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下何处可逃元 第七十章蒙古铁骑初印象

第七十章蒙古铁骑初印象

时间倒拨数日之前。

虞醒大破龙普定的消息传到了鲜于弘耳朵之中。

数万人的大战,动静太大,不管胜负如何,都是瞒不过人的。

鲜于弘立即质问舍利畏,说道:“大师,你可没有说这一件事情?”

舍利畏眼神之中闪过一丝惊慌,一把抓住记录战报的文书,说道:“不可能,这不可能。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一件事情?难道,虞醒从来没有相信过我。”

随即立即下跪行礼说道:“大人明鉴,此事我的确不知道。虞醒这个人神鬼莫测,我------”

舍利畏用尽了自己浑身功力,所有动作,不知道演练了多少遍,自信绝对没有破绽。

但是他始终感受到一股目光,如锋芒在背。

“好了。”鲜于弘笑道:“大师,你之前说虞醒如何如何厉害,我其实不怎么相信,但是而今我信了。滇东地理,我是知道的。虞醒穿越茫茫三百里大山,这样的事情,也就当年跟随陛下做过。”

当年忽必烈革囊渡江,横穿两千里无人区。艰难之处在虞醒之上。是毫无疑问的。

只是鲜于弘忽然觉得,拿虞醒与忽必烈相比,是大不敬,也就岔开话茬。继续说道:“不过,虞醒的好运气也就到了今日了。他如果躲在山中,我一时半会,还拿他没有办法,但是普定的道路,我却是熟悉的。大师,我准备即刻出兵,击溃虞醒。你觉得如何?”

舍利畏听鲜于弘说自己熟悉普定之道路,觉得分外刺耳。

为什么熟悉?

一定是鲜于弘很有可能是二十年前灭罗殿元军中的一员。

国仇家恨,一瞬间涌上心头。

不过,舍利畏表情控制非常好,一丝也不流漏出来。

他心中也迅速分析鲜于弘这个问题,分析鲜于弘到底是真问计,还是试探他。

一瞬间他就有了决定,不管鲜于弘什么心思,他只能按第一个来回答:

“大人,其实,贫僧是期盼大人出兵的。毕竟贫僧之功名,还系在虞醒此人身上的。但是贫僧是大人的幕僚,不得不提醒大人一点,大事为重。而今最大的事情,其实是西边的战事。而不是虞醒,贫僧请大人三思啊。”

鲜于弘目光如炬,盯着舍利畏,似乎想看出舍利畏的心中到底想什么。

鲜于弘说道:“那一件事情,没有告诉大师吗?”

一直在旁边观察的李道源说道:“大师有所不知?”

“赛大人长子,临安路总管纳速剌丁以千骑破万象,大理总管段实督兵攻之。缅兵大败,而今正在追亡逐北。缅人奔逃。”

舍利畏心中一震。脸上也做微微吃惊状:“朝廷兵威,是在令贫僧惊叹。”

这战绩很元朝。

估计元朝很多地方,都不知道,云南这里发生了一场数万人参与的大战。

前后不过几个月,就将缅军给打崩了。

只是这个消息,对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未必是好消息。

鲜于弘说道:“而今可以说是后顾无忧,正是用兵的大好时机。”

“大人,贫僧愿意随军,好戴罪立功。”

“不必了。此事就不必劳烦大师了。大师在曲靖坐等破贼的消息。”

鲜于弘安抚了舍利畏,将舍利畏送出了房间。

在舍利畏走后,鲜于弘忽然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好像没有问题?”在这一场对话之中,李道源很少说话,他一直在观察舍利畏。情报出了问题,作为情报来源的舍利畏岂能不被怀疑。

鲜于弘说道:“我也看不出来。我且去破贼,你在曲靖盯紧他。如果他有问题,那么一定会露出破绽的。等我抓了虞醒,当面对质,就知道有没有问题了。”

“属下明白。”

好像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件事情。

那就是打败仗。

这正是此刻元朝上上下下的自信。

舍利畏出去之后,后背被冷汗湿透。

似乎那一道锋芒在背的目光,从来没有挪开一样。

此刻还在他背上。

“他怀疑我了。”

被怀疑是什么下场。

舍利畏是知道的。曾经无数战友凄惨的下场,在舍利畏心中一闪而过。

只是很快,舍利畏就将心中恐惧压了下来。

“我必须将消息传出去。”

一想起虞醒已经打下罗殿了。舍利畏内心之中,无数复杂的情绪如潮水一般冲了出来,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歉疚,想回家,却又害怕回家。

