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文明兴亡的本质,生存空间的争夺

第23章文明的本质,生存空间的争夺

大秦祖龙时空。

嬴政都不禁皱眉了。

“生产力是为何物?”

“而且这气候,却又如何影响国运?”

“莫非和百姓耕作有关?”

嬴政轻声自语。

手指叩着案牍。

而对于叶秋的视频。

堂下诸臣也都是没人理解。

尤其是淳于越等只知经纶的儒学博士。

更是面面相觑。

根本不理解。

为什么气候会对一个国家产生影响!

若说仙神说战争!

他们还理解!

毕竟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戎,自然就是兵事了!

“莫非是仙神说错?!”

“黔首耕作和国运怎可能有大关联?”

“始皇帝陛下或许是想差了。”

听到几位儒学博士的私语议论。

嬴政淡淡的瞥了他们一眼。

“天时不好,收成不佳,百姓吃不饱,钱粮收不上来,自然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你们连这一点都不懂?儒家到底学的如何治国治民?”

此言出。

几位儒学博士都是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为首的淳于越更是尴尬不已。

连连作揖道。

“陛下英明!”

“臣等愚昧!”

...........................

嬴政呵了一声不在理会。

心中却决定了一件事情。

等扶苏从边关回来。

不能让这帮腐儒再接近扶苏了。

嬴政已经审理了赵高。

赵高确实是有扶持胡亥登基的想法。

但是在嬴政还在的时期,他是没有做任何的运作的。

而且赵高并没有和六国余孽有任何联系。

他不敢,毕竟嬴政的威望,太强了。

这也让嬴政意识到一件事情。

无论胡亥怎么准备。

都不可能胜过扶苏的。

那么也就意味着。

扶苏自己肯定出了问题。

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这帮腐儒教导扶苏的时候,将之引向了歧途。

嬴政此前正是意识到扶苏过于迂腐刻板的儒家理念,才将之放去长城历练。

而今看来,单纯的军事历练是没用的。

他必须亲自校正扶苏的错误理念。

因此。

嬴政直接派人去接回扶苏了。

正好有着仙神视频。

未来盘点到大秦锐士的时候。

定然能展现大秦的一切命运!

如此,更好防范于未然了!

..............................

至于赵高。

嬴政并没有处死,而是直接给赵高加派了任务。

让他去处理六国余孽和大秦官员暗中勾结的事情。

在死亡压力之下。

赵高肯定会将此事办到到最好。

不杀赵高。

当然不是嬴政心慈手软。

他只是想用干赵高最后的价值而已。

而至于说赵高走投无路之下。

直接联合六国余孽造反。

嬴政更加不在意。

这就是始皇帝的魄力!

等到真的罪状确凿了。

嬴政自然会处理了赵高。

不过此时。

嬴政也不太关心赵高和胡亥的事情。

而是看向天穹,目光中有着无尽的探究。

“仙神所言气候和国运,真的有这本质关联么?”

“要知道,天灾虽然可怖,却并非完全没法应对。”

“古来都有着储粮、救灾等手段可以处理。”

“而且,最重要的是。”

“天灾只是一时而已,并非不能扛过。”

“仙神怎么会将其定位左右五千年华夏王朝命运?甚至影响文明发展的源头?”

“这其中,到底究竟有何奥秘?”

..............................

大汉武帝时空。

“生产力?气候?”

刘彻微微皱眉。

而后看向了卫青。

“说说你的想法?”

卫青顿了顿,只是道。

“这个,仙神自有道理吧。”

刘彻哼了一声。

“卫仲卿,你这家伙就是太稳了,太无趣了。”

“冠军侯你来说说。”

“不用担心什么。”

卫青只能尴尬一笑。

而霍去病听了刘彻的话。

倒也没拘束。

沉吟片刻,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仙神所言生产力是为何物,臣却是不明白。”

“不过这气候影响国运,倒确有其事。”

“哦?”刘彻眼睛一亮,来了兴趣,“”给朕好好说道一下。”

霍去病直言道。

“西域诸国,所在地域的天气条件都不怎么样。”

“物资钱粮也远不如我大汉富足。”

“当时我率军扫荡西域,其实并没有真正灭掉多少国家。”

“因为已经有不少的国家,自然亡国了。”

“想来,仙神所要表达的气候,与此多少有些联系。”

..............................

刘彻闻言却哼了一声道。

“西域蕞尔小国,可与我大汉华夏相比?”

“气候,一时之变化罢了。”

“了不起影响一两年的收成,岂能就此影响国祚?”

“若在朕的治下,若有钱粮短缺,只需横扫外域,一路远征而去!”

“便能从域外之国,得到取之不尽的财货,何须担心天气影响钱粮?”

“还是说,你们没信心?”

面对汉武帝的强势发言。

卫青和霍去病无奈对视一眼。

而后抱拳,铿锵道。

“臣愿为大汉远征域外!取无尽财货!”

