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时代变了

现实和程咬金预料的一样。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有些蒙蒙亮,西突厥人就开始了攻城。

新一轮的攻势要比之前更加猛烈,之前因为担心损坏而收起来的各种攻城器械,这一次也被拿了出来。

唐军昨夜趁机重新挖开的三道壕沟,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被西突厥大军填平。

然而他们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了。

在唐军的严防死守面前,西突厥人依旧在城墙下碰了壁,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西突厥人还是没能登上城头。

大唐和西突厥双方,再次陷入了拉锯战......

......

关中,长安。

时间来到四月中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科举时节。

自从科举改制,取消了乡贡门槛之后,前来长安参加科举的士子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每当科举之时,长安市面上都会人满为患。

然而今年情况却出现了意外。

根据礼部的统计,报名参加元新六年科举的士子数量,较之去年缩水了三分之一!

关中、山东、蜀中、剑南等地报名的人数,更是直接腰斩!

没有了这些人的参与,虽然科举看上去火热依旧,但却总给人一种有些寥落的感觉。

面对这种情况,不止是朝堂百官议论纷纷,就是民间刚刚复兴的诸子学派,也都侧目不已。

要知道,大唐可不是后世明清。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在宋朝衣冠南渡之前,北方才是华夏文明的精华所在。

现如今仕林中有个说法,天下文脉,一分归巴蜀,三分归江南,剩下六分,全在关中和山东。

令天下读书人向往的所谓“五姓七望”,更是全在长江以北。

每年参加科举的士子,一大半都来自北方各州道府县。

可是这一次,原本占据了科举大头的北方士子,却有很多没有出现在科举场上。

见此情形,那些来到长安的士子也没心思继续畅谈风月,猜测考题了。

看着身边同样愁眉不展的同伴,许多来到长安应考的儒家士子既羡且妒地感叹:“文风丧乱,礼乐崩坏,人心不古......”

之所以会有这种复杂的心情,概只因为那些没有来参考的士子并不是觉得自身学识不足,主动弃考,而是他们有了更好的出路。

......

自从西突厥入寇的消息传来,大批的文人士子将原本抱在怀里的诗书扔到一边,拿起家中收藏的刀剑,骑着战马,风风火火地跑去参军了。

朝廷虽然下令取消了别部编制,不再接纳普通百姓投军,可是对于这些有文化,又有着一定武力傍身的知识分子,却是来者不拒。

朝廷的七卫大军,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将所有投效的士子都收入囊中,并且一上来就给予了和队正平级的官职。

按照唐军的制度,刚刚进入军队的人,能够担任的最高职位,也就是队正了。

各军的这种做法,顿时就满足了那些士子的虚荣心,愈加激发了他们的参军热情。

许多原本已经来到长安的士子,都因此千里迢迢跑去边关报效君父去了。

至于马上就要举行的科举,谁特么还在乎?

......

许多“有识之士”都痛心疾首地对这种现象表示了担忧,认为这是国家即将走上穷兵黩武道路的信号。

只是他们就算喊破了喉咙,也没什么卵用。

自从军队改革完成以后,文臣们就彻底失去了插嘴军事的权力,能够阻止军队这么做的人,除了他们自己,就只剩下了当今天子。

只可惜,皇帝不仅没有丝毫阻拦士子投军的意思,反而对他们的举动大加赞赏,甚至专门作了一首诗来颂扬他们这种行为——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皇帝都亲自开了尊口,其他人又怎么敢继续多嘴多舌?

即便心中再是不愿,他们也只能眼巴巴看着曾经的同门或者弟子欢欢喜喜地扔掉书稿,和家人师长同门告别,背弓佩剑赶往边关。

甚至于有些老家伙都被皇帝这首诗激发了一腔热血。

如果不是他们年纪实在太大,已经舞不动剑,拉不开弓,他们恨不得也和那些后辈一样,提着刀剑上场为国效命——“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大明宫,蓬莱山,仙居殿。

李承乾斜倚在御榻上,看着下方捧着一卷奏疏,侃侃而谈的卢照辞,在心里暗暗点了点头。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卢照辞现如今也算是彻底成熟了。

最近两个月,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因母丧丁忧,右仆射杨师道出任钦差,前往河东统筹地方事务,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尚书省的事情,基本上都落在了卢照辞这个尚书右丞的身上。

卢照辞并没有让李承乾失望,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处理的十分妥当,文武百官都对他赞誉有加,就连一向不喜欢在朝堂上说话的李建成,也赞他颇有房玄龄当年的风采。

如此一来,李承乾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重用他了。

......

自从登基以后,李承乾除了将李建成这尊大佛搬出来,制衡长孙无忌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怎么动。

朝廷官员的升迁任免,还是按照先帝在位时期的老规矩行事。

这种做法使得李承乾登基前几年的朝局大体上保持了稳定,即便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也能在朝堂内部消化,不至于影响到地方。

可是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承乾想要真正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就必须将绝大部分核心之位,都安排上“自己人”。

以前之所以不这么做,一来是因为卢照辞等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的地步;二来也是因为大唐外部的威胁还没有全部消除。

内部贸然变动,万一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外敌露出可趁之机。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大唐能够战胜西突厥,将西突厥之地分封给宗室功臣,所有的外部因素将会消失。

李承乾的威望,也将超越父祖,成为大唐立国以来最有权势的皇帝。

这个时候,有些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