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7 章

刘瑞跟景帝搞死刘濞的那晚没有喜悦, 而是在想一个问题——汉朝有宗室问题、唐朝有宗室问题,怎么到了明朝还有宗室问题?而且比汉朝、唐朝的问题还要严重。

更讽刺的是文景削藩,武帝时的公九卿里有一半都是宗室子弟。究其原因是武帝打肿脸充胖子, 给归顺的匈奴人封爵的操作不仅寒了汉臣汉民的心,更是让出生入死的汉将觉得非常不值,所以除了外戚和宗室, 还有谁能撑起门面?

之前就说了,老天的公平在于天赋与智慧是不可遗传的。如果汉朝的刘氏宗亲能看抖音,一定会给文帝祖孙点上一曲:“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到底是自家人懂自家人。

不鸣则已, 一鸣就是巫蛊之祸。

于是人间出现了一难以言语的奇景——皇帝靠宗室(自己的宗族)打压世家(别的宗族), 然后宗室(族老)挟恩求权, 和皇帝在那儿斗智斗勇并下台EMO。赢了内斗的皇帝不能一人承包大小要事, 所以提拔外戚管事, 然后外戚成了新的世家(宗族),把皇帝打得鼻青脸肿。于是皇帝又找自己的宗亲帮忙。

周而复始,无休无止。

上面的人都不干正事,一心只想夺权, 内斗, 夺权, 内斗。

然后发现国家没有一点发展,人和钱都折内斗里了。duqi.org 南瓜小说网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卫穆儿封后的前一晚,刘瑞没有早点休息,而是在那儿研究历朝的宗族发展,以及国外的家族体系, 继承体系,看能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我……”看到一半的刘瑞突然爆起,想说脏话却又憋气地坐下。

“烂透了。”

李抬眼,只见皇帝甩开《春秋》,然后在一旁的宫婢动脚前又灰溜溜地下去捡起丢掉的书,一边拍着上面的灰尘,一面继续嘟嘟囔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都烂透了。”

“烂透了。”

宣室的宫婢已经习惯了温文尔雅的皇帝偶尔也有暴躁时刻,反正对方只是在那儿无能狂怒,从不会把怒气转移到宫婢头上。

唉!谁还没个心情不顺的时候。

“陛下,已经丑时了,您是否该整理一下?”李瞧着滴漏上的时刻,提醒刘瑞别忘今日的封后大典:“事后还要带着皇后去拜太庙。”

“太庙?”刘瑞想起女儿出生的第二天,他就穿着正装去太庙庆贺女儿的诞生,结果被某一老臣拦在门口。

“这是谁啊?”刘瑞瞧着对方身上的博士礼服,转头向奉常问道:“可信刘?”

“不姓。”

“那他挡在刘家的庙前作甚?”

刘瑞向周围问道:“尔等的老家也有这种不清自来,教主人做事的人吗?”

随行的臣子里自然有对刘瑞的行径感到不满的,但没有人当面提出。一是怕刘瑞报复,二是程朱理学出现前,女人进宗庙祭拜是很正常的事。大国间的联姻都有镌着女方小字的鼎器从女方家的宗庙出发,最后落到男方的家里。

《诗经. 采蘋》里就描述了女人出嫁前焚香祭祖,从宗庙带走陪嫁鼎器的场景。

刘瑞想为公主的诞生祭拜太庙的理由也是“女儿可以出嫁数次,但只能出生一次”。并且效先秦之例给女儿制作用于祭祀的鼎器。

只是少府接到宣室的命令时总感觉不对——因为鼎器是分公母的。只要去山东、河南等地的博物馆看看,就会发现女性用的鼎器和男性用的鼎器截然不同。而刘瑞要求少府制的阆中长公主鼎器虽是母式的外形结构,但在质量、纹理上与男性宗室的鼎器一般无二。

最重要的是……

“天下都大一统了,谁敢把阆中长公主的鼎器接回祖庙?”

这不是说你与刘家平起平坐,是同等级的姻亲关系吗?还要不要命啊!

“对啊!先秦时赠女子的鼎器都是写馈赠女器者作接受女器者的模式,并且在结尾附上女儿的名字与器名、祝愿辞。可陛下……”

铸鼎的工匠颤巍巍地打开字条,只见上面写着“隹季月十日出,汉皇瑞择其吉金作六月诞鼎,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即使工匠文化不高,也能看出这不是给女儿的鼎器。

至少不是日后般去姻亲之家的女儿鼎器。

“少府令,您看……”遇事不决请求上司的少府令看向他的顶头上司——齐墨之首的敫仲姬。后者只是淡淡地到了眼字条的内容,便让工匠赶紧去做:“陛下都去太庙大祭阆中长公主的诞生了,与之相比,做个鼎器又算的了甚?”

说罢她还似笑非笑道:“谁敢从大汉的太庙里接走阆中长公主的鼎器?”是嫌家里过了太富贵了,所以想挑战一下高难度吗?

工匠的心也随之落地,然后去挑最好的材料制作公主鼎器。

“陛下的事既是国事,也是家事。太庙不仅是宗室的宗庙,更是天下臣民的景仰之地。”对方依旧不予退步,甚至还咄咄逼人道:“自古都没国君为庆公主的诞生而太庙大祭的先例……”

刘瑞不等对方说完便拿怼退太后的说法怼退臣子:“以往都没皇帝呢!那是不是没有皇帝,朕就不当这个皇帝了?你说太庙是天下臣民的景仰之地,那朕今日就下旨许臣民都可进来祭拜。”

对方的嘴巴裂出小缝,不知道该作何回复。

奉常见状,赶紧出来打圆场道:“吉时已到,还请博士不要挡着陛下的道。”

之后不必呼叫郎卫,就有人把拦路的博士立刻抬走。

刘瑞向太庙供奉玉帛、牲牷,史官也随之记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庆生大祭……而且是为公主的诞生所举行的大祭。

“在孝仁女帝的诞生鼎器被发掘前,关于孝高武帝为庆孝仁女帝的诞生而举行大祭的说法一直遭到史学家的质疑。尤其是在女性地位降低的黑暗年代,众人怀疑这是孝仁女帝为使自己的继位合法化而编纂的野史。”历史解说者放出存西安省博的孝仁诞鼎,放大鼎身的红字铭文:“作为一名女性,我是不信孝仁女帝会编这种事的。毕竟一个父亲在时就被立为皇储,甚至与太上皇和睦相处了二十多年的女帝没必要在这种事上撒谎。时隔千年,鼎器上红漆已所剩无几,但仍看得出孝高武帝对女儿的疼爱。”

“按照汉墓的规制,这个青铜器随葬孝仁的主墓室,并在2014年列为不会对外展出的珍贵文物。”

不管前人如何炮制孝高武帝没有为孝仁的诞生大祭太庙的伪史,反正自西汉起便有君王为庆女儿的诞生举行大祭。尤其是在女帝当政时,几乎每一位公主都有母皇为其大祭祖先之庙的待遇。”

“值得玩味的是孝高武帝去世后,孝仁女帝和新洛阳王,新长安王都为父母铸了用于祭祀的鼎器,并于陕西的太庙遗址被发掘时现身于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