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检阅禁军

徐明老爷子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而且声音很大,并不顾及被人听到。

“这个尧熙园,怎么为人首鼠两端,哪里像是军人作风,还不如他侄子立场坚定。”

这话在军士让出的通道上回响,除了尧邦略显尴尬外,全体军人都像集体失聪了,根本没有听到,整个队伍安静肃然,给在场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晚,他们被安置在最好的驿站休息。

整个雄关城就是一座军营,再好也好不过一般州郡大城的上等旅社,好在除了萧全主仆,都不是在这方面挑剔的人。

第二日,几人刚起来,就看见尧邦匆匆赶来,深施一礼道:“主将请几位贵宾拨冗检阅禁军,以鼓舞士气。”

聂璞在旁边一听,感觉事情越发蹊跷了:这一行人凭什么检阅禁军,又如何能鼓舞士气?

徐明一听,笑了,笑得意味深长,道:“人说萧半山和尧熙园一文一武,国之柱石,都是老成谋国之士,我看是老谋深算还差不多。”

说着,又向宫羽道:“到这种程度了,还在模棱两可,看来我们这位镇守司主将,还未必与你们那位山中宰相同心同德呢。”

宫羽尴尬地笑笑,说不出话来。

聂璞注意到,刚才老爷子说话时,总算口头留德,没有说得太让人下不来台,这让宫羽舒了一大口气。guqi.org 流星小说网

聂璞认为,只有患得患失之心过重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而这样的表现出现在曾经坐镇一方、大气沉稳的宫羽身上,就显得非同寻常。

徐明见宫羽不回话,又自顾转向胡孩,看看胡孩,又看看萧全,嘀咕道:“也是怪了,一向水火不容的狐主与半山精舍居然能够达成一致,反而一直以来文武协调、相互扶持的将相尿不到一块了。”

等老爷子发完了牢骚,还是由尧邦引路,一直向着检阅的校场而去。

远远见到一排排禁军特制的军旗迎风招展,前方壁垒深严,民居消失,一座占地广大的军营进入视野。

营中观察哨发现了副将带领的一帮人,一阵旗语后,军营的辕门吱呀呀开了,等待着检阅的贵宾进入。

看见这样的气势,聂璞不禁回想起昨日晚间,从萧全、胡孩那里打听来的有关禁军的消息。

郑氏皇朝真正的精锐部队只有两支,即雇佣军和禁军,其中,禁军是嫡系中的嫡系。

禁军20万,主要分布京畿,名义首领是大司马,实际由尧熙园、尧邦叔侄俩统领,二人官职都不高,尧熙园仅为镇守司主将,尧邦为副将。

这样的设置,可能是为了防止军队中出现过于位高权重的人,左右朝政,动摇国本。

叛乱后,远在边陲的雇佣军鞭长莫及,加之立场取向不定,皇朝京畿重地,主要依靠禁军拱卫。

几人进入军营后,发现各处营盘空无一人,想来除了各处值守部队,都开拔出去等待检阅了。

军营后连接着大校场,检阅地设在那里,所以尧邦领着他们穿营而过,直奔大校场。

走出军营,是一条长巷,穿过长巷,大校场就尽收眼底。

几人一见大校场,都吓了一大跳。

不是校场本身太大,让人吃惊,而是此时的场景令人吃惊。

校场上黑压压地全是成建制排开的禁军队伍,有重骑兵、轻骑兵组成的马队方阵,有手持长戟的步兵方阵,还有别具气势的战车阵营。

这些骑兵、步兵和战车阵在指挥台令旗指挥下,还在不断变换阵型。

让他们吃惊的是,一眼望不尽边的几万人的军队的行动,却悄无声息,如果不是进来看到实地场景,就是有人告诉他们,有大部队在内操练,他们也难以相信。

聂璞在书中读到描述袭击之战时,常用“人衔草,马含枚”来形容大部队行动时的悄无声息,凭空很难想象,此刻算是实地深刻领会了一番。

在部队前方的指挥台上,挥动令旗的人虽然身披战袍,袍内还罩有紧身铠甲,但三缕胡须飘飘,一身儒雅之气,和包括尧邦在内的一众赳赳武夫形成鲜明对比。

毫无疑问,即使素未谋面如聂璞和小倩,也猜得出这位一身儒将风度的人,就是禁军实际统帅,镇守司主将尧熙园,尧邦的叔父。

奇怪的是,即使看见受邀之人入场了,这位统帅却视若无睹,只是全神贯注挥动令旗打出一系列旗语,指挥受检部队穿花式地变幻阵形,直到部队在校场内以最适宜地势的方式展开,依旧持旗肃立。

