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节

不管老头为人怎样,在社会上他事业取得的成功是无法否认的,所以他肯定是具备某种核心竞争力的。

也许就是他那让人讨厌的厚脸皮也说不定。讨厌不无恶意的猜测着。可更大可能应该是他那种对收集的那种执著。

收集,说起来简单。可是家里堆满的东西也得有地方放啊。现在是办博物馆了,可以前呢?他又是那样一个把贪婪自私写入自身行为的人,会帮他的人应该也不多。

不管怎样,家学的渊源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具有价值的设备;自身的执著让他把物品留存了下来;社会的形势给他坚持下来的喜好提供展示之地。也算是人随物安定,物随人长久的互利关系了。他有机遇获得现在的社会地位应该也是吃了很多苦换来的,只是位置不同了,处事的方法确没能转换,这样也会过得很辛苦吧。

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现在越走越顺,自己肯定是有某种程度上的自得的。开始寻求来自他人的肯定。

大概也是通层级的管理圈子混不进去他才会放假了和一个保洁呆一起吧。他的眼界和能力不足以支撑他进入文化圈层。而和社会背景悬殊基层劳动者在一起就可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来填补自身内心的空虚,希望以此得到尊重。

所以他可以显示的也只能是自己有钱。

问题是他跟着陶言走了,而陶言得理念又是你的钱是你的钱,你说话做事让我看不顺眼你那么有钱就该自己出去享受不要来碍我的眼。

以前他对物品的收集爱好,是不是也就是想填补心灵的空虚了?

所有的爱只能呈现出占有的姿态,以前那些物品是稀少的,昂贵的。而现在都是属于他的。

这样的人生,简直如同黑洞。不断吞噬却永远无法满足。

这样的成功,如同以自己为祭的赌博。有种奇特的悲凉与壮烈。

是的,陶言可以讨厌他,但也应该尊敬他。因为他确实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不管什么事情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何况他的坚持已经到了社会的认同。

老头拿了一袋牛肉干过来,打开让大家吃。陶言随口问他“馆长,你以前为什么会想到收集那些物品了。”

“传媒设备更新很快,电视台的好多东西还能用就被淘汰了。没有人要就只能报废处理了,多可惜。要知道,好多它们的功能都没能完全使用过。我看着心疼啊,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小时候碰都不能碰的。所以我就想都把它们收集起来。屋子里放不下了,就和学校商量,学校就给了我有一间库房。越放越多,现在都有四间了。”

“听说你是大学教授,你是有什么相关课题研究所以才搜集那么多设备吗?”

“没有没有,我就是单纯喜欢。看见那些东西我就高兴。”

“馆长,你真的的教授吗?总觉得你说话的风格要教学生很难受欢迎啊!”

“你觉得我不像吗?”

“完全不像!”

“那就当我不是吧。”

老头确实没有书卷气,也常让我感觉他行事粗鄙。可是身边应该是有一些厉害的人,非常善于对话,也很会化解尴尬。从来没有见他和人正面产生过对立情绪。

“有时候我会感觉你很厉害,有时候又很荒唐。为什么了?”

“因为你还小,很多事情你不知道。”

打机锋的能力也很强,结合他的社会背景确实不能轻视。陶言笑笑,跑去和她母亲聊天去了。在陶言和她母亲天南地北侃的开心的时候老头说话了“你们感情为什么这么好?”

“我们感情好吧?好多人都觉得我们俩的感情特别好。大概是我妈接受力强吧,啥都可以说,实在相互观念不同,也少有强迫对方,最多就是用各种方法碎碎念。”陶言很自豪的样子。

“我和我闺女完全不行,在一起就总是吵架。”老头有点落寞的样子。

“家里人都会吵架的,像我和女儿一样感情这么好的也不多。好多我的朋友也羡慕我们。”母亲接口“不过啊,吵架不要放心上就是了。终究是一家人,你顾她小,她养你老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承吧。”

“我才不要她给我养老,以后我老了,就自己出去玩,病了就死外面。”

陶言真的讨厌老头在母亲面前说这种话,担心母亲难过“馆长你为什么这样说话啊?你想过小馆长听见你这样说会多难过吗?你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了,如果不能看见你的状况她会多担心。”

