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嘉靖二年,大兴科举,大赦天下!

翌日。

宣政殿。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近侍太监高声喊道。

话音一落,礼部尚书张璁持笏走出班列,躬身一拜道:

“启禀陛下,今年正是科举之年,请陛下任命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以利天下取仕。”

科举创立于隋文帝,但是上千年来,真正鲤鱼跃龙门的人中,寒门极少。

大多数还是官宦富贾之家的子弟,因为寒门大多买不起书籍,上不起私塾。

但是,朱厚熜决心改变这一切,也就是要对科举进行深度改革!

御座上的朱厚熜看着礼部尚书张璁,缓缓开口说道:

“准奏,命礼部尚书张璁为主考官,都察院御史杨继盛为副主考官,为朕取仕天下!”

杨继盛走出班列,同张璁一起躬身一拜道:“微臣等领旨!”

人才,乃是朱厚熜现在所急需的。

朝堂上下,保守庸才占据绝大多数。

若不彻底改革吏治,更换保守腐儒之徒,改革将会难以为继。

毕竟,天下之事皇帝一个人是做不过来的。

哪怕累的吐血,也很难做到帝国各项改革的成功。

现在朱厚熜用至高无上的权力约束着百官,那些保守的官员不敢反抗。

但是不代表他们不会暗中使绊子,阳奉阴违……

要彻底推进改革,就必须提拔一大批有志于改革之人。

并且对皇帝绝对忠诚。

这样的人,才是朱厚熜真正想要的!

而这些人必须出身于寒门,也只有寒门出身的子弟才懂得民间疾苦,知道改革的好处。

现在首辅夏言和杨一清虽然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他们受以前受的儒学太深。

他们虽然很开明,却也没有真正领会到改革的精髓。

一句话,朱厚熜需要的是张居正一样的改革人才!

根据朱厚熜知道的情况,这个世界的张居正已经十岁,今年也会参加科举!

当然,朱厚熜还要看看这个世界的张居正是不是和前世的史书一样。

毕竟,这个世界和他所知道的大明相似度只有百分之九十。

这一次科举钦定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朱厚熜钦定了张璁为主考官,杨继盛为副主考官。

副主考官是大明铮臣杨继盛,用他来监督张璁。

因为自从有了科举,徇私舞弊就如影随形,屡禁不止。

朱厚熜用都察院御史杨继盛为副主考官,就是给文武百官提个醒,若有作奸犯科者,杀无赦!

“退朝吧。”朱厚熜对身旁的近侍太监道。

“退朝!”近侍太监高声道。

退朝后,文武百官鱼贯而出,各自去衙署按部就班的办公。

朝会结束的时候,朱厚熜看到外面已经下起了雪。

这是他穿越过来后下的第一场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乾清宫内,大内侍卫手持兵戈巡逻着。

朱厚熜在太监的簇拥下,站在长廊中,俯瞰着宣政殿外面的汉白玉广场。

雪越下越大。

朱厚熜走在雪地,一步步走着,他的身后留下一串脚印。

天子在丈量着天下!

他是大明天子,帝国最有权力的人!

可是,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他背负的是整座帝国的九千万苍生!

哪怕天崩地裂,他都将不会躲避,而是会一肩扛起!

若他有半分懈怠,整座大明江山将地动山摇,牵一发而动全局。

朱厚熜返回了养心殿。

次日便是大年初一,从这一刻起,便是嘉靖二年。

朱厚熜在乾清宫大宴百官,同时宣布大赦天下,一年以下的囚犯全部释放。

随着商业改革的收入越来越多,朱厚熜宣布帝国的赋税从户一石,降低为户二斗。

这个政策立刻引起全民欢腾!

十斗为一石,以前是十斗,现在是二斗,其中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户部尚书钱有庆非常不理解,他带着疑问咨询次辅杨一清。

杨一清微笑道:“陛下英明,你照办就是了。”

“可是,如此一来,国库中存粮肯定会下降,如何给予军粮和官员俸禄?”钱有庆依旧不解。

毕竟,百万大军和十万大明官吏要养,如果只抽这么一点税,如何养?

杨一清笑着说道:“以陛下的睿智,怎么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放心吧!”

听杨一清这么说,户部尚书钱有庆才点点头,直接降低了农业的税率,从户一石降低到了户二斗。

与此同时,商业税扩征,以前商业税不到帝国赋税百分之一。

可是现在,随着商业的逐步繁荣,商人越来越多。

甚至还有不少沿海商人,开始下南洋做海上贸易。

这些都要课税,实行货百课十。

也就是说价值一百文的货物,课税十文。

在户部尚书钱有庆看来,这个税很难收上来,毕竟以前没有课过……

朱厚熜听到钱有庆的担忧后,笑而不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