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尝百草神农断肠

却说天下的黎甿众生忙忙碌碌地寻找食物填饱肚子,整日不得空闲。可是寻来的东西又不全是能吃的食物,有的吃下去后口干苦涩的,有的吃下头痛脑热抽筋吐拉的,更严重的是吃了双腿一蹬小命就乌乎哀哉的。

神农看着焦急不已,于是费劲心思尝遍天下的草药。自从神农得到天帝的瑶草制成神鞭后,用神鞭鞭尽天下的草木,便可知道那草木是有毒还是无毒,速度快多了。判断是有无毒性之后,又亲自入口知其是养命的草木还是治病的草木。这样知其百味,又给草木命名,察别草木的毒性大小,分辨草木的寒温药性,把那些苦凉辣热甜补酸爽一一记下来,录成本草经,世间今传的《神农本草经》即为神农所验。

那神农不辞辛苦地一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带着风神飞廉,火神祝融,踏遍千山万水尝试着草木。这日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小北顶,小北顶两边洼地肥沃,生长各式各样的百草。那个洼地名叫百草洼。

神农见罢大喜,此处草木丰盛,品性各异,五毒俱全。那毒物虽然致命,可是环环相扣,环环相克,可治猛疾,正是治病的极好库藏药典。

神农下得百草洼正欲采草,就看见山上忽然刮来一阵腥风,一只通黄猛虎扑了出来,张牙舞齿,气势汹汹。洼地又现出一条漆黑的巨蟒,昂首蜿蜒,绕树盘居。

神农对猛虎和巨蟒道:“你等生灵,占山居洼,享用天赐之物,可谓天皇地皇有德,让你等在世上各自用命。我现在为黎甿众生尝百草,为何来阻挡我的大事?快快退下。”

猛虎上前道:“泰皇有所不知,那些黎甿众生无所不吃,无所不用,毁山摧林,无所节制,专为自己,日后必将成为大患,泰皇虽然身为三皇,如此劳苦必将伤身。何苦于此。况且人道已经顺其自然,泰皇功德已经达到,应该就此罢了。”

神农道:“天下草木,不尝尽誓不罢休,我为着黎甿众生着想,这样,黎甿众生在世间没有苦闷了,实质也是为了世上的万千鸟兽虫鱼。”

巨蟒道:“此洼地内的百草巨毒,留下来专门克制那些黎甿众生,也好教他们敬畏天地之物,否则他们不知天高地厚,日后难以言尽。”

神农道:“黎甿众生们的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慧,乃是地皇女娲所赐给的,不是你等想象的那样。如今他们虽然低微,假以时日,上天入海无所不能,此为天地之灵。”

那猛虎和巨蟒不肯相信,还在喋喋不休,很不情愿。神农大怒道:“你等野兽专门利已不为他人,如何听得我教诲,需要给你惩戒才行。”说着挥出神鞭,那神鞭的声音响彻山林,一鞭下去,神农鞭在猛虎和巨蟒身上,留下一道道痕迹。那猛虎和巨蟒见泰皇真的发怒了,哪敢同泰皇相争,赶忙躲得远远的。

神农遂进入百草洼尝试着各草。祝融上前进言道:“百草洼百草剧毒,泰皇如欲尝试百草,请用神鞭试一下即可。”

神农道:“神鞭虽然是天上的仙草所编,能鞭出草木之性,只是鞭笞已久,神效已弱了,此处洼地里百草异于寻常的草木,神鞭已经不能及了,吾必须亲自尝试才能知道。”

祝融道:“此洼地里黑气冲天,莫可名状,连吾的神火都难穿透看清,望泰皇小心。”

神农道:“吾自有分寸,你等休要担心。”不顾祝融的劝告。那草入肠都有剧毒,尝了七十味草,七十味都是毒性无比。

见此情景,祝融道:“此处百草洼各草都是剧毒,泰皇已尝了七十味,我见泰皇的面色已见异色,望泰皇珍重,不可再尝,以免有伤身体。”

神农道:“此地百草丰茂,当尝尽为黎甿众生辨识清楚,我为神明,没什么大碍,如果是黎甿众生,尝一味就不堪耐受送去了性命,我多尝一味,他们就少一份危险。”

飞廉在旁道:“今日我心惊肉跳,零乱如麻,竞起厉风,我为风神,当镇惊压害,恐怕有不祥之事,望泰皇就此回到烈山,时日长远,待得日后再来也不迟。”

神农道:“看那个树上有一根野藤,开着黄花,叶子一张一缩,此物极怪,再尝这一味便罢。”

众神拦截不住,神农说着便上前摘下几片叶子,放入口中咀嚼,却不想一股剧痛穿肠而过。神农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祝融飞廉大惊。祝融道:“此草极毒,连天神都不可忍受。泰皇累积了千般的毒药,已经是神明的极限。泰皇想明示黎甿众生,不肯去除,此毒更甚,不幸成为极点。我去天帝那儿拿来不死之药来给泰皇服用,以解此毒。”

(本章未完,请翻页)

神农道:“不死之药乃是聚集元神之药,不是御毒之药,神明食之无用。你休要去了。”

飞廉道:“我巡游天下经过北山的时候,北山有一座山叫丹熏山,山上有耳鼠,吃了可御百毒,我为泰皇捉来。”

神农道:“我为三皇,皇之皇,以道行道之事也,皇之帝,以道行德之事也。为一己的利益来伤害生灵,不是我所能够做的事。况且天有尽时,神有归期,人有终日,此为天意,逆之无用,徒劳无功。我如今去时,当化为人帝,带领天下众生,不负盘古大帝所寄,汝等身居在各自的神位上,应当恪守成宪,顺应着天地之道,方才能够长久,否则神位易变,到时悔之晚矣。”

神农说完元神离去,投往姜水化为炎帝。祝融、飞廉等诸多大神见神农归去化为人帝,各回本位。神农所尝的那黄花草入口断肠,剧毒无比,后人叫它断肠草。

泰皇神农怎生归化?原来三皇乃是盘古大帝的三股神气转化。天皇地皇乃是天与地的神元,归化后神灵充实在天地之间,泰皇乃是众生的神元,归化后神灵进入众生之间。其实也是殊途同归。神元聚而散,散而聚。得佳者聚得势,失出者散后消灭。这就所谓的分合之道,又是天皇伏羲演化的阴阳之道,荣久必衰,衰久则荣,荣衰溶于一体。

后人曹植这首诗名曰神农赞:“少典之胤,火德承木。造为耒耜,导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

神农投往姜水化为炎帝。炎帝为人帝,尽心尽职地教化民众,觉得黍稷虽然好,但是颗粒小收获少,不能够保证他们的吃用,教民众们种五谷为食物,制作耒耜来耕耘田地,以麻制布作衣服来御寒,冶炼陶器来盛储食品,削取桐木作乐器消除苦闷,削木作弓箭来抵挡野兽。

那炎帝的神气俱是出在胸外,智行行于四方,怀着仁慈坦诚的心为着民众,五方位神兽和风火水神,一时间都遵守天规,甘雨不时而降,五谷茂盛丰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年岁终时,教众生们祭祀各神。

又将天下的财物都散发给众生,不求回报,希望天下共同富饶,以仁德和道义来治理民众,不曾赏赐但民众勤俭持家,不予处罚邪恶自然不存。天下众生们无不爱戴。齐声歌颂声名远扬。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