世之人背着敌人过河。

只能让一些都从根子上得到改变,打开国人的思维大门。

朱林摇了摇扇子,他还真是个好人啊。

朱元璋毫不含糊,一回宫,就找来了兵部尚书单安仁。

这位也是跟着朱元璋打过天下的,算算日子,他也六十多了,到了退休的年纪了。

几次上书,朱元璋都不太舍得他,他只好拼着一把老骨头继续干。这会儿,得了朱元璋的吩咐。

单安仁皱眉。

“陛下,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事情吧。兵家子弟都挺能生的。家里十来个孩子的也不是没有。”

“爱卿,朕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朱元璋叹了口气儿,“可是有人给朕看了这些。”

朱元璋将从朱林那边拿来的报告给了单安仁看。

写这个的是王大丫。

她现在是他们班里的班长,负责统筹各种的数据。

王大丫也不负众望,做的很优秀。

至少朱林是满意的。

一篇报告写的很详细,单安仁看完之后,大吃一惊。

当真有这种事情?单安仁想起家中确实有些子侄辈的媳妇儿生孩子一命呜呼,心中也是一痛。

这会儿人是宗族观念,自然希望家里的人丁兴旺。

“陛下放心,老臣定会将事情办好的。”

“你做事我放心,事不宜迟,先从京城的卫所查起来。”

“是。”

单安仁忙不迭的出去。一回到兵部,就点了几位侍郎,让跟着一块儿出去。

他们走的急,不出片刻,就到了拱卫司。

这里便是锦衣卫的地方。

初期,锦衣卫名为拱卫司,专管皇帝的仪仗和侍卫,要给皇帝服务,自然是相貌不错。

后来,朱元璋又加了情报,他们又添加了收集情报的事情。

拱卫司是朱元璋的近臣,一切待遇都是最好的。

由于蒋瓛被派了出去,只能有副指挥使来接待他们。

听了单安仁的来意,副指挥使还嘟囔了一句,好端端的查人做什么?

随后就带着他们去了屯田。

单安仁直接跟着人挨家挨户的问,问出来的结果让他脸色一变。

身后的侍郎害怕他出事,忙给他塞了一颗急救丸。

单安仁才喘匀了一口气儿,又马不停蹄的往宫里赶。

按理说,锦衣卫在朝廷里的待遇最好,活的人应该不少才对。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屯田所加起来近乎万人,去年死了近五百人。

尤其是生孩子死的妇人,更是多。

婴孩出生率也极低。

夭折的孩子更是不尽其数。

单安仁心中发寒,要是持续下去,整个大明都完了。

朱元璋看到了结果之后,在原地站了许久,最后叹了一口气儿。

“陛下,这可如何是好?”

“爱卿,此事暂且保密。你速速派人去其余各地囤地查看。”

“是陛下。”

单安仁离去,朱元璋思考良久,找来了户部尚书。

户部是六部之中最忙的,掌管天下户籍财政。

要说查人口,只能户部的人去做。

户部尚书杨思义一来,就见朱元璋面色难看。

“陛下,这是怎么了?”

“杨爱卿来了。朕有事情要你去做。”

“为陛下分忧是臣下的职责。”

“杨爱卿,朕命你速去查明全国去岁死亡人数,一个月内告诉朕结果,顺便查一下,大明如今有多少人口。”

“陛下,这可是大工程啊。”杨思义皱眉。

“杨爱卿,时间紧迫,朕最多给你三个月,这次科举选士后,朕许你们户部先挑人手。”

“臣遵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