刘彻闻言更为昂然得意了。

不得不说。

此时的刘彻有着自信的资本。

因为有着卫青和霍去病两个千古军神。

大汉几次对匈奴发动战争,都是收获了极大的利益。

这种利益驱动,再加上对匈奴的仇恨,驱使着刘彻不断的发起西征,掠夺异族财富。

大汉的国力不降反正,百姓同样也更加自信。

也就是这个时期,奠定了华夏汉族三千年巍巍精神。

然而很可惜的是。

历史上,不久之后卫青和霍去病去世。

让后续汉武帝发动的远征,非但胜少输多,更是没有任何收益。

再加上汉武帝也没那么春秋鼎盛时期的英明。

大汉才进入了真正穷兵黩武、民不聊生的阶段。

..............................

此时诸天华夏时空。

各帝王英杰们都因着气候的事情议论一片。

明太祖朱元璋:“说起气候,咱就想起暴元末年的时候,也是天灾不断。”

“神州大地上,饿殍满地,再加上暴元无道,令华夏如人间炼狱。”

“咱也是无路可走,才开始造反的。”

“莫非仙神所言气候,指代的就是天灾?”

宋高宗赵构:“天灾就能灭国?朕不这么觉得!”

“现在宋朝的天气就不太好,太湖之地尚且结冰,但那又如何?”

“譬如朕的治下,大宋国力依旧蒸蒸日上!百姓富足安康!”

“只要君主贤明,政治清明,依旧不会亡国!”

“归根结底,还是大明腐败不堪而已!”

明太宗朱棣:“呵呵,完颜构你没亡国,那不是你们南宋皇帝下跪换来的吗?”

“而且,你害死岳飞,令宋朝亡于异族的手上,竟然还有脸在这里蒸蒸日上?”

“西湖边的岳飞像前面跪的不该是秦桧,还有你赵构和南宋的软骨头们!”

宋·岳飞:“?!”

宋高宗赵构:“!!!”

明太祖朱元璋:“老四好骂!弱宋也敢嘲讽咱大明?!谁给他的脸!”

明仁宗朱高炽:“父皇好骂!弱宋也敢嘲讽咱大明?!谁给他的脸!”

明宣宗朱瞻基:“祖父好骂!弱宋也敢嘲讽咱大明?!谁给他的脸!”

明武宗朱厚照:“先祖好骂!弱宋也敢嘲讽咱大明?!谁给他的脸!”

宋太祖赵匡胤:“???”

..............................

就在宋朝和明朝皇帝吵的热闹的时候。

诸天华夏的天穹画卷之上。

光影再度变化。

全新的画面展开了。

一时间。

诸天皇帝自然是安静下来。

全部看向了天穹画卷之上。

只见画卷展开。

视频缓缓播放。

宏大的旁白声不徐不疾的响起。

【华夏土地广大,气候适宜,物产丰饶。】

【因而诞生了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属性。】

【在生产力跃进之前的农业,皆是看天吃饭。】

【因此气候的变化,左右着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和迭代。】

【不过此气候,并非是一时之天气变化。】

【而是站在全球视角上,整个世界的气候变动过程。】

【此中的阶段划分,是以千百年为界。】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大致划分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温暖期,意味着盛世的出现,寒冷期,象征着乱世的到来。】

随着视频开始播放。

众皇帝越发的惊动了。

唐太宗李世民:“整个世界的变化?!千百年为界?!”

“嘶——仙神的视角,竟然如此之广阔么?!”

宋武帝刘裕:“温暖期和寒冷期到底何意?”

“寒冷期,乱世?莫非便说的是现在?”

..............................

众皇帝的议论中。

视频继续的播放着。

【华夏第一个温暖期。】

【跨度长达2000年以上,覆盖了整个夏商时期(公元前3000年至前1100年左右)。】

【此时期,被称作历史上的“气候最宜时期”,黄河流域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极有利于农业发展,是以诞生了中原沃土。】

【在此期间,农耕富足,蚕桑发展,殷商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巅峰,同时更是萌生了商业,百姓生活稳定而平和。】

【随后,华夏进入了第一个寒冷期。】

【开始于西周时期(前8世纪中叶),其历时约为二百五十年。】

【在此期间,整个华夏气候从北方开始,全部转冷,合适的生存空间,从中原缓缓的往南推移。】

【周代周武王曾“驱虎豹犀象而远之”,这其并非仙神助力,而正是因为中原地区气候转寒,迫使喜暖动物南迁。】

【到周孝王时期,寒冷气候已经影响到了长江流域,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至周幽王时期,此时的寒冷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北方彻底成为极寒之地,以犬戎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为了掠夺生机,争取生存空间,因此全力南下,灭亡了西周。】

【中原文明第一次见识到了游牧民族的可怕,游牧民族也第一次见识了中原的富饶。】

【由此开始了两大文明主体长达数千年的战斗和争夺。】

【其目的,都是为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

【此,即为封建文明兴亡的源头。】

这一刻。

犹如平地起惊雷。

诸天华夏帝王彻底动容。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