他其实也知道,早就物是人非了。

但是似乎他不回家,家还是二十年前的模样。

“还有那一件事情,也可以告诉公子了。”

舍利畏下定决心。

只是被鲜于弘注视的舍利畏,做事情就不如之前轻松了。好在李鹤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这才成功与舍利畏接头,带着迷信,一路奔赴普定而来。

*********

在得知鲜于弘动向的虞醒不敢怠慢。

对于普定的人心,虞醒不敢太过相信,鞑子兵临城下的话,很有可能有人动摇。还不如主动出击。

一路西行数日,行二百余里,终于到了普安城下。

南北两侧,连绵山势相望,唯有一线平地蔓延而来。一座周长四五里的小城,就坐落在谷地之中,锁死了东西通道。

这就是普安城。

贵州之腹地,滇省之门户。过普安城后,不过几十里,山势就渐渐平缓,而曲靖城,也就遥遥在望了。

甚至从地理上来说,普安城更靠近曲靖城。

虞醒抬头看了看,太阳落在西侧山峦之上,虽然距离完全下山,还有一段时间。但不足以破城了。

“安营扎寨。”

“是。”

随即三军,万余人再加上数千从普定带来的民夫,开始安营扎寨。

忽然一阵烟尘从西侧远远而来。

“是大队骑兵,最少百骑。”杨承泽第一个反应过来。

“戒备。”虞醒立即下令。

也幸好营寨最外围的栅栏已经修建好了。不用担心骑兵踹营了。

不过,对于蒙古铁骑,怎么防备都不为过。

马蹄声越来越响,数百骑兵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毫不客气地从虞醒军营前百余米,一掠而过,绕着大营,转了一个圈,随即缓缓的在弓箭的射程外,站住了脚。对着虞醒的营地,指手画脚。

似乎,是来视察的。

简直将虞醒所部视若无物。

虞醒与诸将远远看着。

数百骑兵,进退之间犹如一人。不管是任何一个骑兵,骑术都非常精湛,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所有人,所有骑兵,脸上看不出一丝紧张,就好像是郊游一般。

虞醒回头看身后的将领,一个个面色坚毅。如临大敌。

王四端抓着斧头的手,绷着青筋。

吕敢当是最自然的,因为他没有与鞑子交兵的经验,无知者无畏。

陈河似乎有一些口渴,不住地伸出舌头舔着干裂的嘴唇。

虞醒心中暗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军心士气会受到影响的。”

虞醒说道:“谁为击此贼?”

“属下请战。”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杨承泽。

虞醒说道:“好。”随即虞醒给王四端使了一个眼色。

王四端跟随杨承泽一并下去,王四端低声对杨承泽说道:“驱赶走就行了。不要与鞑子拼死活。”

杨承泽冷笑:“我不怕鞑子。”

“我知道你不怕。但是全军手中只有你这一点骑兵种子,折在这里,将来怎么办?”

杨承泽愣愣地看着王四端,知道这不是王四端的意思,说道:“四哥,我知道了。只是-----”杨承泽语气平淡,说道:“我们有未来吗?”

王四端按住杨承泽的肩膀说道:“你要相信公子,一定会有的。”

杨承泽没有说话,而是拎着长枪,翻身上马。准备出战。

*********

“你们怎么看?”几百米之外,鲜于弘好整以暇,看着虞醒的营地。

他的大军还在后面,他就敢带着自己的亲卫来窥敌料阵。

“大人,的确的南蛮的残部,那味道隔着几十里,我都能闻道。”亲卫说道。

随即一阵大笑。

鲜于弘说道:“好了,打起精神来,肉是好肉,朝廷对南蛮的赏格,可比对什么缅甸,安南,土人的赏格要高得多,若能做一个大官,说不定,什么都有了。不过,南蛮到底是南蛮,纵然是残部,也不好啃,别几年没有打仗,崩坏了牙口。”

“大人放心,我们硬得很,打得了南蛮小娘皮。”

“哈哈哈------”

鲜于弘也轻轻一笑,心中暗道:“士气可用。”不过他看向对面的目光之中,却有一丝凝重。

作为一位老将。

说他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也好。说他成熟稳重也好。

此刻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对面传递来的压力。

为什么宋军的赏格在元军之中最高,那是因为宋军战斗力最强。

如缅甸一样,轻轻松松被打崩,才是大元朝廷对外战争的常态。

而,打南宋,前后打了近五十年,换好几位大汗,还有一位蒙哥大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