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曹孙刘

光和七年,十月初四日,卢植与当地官员交接好了手续,十月初六日,卢植与皇甫嵩所部过河内郡,至荥阳再班师回朝。朱儁则是从轩辕关直达雒阳。

胜师回归,汉帝刘宏在雒阳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刘宏还亲自出席了宴会,表达自己对将士们辛苦征战的赞赏,然而就是重点环节,大加封赏军队中的有功之臣。

卢植,皇甫嵩,朱儁,分别作为三支军队的最高统帅,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原先上书抨击【十常侍】的傅燮,因生擒黄巾军渠帅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位居首功。但是战事结束之后,由于赵忠等人从中作梗,诬陷傅燮,使其只被任命为了议郎。

董卓因斩杀张宝为升任为河东郡守,封鳌乡侯,食邑千户。

护乌桓中郎将宗员被升任为幽州刺史,关内候(有食邑无封地),食邑千户。

皇甫嵩被升任命为左车骑将军,封槐里侯。

朱儁被晋升为右车骑将军,封钱塘侯。

卢植作为消灭张角的最大功臣,晋升为太尉接替被下岗的杨赐,并录尚书事,封范阳候,直接登上三公之位。

其实三公本身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太尉也没有多少实权,真正有意义的是【录尚书事】,特点就是位高权重。

录尚书事,即掌握尚书台,仍设宫禁中,职权非常的大,名义上仍隶少府,实际上直属皇帝,既是参与决策的宫廷出令机构,又是综理国事的政务中枢,兼具中朝、外朝双重职能。各级官府奏章皆呈送尚书台,由其拆阅、裁定、记录、转呈、代奏,并向皇帝提供建议,参议政事。皇帝有成命,由其拟诏出令,下达三公府,有时不经三公,径下九卿。本台官员对诏令有异议,有权驳议。

掌握尚书台的工作,就对等于实际上的丞相。

汉帝刘宏认为卢植能文能武,颇有才干,当今天下混乱,整个天下都需要休养生息,需要有能力的大才来治理,而他本身玩一下权谋之术还行,真让他来发号施令,治理国家,他自己是知道的非常拉垮,所以没有加入任何派系,并且还很有能力的卢植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卢植被任命为大汉行政最高长官,一时间风头无两,来拜访他的人踏破门楣,络绎不绝。

曹操也因为战功被任命为济南相,至于刘绩,卢植曾询问过他有什么打算,想要从事怎样的职位卢植可代为举荐。

刘绩言说在思考一二,并未给出准确的答复,卢植也没有责怪毕竟刘绩才刚年仅二十,虽然有些功劳但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如果年龄足够的话,按照正常的正常的升迁流程的话刘绩现在也该做校尉了。

原本的他只是想好生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更好活下去,不过随着河北的经历和曹操相谈过后,内心总是莫名的躁动,刘绩忽然有些看不懂自己的内心了。

所以在卢植询问他有什么规划时,他才会说再思考一二。还有就是他要想离开雒阳的话得找一个好些的理由啊,不然何进那边打死不会对他松手的。

刘绩一回到雒阳就去拜访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刘洪,却只得到了一封留信,就在卢植他们在外征战的时候,刘洪初步完成并向朝廷献上了他的乾象历。汉帝刘宏非常高兴。

然而刘洪却有一丝落寞,于是向汉帝刘宏说自己希望外调会稽更好的研究乾象历,刘宏又怎能不知道他的小心思,但也没有深究,毕竟刘洪可是刘家的宝贝,当即就同意他的请求并遣士卒护送。

留信后从言语间刘绩已经知道,老师刘洪是去寻老友蔡邕去了……哎,这该死的友情。

刘绩回雒阳后基本上就是挂着屯骑司马的职位,每天去一下军营,逛一下雒阳,真乃第一闲散之人。

曹操在准备去就任济南相时,带着一位汉子来拜访了刘绩。

“绩在此恭贺孟德兄,如愿以偿,孟德兄在济南定可大展宏图。”

“勃裕,你呀……真乃……哎!”

“你当真想做一个闲散之人?”

曹操看着这个懒散懈怠的刘绩就气不打一处来。

刘绩摸了摸为数不多的胡须,哈哈大笑,拱手相问。

“哈哈哈,孟德兄,你今日不会是专门来数落我的吧?”

“敢问,这位兄台是?”

问到此处时,曹操笑逐颜开:“来,我为勃裕介绍一二,此乃吴郡富春的孙文台,南阳贼首韩忠就是被文台擒获的,每有战事皆为先登。”

“孙文台”刘绩心中一惊,一则是对孙坚怎么会在雒阳而感到惊讶,二则是对后世记忆中孙坚斩华雄之事,感到心潮澎湃。

刘绩看着眼前的活生生孙坚,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容貌非同凡响,即刻拱手鞠躬表示敬佩:“文台真乃吴地英雄也。”

孙坚眼神炯炯有神,立刻拱手还礼:“不敢,不敢,坚叨扰了!”

“两位请!”

“同请。”

长廊上三人一边走,一边闲谈着,曹操谈及了与孙坚在朱儁处相识的事,甚是畅快。三人在交谈中时而各抒己见,时而互相调侃,时而哈哈大笑,毫不在意繁文礼节。

“勃裕真乃无趣之人,府中俾子依如从前啊?”

“绩初归不久,府中之事还未尽全。让两位见笑了”

曹操不以为然,开始打趣了起来:“勃裕啊,不是为兄啰嗦,看你也不小了吧?家中怎还未安排周礼呢?”

刘绩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整的语塞。

“孟德兄,这……公务繁忙,公务繁忙。”

“雒阳城中若是有你相中的女子,趁我还未离开快些告知为兄,几日间就帮你办理妥妥的。”

刘绩看着兴致如此之高的曹操,尴尬的笑了笑,不失礼仪的拱手道谢。

“多谢兄长惦记家中之事,绩想家严自有安排,我等还是不要僭越为好。”

“嗨,你这小子……”

“哈哈哈,兄长好意绩铭记在心,兄长请。”

“文台兄,请。”

待客大堂中,刘绩站立原地,挥手示意他们安座。

“来人,上酒肉。”

曹操一边盘腿坐下,一边唠叨着:“勃裕,我可不跟你说假的,若真有看上的,你可要记得告知为兄一声,到时候我也好来讨些酒喝。”

“还有文台,你可别忘了。”

刘绩连连敷衍:“一定,一定。”

“兄长,弟愚问之?你此去济南准备如何行事?”

曹操神情瞬间严肃,目光炯炯,言语间毫无动摇,退缩之色:“此去济南,操自当为陛下分忧,解济南国之难。”

孙坚闻之非常敬佩,立刻起身拱手:“孟德,珍重!”

刘绩起身行礼:“此时青州之地依旧战乱频频,绩闻济南国境内官吏贪腐盛行,豪绅地主与官吏勾结搜刮民脂民膏,以至于济南国十年间换了二十七任国相,兄长此去望多加小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