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老王爷豪言赛春秋

……

……

晏入墨笑道:“既然太子殿下需请示南朝皇帝,小使便于得到准确消息后再离开金陵城。”

“不必了!”

晏入墨、欧阳馆循声望去,却见裴咨按剑自百官列中缓缓走出。“南北两朝盟好近四十年,贵国屡次三番寻衅滋事,究竟是何居心?”裴咨朗声说道。

百官中附和之声不绝于耳。

晏入墨如临大敌,拱手笑道:“裴学士言重了。可据我朝所得消息分析,贵国近来整修戈矛,恐有兴兵之意。我朝皇帝陛下忧心两国盟好大业,特遣小使前来询问。”

枢密使徐鸣蝉冷笑道:“贵国究竟从何处得来的消息?——竟如此不实。如今有一伙水上穷寇正沿长江沿岸抢掠,我朝整兵只为平息寇乱,与北朝无关。”

“可有证据?”晏入墨笑问道。

“这是本朝国事,贵使无需过问!”一位头戴乌纱帽、身着紫袍的老者与姚玄祯并肩而立。此人名唤戴贯初,官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姚玄祯同为宰相。

“事关两朝盟好,小使不可不问。”晏入墨不失礼仪,仍含笑说道。

正当瑞麟殿内吵吵嚷嚷,屏风之后的老者却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他虚扶着绘有锦绣山河的屏风,似乎下一刻便要飞身仗剑冲出。

戴贯初厉声喝道:“肃静!”

众人悚然一惊,大殿内很快寂静下来。戴贯初蹙眉望着晏入墨,冷冷说道:“看来贵使今日是不会轻易离去了。”

话音未落,殿内、殿外御林军将士俱按剑奔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晏入墨毫不畏惧,拱手说道:“如今看来,贵国还是对小使有所隐瞒——这令小使不得不质疑贵国盟好的诚意。”

说罢,晏入墨拂袖而去,欧阳馆率使团紧随其后,快步退出了瑞麟殿。

……

……

琼华宫,慕霜阁。

三生天子紧闭双目端坐于上首,阶下太子卫道舒、姚玄祯、戴贯初、徐鸣蝉、庞文刚皆恭敬拱手而立。

慕霜阁位于净空群峰之中,因山峰遮挡,阁楼常年处于阴影之中。烛火摇曳,三生天子的面上光影闪动,显得阴晴不定,屋内几位臣子都心中忐忑。

“戴卿,今日之事你未免太过莽撞。”蓦地,三生天子睁开双眼,不悦地望着戴贯初说道,“当初朕安排庞卿秘密返京,连朝中群臣皆瞒过去了,不料你倒于北淇使臣面前失了上国体面。”

庞文刚上前两步道:“官家,戴相公只是看不得那北朝使臣颐指气使、仗势欺人的神态,想给他个教训罢了。”

徐鸣蝉拱手道:“官家,今番我朝失了礼数,不知是否应与北朝方面知会一声?”

“知会就不必了,”三生天子一抖长袖,冷笑着说道,“这般屈辱的礼数失便失了,反正南北盟好这层遮羞布早晚是要揭去的。既然北朝使团已经提前离开了金陵,让贾卿明日便起行罢。”

庞文刚道:“官家,老臣还有要事奏报。”

三生天子揉着太阳穴说道:“奏来。”

庞文刚朗声道:“明岁北伐,当起三十万奋勇敢战之兵,如此才能撼动北朝根基。此外,民夫之数,非八十万不可。”

三生天子皱眉道:“非八十万不可?”

庞文刚躬身道:“不错,三十万劲旅日食近三千石粮草。战事经年,至少需数百万石。若无八十万民夫,恐粮草不济,到时因此遭遇败绩。”

三生天子右手徐徐攥握成拳,望向枢密使徐鸣蝉道:“目前已征发了多少?”

徐鸣蝉拱手道:“自今年十月起,我朝已征发两广、两江、两浙三地壮丁约六十万人。”

三生天子道:“传诏,由襄樊采访使端木辜动员荆襄九镇十万民夫;再由剑南道行军大元帅徐执光征发川蜀十万民夫,合计二十万。”

庞文刚喜道:“粮饷齐备,民夫已足。戈矛修毕,只待兴兵。官家,老臣届时将亲提一军出扬州,直趋齐鲁,再捣邯郸,此为东路;贾德霖率军出襄樊,兵取河洛,此为中路;徐执光督兵出散关,挥师关陕,此为西路。”

“东路兵十二万,中路兵十万,西路兵八万,共计三十万。三路同日发兵,必使北淇乌勒莫小儿手足无措,待其首尾难顾之时,便是我朝光复中原之日!”

庞文刚的话语掷地有声,令三生天子深感喜悦,似乎北方领土的恢复已指日可待。眼前这位鬓发似霜雪的老臣是如此值得倚仗,以至于三生天子当下便加封他为淄青节度使。

“姚卿,即日起你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一职,朕拜你为中书令,总领北伐大计。”三生天子起身踱到姚玄祯身侧,将手中的念珠递给了他。

姚玄祯接过念珠,恭敬谢恩。戴贯初瞥了姚玄祯一眼,胡须微微发着颤。

“徐执光何时才能抵达金陵?”三生天子回首询问道。

枢密使徐鸣蝉道:“徐执光奏称身染微疾,暂时无法进京了。”

三生天子轻叹一声,道:“那便无需入京了,令他按诏发兵即可。”

群臣应是。

三生天子踱回龙椅上坐好,面带微笑说道:“明日起,朕改年号为‘熙祯‘,清圣二十六年即为熙祯元年。朕决意于上巳节挥师北伐,众卿知之!”

群臣拜道:“万岁!”

三生天子放弃了自己使用时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清圣”年号,改元“熙祯”,由此可见他对恢复故土的决心与勇气。

……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