这举动让徐明摇头不已,甚至宫羽也忍不住无声叹息。

一行六人在尧邦的带领下,骑上早准备好的战马,走向横着一字排开的肃立静待检阅的部队。

胯下战马神骏异常,却又易于驾驭,不颠不狂,显然是精挑细选出来专供检阅人员骑用。

成一字长蛇阵的队伍根据兵种不同,自然分成三块,首先是骑兵阵列,轻骑兵在前,重骑兵在后,其次是步兵阵列,再次是战车阵列,几人骑着高头大马,在尧邦引领下,将依次通过三个阵列。

在战马上,视角宽阔,面对几万人肃杀的队伍,聂璞能更好地感受到这支队伍的不凡之处,灵觉敏锐的他,甚至察觉到更多奇特之处。

比如,不仅像尧邦这样的将军衣甲特殊,当军士们依阵列排开后,衣甲相连,自然形成一座座小型法阵,以之冲锋则犀利异常,以之坚守则固若金汤,也很不一般。

先前在城门附近时,因为没有见识战阵,看走眼了。

也正因为如此,几万人大部队的行动,近在咫尺也毫无声息,这可不是仅靠“人衔草,马含枚”就能做到的。

而禁军阵列形成法阵后,又和整个校场浑然一体,最后与雄关城遥相呼应,相互勾连,虎踞龙盘之大势方才得以养成。

有了这样的感受,聂璞对禁军的认识也产生了飞跃性变化,随众检阅过程中更加留心观察体认。

大乱起,大战在即,冥冥之中,聂璞感觉自己和军旅生涯会有不解的缘分。

当六骑马在尧邦的引导下来到骑兵阵列,在校尉的带领下,马上的军士们齐刷刷抽出马刀,单手举于额前,对着一行人行注目礼。

一行人在军刀的寒光闪烁中,向骑兵们回敬注目礼,很快就要走过这一阵列。

就在此时,轻骑队伍中,一匹战马越阵而出,从尧邦的身后插入,拦住了检阅骑队,马上骑手以手轻扣刀背,发出铮然之声,然后以刀直指走在最前的徐明,出声呵斥。

“皇恩浩荡,你是何人,居然僭越如此,还不退下!”

这一瞬间,其他人全部愣了,反倒是徐明“呵呵”一笑。似乎还颇为高兴。

这让被蒙在鼓里的聂璞和小倩觉得不可思议,同时兴起了更多猜疑。

尧邦发现了身后的异常,回转马来叱住骑手,并招来亲卫将之拿下,但看其态度,并非真的生气,而被拿下的轻骑兵,也是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并没有畏罪的表现。

只有远处指挥台上的尧熙园,见状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段插曲过后,检阅继续进行,到了步兵阵列,犹如闯进了森林,林立的大戟晃花了眼,连坐下训练有素的马,感受到百战精兵战戟上的杀气,也不安地打着响鼻。

以为有了前面的插曲,不会再出意外,没想到反而出现了更大的意外

坐下马刚行进到阵列的一半,步兵方阵的“森林”里,就飞出了一支大戟,带着厉啸的风声,扎向了几个检阅者。

这不单只是一支戟,戟的后面连着一个人,一个尽管全身穿着受检阅的全副盔甲,却丝毫不影响其敏捷的步卒,只是速度太快,众人都被有杀伤力的大戟吸引了眼球而已。

近在咫尺又速度飞快,受袭的几人似乎来不及反应,甚至宫羽和徐明两位前辈高手也呆若木鸡,眼睁睁看着大戟来临。

那支大戟刺杀对准的方向既不是最强的徐明或宫羽,来个擒贼先擒王,也不是最弱的小倩,以期一击必杀,而是对准了被两位前辈有意无意遮蔽着的萧全,那个好像最不善于自我防范的家伙。

这时,骑马在前引领的尧邦,以果断的回应再次让人打开了眼界。

这次他没有拨转马头,甚至也不曾回头打望过一次,而是一下从马背上跃起,身体像装了加速发动机,在空中快速倒退,刚好挡住了那把刺向萧全的大戟。

恍惚间,只是察觉他的手臂幻起一串残影,大戟被他夺过来抛向远方,发起袭杀的步卒被他一把掐住脖子,掼倒在地,几个亲卫冲过来,把他像粽子一样绑了起来。

这次尧邦是真的生气了,只见他一挥手道:“斩立决!”

很快,刺客的项上人头就被充作刽子手的亲卫斩下,盛在一个临时找来的木盒中,呈上来让尧邦查验。

尧邦这次倒没有掩饰,直接向萧全拱手道:“惊扰了公子,刺客已伏法,请公子责罚。末将将就此顺藤摸根,查出幕后之人,一一正法。”

萧全反倒过意不去,纨绔脾气也不发了,连连摇手道:“过了,过了,小小惊扰,并未造成实质伤害。”

尧邦反倒较起真来,道:“军中有不同想法,末将皆能宽容,但今天出了此事,再不动手切割,禁军的肌体就腐烂了。”

远处,尧熙园发出一声叹息,把令旗交给叫上来接替的亲卫,终于下台向检阅方向走来。

出了这档子事,作为主将,他再不出面,就容易引起误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