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章 这里是朱明王朝?

火箭军建设基地。

朱宁正和钱明强商议怎样才能加快火箭军建设进度,锦衣卫来报。

“陛下,海军建设基地那边发现两个海外人。”

闻言,朱宁心中一惊。

大明岛屿四周海浪极大,暗礁密布,除了唯一的一条深海航道,不熟路的船舶根本进不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保障了大明三百多年的和平与安宁。

现在外人上岛,这可不是好事。

要是被西方列强发现,以撒昂人贪婪的强盗习性,大明往后想猥琐发展基本不可能了。

大明海陆空三军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许多武器还在建造中,此时发生战争,对大明无疑是十分被动的。

“命令陆军全岛警戒搜索,确保没有其他外人,我们海军建设基看看。”

……

海军建设基地。

卫兵值班室。

程子期和刘晓狼吞虎咽,一连干了三碗米饭。

吃饱喝足后,心中种种疑问再也压制不住。

这样大的岛屿,上面都是华夏一族,工业又如此先进,可为何以前从未听过?

岛民也认同九州同族,为什么不和九州联系?

大明王朝,是否和九州三百面前的大明有联系?

一个帝制专政的政权,是怎样发展出如此强大的科学技术的?

这一切疑问,时刻挑逗着两人的好奇心。guqi.org 流星小说网

“长官,您刚才自称大明人,不知此大明和九州三百面前的朱明王朝可有联系?”

卫兵道:“当然,陛下正是太祖正统,当年农民起义,李自成攻入北京,先帝退守江南,后来吴三桂带着螨清鞑子入关,先帝见大势已去,带着我等祖上出海避难,不曾想偏离航向意外发现这个岛屿,便在这个岛上复立大明。”

闻言,程子期和刘晓恍然大悟。

随即又问道:“近百年你们都不外出的吗?为何世界上从未听过有关你们的记载?”

卫兵解释道:“近海风浪你们应该也见识了,不是我们不想去出,只是两百多年前几场地震后,近海风浪巨大,暗礁密布,船根本出不去,先祖摸索了两百年,直到这几年陛下才找到一条出去的航道。”

程子期点头。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

这时,刘晓又问道:“岛上与世隔绝三百余年,那些工业技术是怎样来的?”

工业技术的腾飞,是近两百年的事,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从欧洲开始。

大明与世隔绝,从不与外界交流,却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工业实力,这让刘晓感觉非常不可思议。

侍卫笑道:“这都是陛下的功劳,两年前大明还处于封建时代,是陛下不顾大臣反对,坚持推行改革,现在大明所有的资源技术都是陛下找来的。”

“两年?”

“这怎么可能?”

“长官,你没有在开玩笑吧,你是说大明现在的工业技术,包括我们所在的船厂,都是短短两年时间发展来的?”

众所周知,西方列强现有的工艺技术,那都是经历过几百年漫长的发展才逐步成形。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从最简单的蒸汽机,到现在的内燃机,这期间的跨度就是一百多年只要近两百年。

期间也不知有多少科学家和技术工人呕心沥血。

然而,现在有人说,大明的工业化发展才区区两年!

两年的工业发展超过世界两百年的发展!

简直不可思议!

卫兵看着刘晓和陈子柒惊讶的神色,觉得莫名其妙。

“二位,在下说的可有不妥?”

刘晓摇了摇头:“没有,我们只是觉得大明短短两年时间发展到如此程度,发展速度太过匪夷所思。”

卫兵疑惑道:“很快吗?可我听说陛下对现在的发展速度并不满意……”

“什么不满意?你是在说朕吗?”

就在这时,朱宁打断卫兵,带着锦衣卫走了进来。

看到朱宁,卫兵赶忙下跪。

“叩见陛下!”

“起来吧。”随即朱宁看向程子期和刘晓。

两人对视一眼,学着卫兵的样子行礼。

“刘晓,程子期,叩见陛下。”

朱宁满意点头。

“听口音你俩也是华夏人?”

“回陛下,正是。”

“据朕所知,大明近几百年和九州并无联系,你们是怎么知道大明位置并登上岛的?”

闻言,程子期和刘晓将他们遭遇倭人追杀意外上岛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你们往后有何打算?”

闻言,朱宁松了口气。

大明正值发展关键时期。

他最担心的是在这个档口被发现,提前卷入国际争斗。

但现在看来世界列国并不知道有大明存在,程子期他们登岛完全是个意外。

“陛下,我们想留在大明学习,还请陛下恩准。”

“你们既然是我华夏族人,都就是我大明子民,留在大明理所应当。”

朱宁正考虑该不该放这两人离开,毕竟这两人一旦离开,就有提前暴露大明的风险。

但现在愿意留下,可谓皆大欢喜。

“多谢陛下。”

“陛下,我们还有同学一同前来,望陛下能够帮助。”

“哦,他们人在哪里?”

“有一部分就在对面上坡上,还有些受了伤在海滩。”

朱宁看了眼身边锦衣卫。

“按照他们说的地方,把人接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