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0章

两人就要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桂卿觉得终于不必再和宪统谈什么经论什么道了,终于不必再对其小心翼翼和谦虚谨慎了,这样的状态真好,和无官一身轻的美好情形非常类似,尽管他从来都没当过官,也从来都没想过要当官。在依然被酷热而污浊的空气严密地笼罩着的汽车站,他眼看着宪统坐上了回大塘镇的汽车后,才去存车处取了早上寄存的车子。待出了汽车站,看看天色尚早,他并不想马上回家,而是打算到新华书店或者邮政局去逛逛。在家这段时间他感觉都有点信息闭塞了,因此需要舒展一下耳目,扩张一下视听,了解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以免被时代的洪流抛下,而这种情况又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新华书店就在汽车站东边大概几百米的地方,这点距离对于正宗的农村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个路,可以说是一抬脚就到了,况且他还骑着车子呢,所以他晃晃悠悠地就骑到了。

他现在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好奇心和耐心,仿佛天下就没有他不能去尝试的地方和东西。人生的路虽然漫长而曲折,但是他却满怀信心地要走下去。他知道自己这样想未免天真和做作了些,但是他就是忍不住这样想,这也是没法的事情。

他逍遥自在地装作读书人的样子走了进去,想要当个混得比较好的新时代的孔乙己。书店里没有空调,只有几台黄绿色的三角牌大吊扇半死不活地被吊在天花板上“嗡嗡”转着,前来看书和买书的人也不多。他胡乱转悠了半天,狗熊掰棒子一样翻了一圈也没看中一本值得买的书,就出了书店的门转而往邮政局那里骑去。

他在邮政局门厅装作退休知识分子的模样买了份《海西周刊》后,就坐到里面大家平时写信贴邮票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报纸来。其实《海西周刊》就是《海西晚报》的一周合订本,可谓啊物美价廉、超级实惠,且看完之后揉搓揉搓还能擦屁股用,显得非常划算。他抱着那份未来的擦屁股纸如饥似渴、津津有味地看着,从头到尾连中缝都不肯轻易放过,他必须得对得起他花的每一分钱才行,不然的话他就会有严重的负罪感,觉得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败家子。

在充分而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大事和各种社会新闻之后,他突然看到了一则他认为其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致富信息,就是关于人工养殖冬虫夏草的。其内容说的是BJ莲花池附近有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冬虫夏草养殖菌种和全套养殖技术,只需一两人就可以在室内或者房前屋后搞大规模养殖,技术非常简单实用,而且人家还保证回收产品,收益非常稳定,机会十分宝贵,每份菌种只要88元,不少也不多。

他在家里已然赋闲了几天,早就深刻地体会了毕业即失业的难言滋味,生活中完全没有方向感和可以依托的地方,心里边不上不下的很是难受,像是吃了难以消化的长了绿毛和白毛的烂煎饼。他想尽快地找点活干干,别管什么活都行,以减轻一下自己心中那份愧疚和无聊的感觉。看到这则似乎是从天而降的非常契合他目前的就业心理的特色致富信息之后他心里灵机一动,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创业路子。

他严丝合缝地想了半天,觉得自己一个板板正正的大学生,搞点特色养殖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嘛,这个事做起来应该问题不大,没有太高的难度。退一万步讲,就算对方是那种职业的骗子,他大不了损失个几十块钱而已,反正也是无所谓的事,现在干什么事情不都得交点学费啊,他就当交学费好了。他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所幸兜里还有张一百的票子,就起身到柜台前去给人家邮寄养殖菌种的费用。

柜台里负责汇款的营业员恰好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和陈向辉的大女儿陈芳年纪相仿,只是长得微黑些,略胖些,脸上挂着几颗并不十分显眼的青春痘和小雀斑。她很随意地看了看桂卿仔细填写的汇款单子,便隐约地皱起了眉头,然后把那张汇款单子在手里轻轻地晃了一晃,问他道:“同志,你再想想,确定要汇这个款吗?”

此时的桂卿立马就意识到,对方肯定是经常办理类似的汇款手续,感觉其中必定有诈,所以才好意地提醒他一下的。这个情形在正常情况下其实很好理解,以他的脑子当然能够推算得出来。但是,在此情此景之下,他的脑子一时间竟然短路了,竟然不怎么好使了,再加上他那强烈的虚荣心突然跑出来作怪,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被人欺骗的,于是他就对那个女孩强调道:“对,就按那个地址汇款!”

在肉乎乎地说完这个不惹人喜的小硬皮话之后,他的心里虽然立马就后悔了,但是身子却仍然直挺挺地立在那里,就和个文物价值颇高的古代雕像似的,连神仙都拿他没招了。此时,他竟然还装作神情坚毅的样子等着对方尽快完成汇款手续,他好麻利地回家。小姑娘的善意提醒不仅没能阻止他继续汇款,反而更加坚定和加快了他的错误选择。

上当受骗的人在这个时候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明明知道自己可能上当了,却怎么也拉不下那个脸来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和异想天开,只能任由骗局继续发展下去直到最后荒唐地完成,仿佛这个骗局就是人生当中一场十分重大的考试,无论答案对错或者考得好孬,参与其中的人都必须认真地填完交卷才行。

汇完款后,他就神情落寞、郁郁寡欢地独自回家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