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败局已定

在李定国的大力支持下,朱由榔去了云南,而朱由榔也没有亏待李定国,封李定国为晋王,全权处理一切军政要务。

众所周知的事情,李定国属于那种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基本上读过的书也不怎么多,打仗这种事情,说出来你还别不服气,有些人天生就会,压根就属于脱离了军校的培养,这类代表人物李云龙同志绝对算一个。

而李定国也算一个,只不过治国和打仗不一样,没有文化的人根本治理不了国家,这话是我说的,我负责!

有朋友就问了,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嘛,朱元璋也是没文化的代表人物吧,这个人为什么懂治理国家?

朱元璋确实是一个泥腿子出身,但是朱元璋绝对没有忘记学习文化,如果诸位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朱元璋留下来的奏折,水平比后来的朱棣还要高。

所以,李定国被朱由榔委以重任,那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而这也成为了压垮南明的最后一根稻草,用李定国朝政混乱,不用李定国谁来抵抗清军的进攻?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矛盾的话题。

李定国绝对是一个厚道人,对待朱由榔也是很不错的,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治国理政,手下人基本也看不透,识人之明都没有,这也让他陷入到了无尽的深渊之中。

这个时候南明的官吏不是在混日子就是在混日子的路上,反正到哪里都是跑路。

而另外一边的清朝,可谓是政治清明,局势到这个时候基本已经稳定了下来。

事实上,李定国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即便孙可望如何坑他,他心中所想依旧是团结孙可望,对于李定国的不断示好,孙可望始终不理睬。

闹到最后,双方兵戎相见,这个结果是李定国不愿意看到的。

孙可望来了,李定国迫不得已之下进行了反击,让孙可望没有想到的是李定国实在是太猛了,自己很快就被击败,最后投降了洪承畴。

而洪承畴对孙可望没有什么胃口,他真正想得到的人是李定国,既然孙可望投降了,那就将就着收吧。

面对投降的孙可望,洪承畴自然是没有为这个人说什么好话,而清朝对孙可望也不是很放心,加上他的影响力也没有多少,最后借着打猎的时候将孙可望射成了刺猬。

孙可望投降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将西南地区的地图和南明所有可战斗人员还有面临的处境交代的一清二楚,而清军得到这些清朝之后也马上派出了当时的最强阵容打算解决掉李定国。

这个最强阵容分别是洪承畴,吴三桂和卓布太,前两位大家都熟悉,卓布太是后金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弟弟。

战斗一开始,吴三桂打的特别凶猛,卓布太也不逞多让,瞬间就让云南陷入到了危险之中,这个时候的清军刚刚进入贵州地区,兵力非常分散,如果李定国能够集中军队优先解决掉一路,后面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然而,姜还是老的辣,洪承畴亲自提笔给李定国写了一封信,洪承畴在信中表示自己和吴三桂都是明朝的人投降清朝那也是迫不得已,我们只是诈降,如果咱们一起合作,必定能够光复大明。

李定国还是年轻,心眼上自然是玩不过洪承畴,收到信的李定国迟疑了,简直不敢相信洪承畴和吴三桂居然是诈降,可是面对洪承畴言辞恳切的话,李定国也是相当犹豫。

有时候,尤其是打仗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将领犹豫不决,耽误战机!

因为机不再来,而李定国也确实是被洪承畴给耍了,当他明白过来这一切的时候,清军不但站稳了脚跟,连援兵都过来了。

李定国的全家都被清军俘虏,为了逼李定国投降,清军残忍的杀害了李定国的家属,而李定国知道之后,只是相当感慨的说了一句:“事到如今,我只有一颗忠君爱国的心献给大明,死而后已!”

应该说,到了这一刻之后,李定国应该是比较沮丧的,可偏偏这个人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纵观李定国这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前途想过,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