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历史没有真相,只存在一个道理!

所谓的说书,其实就是萧云用自己的方式整理的华夏历史。

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会植入自己的观点,传递这个时代所没有的民族意识。

讲奴隶社会的奴隶,讲封建社会的农奴,讲五胡乱华,讲汉人被屠杀。

总而言之,萧云要讲的是民族的伟大,统治者的卑鄙,文人的虚伪,外族的残暴,百姓的苦难,地主的无耻。

所说所讲的都与下面的听众息息相关。

而且有理有据,不会让人觉得这些事是萧云编的,因为他们都有过切身的体验。

渐渐的,每天晚上说书的听众不再只是军营里的人。

因为有的学员开始要求让自己不大的孩子也进来听。

于是萧云说书的地点搬到了营地北门,临时搭建了更宽敞的房间。

房间里被栅栏隔开,一边是学员,一边是他们的家人。这样的形式必须要有。

当萧云发现有妇女也在听之后,说书的内容又加入了一些有关女性的故事。

每天讲完都会留一些时间,让他们提问。

由于萧云有意识的引导,学员们都习惯了主动提问,甚至另一边的家人们也会偶尔问上两句。

这天晚上,到了提问的时间。

由于刚刚讲完,很多人还沉浸在之前的故事里,有人就愤愤不平的问道:“教官,你说的这些惨事,那些读书人都知道吗?”

提问的这人是后入岛的辽人,名叫张成业,练过武,有功夫底子,训练时的成绩非常好,就是性子比较直。

萧云看着此人,叹了口气说道:“大部分人是知道的,有些书呆子或许不知道。”

听到萧云的回答,张成业的情绪更激烈了,“那他们的心咋就那么硬?眼睁睁的看着俺们百姓受苦受难,俺听说有不少读书人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啊。”

萧云继续解释道:“穷人家出身的读了书就不是穷人了,他们就是老爷了,帮了我们,他们给谁做老爷?有的读书人嘴上说百姓苦,也只是为了博名声,有了名声,自然就有了地位。”

“那这么说来,不应该读书,读书坏良心!”张成业当即有了自己的结论。

这样的认知可不行,萧云必须纠正,摇头说道:

“不是这样的,咱们要清楚读书和文人的区别,就像我也读书,但我不是文人,我读书是学知识,知道什么是知识吗?

简单来说,咱们种地都是从小跟父辈学的,打渔也是,这种地的方法就是知识。

同样打渔的方法,打猎的方法,缝衣服做鞋子的方法,织布养蚕的方法,都是知识,能明白这‘知识’二字的意思了吗?”

“俺明白了,这铁匠打铁的法子,泥瓦匠的本事都是知识!”抢答的人,自然是大嗓门的张贵。

当即,萧云赞许的说道:“说的很对,这知识可以是跟人学的,也可以是跟书学的,而跟书学的就叫读书,这读书其实就是学知识学本事,所以读书没有错。

而之前说的读书人其实是指的文人,就是我之前说的儒家,孔圣人的门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