“你不能这样说,要不真的会伤了父女间的感情的。”母亲接口“你说出去就出去,你自己高兴了孩子怎么办?社会上的人也会指责她的。尤其你们家庭还是做文化产业的,她以后出去怎么见人”。

老头看了看我们说“我父亲是癌症走的,后面我们几个人一直轮流在医院伺候他,大家都累了,恨不得他早点死。我不想变成这样。”

陶言真的对他说话方式很无语,为什么他开口就让自己感觉生活很不美好呢“馆长,我以前在医院上班,大部分时候是在内科。那些慢性病我看的多了。好多病人坚持着活着你以为是为了自己吗?他们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女照顾他们,用行为来教会子孙辈什么是责任。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女以后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更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知道以后自己的生命里会有这么一个过程,要学会接纳这样虚弱的自己。你也得学会相信自己的孩子。”陶言顿了顿“而你现在说这样的话,不知道你父亲知道了会有什么感觉,但你闺女知道了会不会觉得嫌弃自己父母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她就那么不值得你信任吗?我就是个说话很差劲的人了,你这样会让人看轻你们家的。”

老头眼睛亮亮的看着陶言,陶言感觉他似乎就是希望有人反驳他似的。更加烦躁“馆长,人际关系的互动主要是由正强化和负强化构成的。你那么喜欢对我们这些外人说好,为什么不多对你闺女表达一些你的需要。你想玩,你想要人陪,你的工作需要人帮助那些都是和你闺女建立连接的枢纽。能体现彼此对对方的意义,让父女之间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契机。可是你却这么平静的说什么不要和你家人在一起!你觉得你这样说话你家里人听见了会怎么想?”

老头呆呆的问了一句话“那你会帮我吗?”

果然是神人逻辑,我又不是你的闺女。陶言再次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你这话说的有点太奇怪了吧!人际关系都是相互的,你懂吗?当然不管怎样你现在是在我们家,你也应该可以感觉到我们是不太喜欢陌生人来我们家的。所以你现在对我们而言既算朋友,也算家人。在一起时总是需要相互扶持的吧!”

“是家人!对,是家人。”老头絮叨着。

陶言感到有点不妙。

家人个屁啊!我的意思是你又不是我们家的人,死赖着不走还半点价值都没有。你这是什么反应啊?

估计母亲也被自己的神操作惊呆了,深深看了陶言一眼,站起来说“我去附近转转。”

……

看来只能自己收场了。“不过馆长,你一个人在外地,你家里人肯定会担心你吧!”

“不会,以前我就经常一个人在外面。我不喜欢呆家里。她们从来不管我。”

放屁,你在我家里呆的比我还自在。就翘着脚玩手机,半点贡献也没有。

“哦!你有孙子了吧!你就不想他?不想回去看看?”

“他啊,放假去南京他爸爸家了。平时我们晚上都视频的,不用看。”

“哦!所以说这个假期你们家里面的人都出去旅游了,你才没有回去。”

“她们是有事,我女儿可能要离婚了。她那个男的天天不学无术。家里人也总是不在一起。”老头激动起来了接着说他闺女的婚姻。

“那个男的,他父亲在一个地方,母亲在一个地方,从小就没有家教。”

“我闺女和他是大学同学,那时单纯啊,两个人在一起了,我说不同意也没用。毕业以后两年就有孩子了,有孩子了也只能结婚啊!”

“闺女一个人在外地我不放心就跟过去看看。那个男的也没有个正式的工作就说要创业,创业就创吧!买一个车一百多万,只会乱花钱。”

“我女儿嫁过去,我就像个陪嫁一样跟过去,帮他们做饭,顾家。可是他们对我都不满意,小两口天天吵架。”

老头说的话也不知真假,陶言默默的听的很震惊,只能默默喝水。感觉特别神奇。

“反正现在几乎不住在一起了,多半要离婚吧!我也是担心啊!整晚整晚的睡不着”

陶言想这种八卦很新颖啊,以老头的为人该不是因为男方家经济条件好跑去占便宜的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