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囚徒

已经到了年关,腊月初三开始的大雪不间断的下了半个多月,让洛京显得十分寒冷,大雪积聚在路面房屋,不仅阻碍了百姓出门也影响了很多商铺的生意,但是时间已到了腊月二十三,再有几日便已到了过年的时候。所以洛京即使风雪弥漫,地上积雪更深,天明之后仍然随处可见到出行的人。

李故书穿着厚厚的棉袍,外罩深色的官服,有些疲惫的从兵部衙门走出来,铺面而来的雪花和刺骨的寒风让他不仅打了个寒颤,一夜未眠,让他身心俱疲。站在衙门前站立一会儿,微微清醒后,李故书紧了紧衣服,走下门前石阶。石阶下左右两座威武的石狮子已被白雪覆盖,而此时石狮子旁边立着一座轿子,轿子虽是木质骨架,却由厚实的棉布十分精巧遮盖起来,它不仅能保暖还能遮风避雨。李故书走下来,便见到斜对面店铺里跑出来四个穿的鼓鼓囊囊的人跑过来。

“二爷,您进轿子里歇一会儿,我们这就回府。”先来的是个年轻人,脸圆圆的有些胖,虽然穿着鼓鼓囊囊的,但是他又高又壮的并不显得肥胖臃肿。其后跟着来的三人要略显年老,已至中年,这都是自小便在李府长大的下人,而能够为李府二爷抬轿,便更是知根知底,值得信赖的。

李故书有些倦意的笑了笑,看着近前的年轻人,道:“李树,你和三位老叔等了多久了?”李府和李隶同辈的老人都不是简单人物,尤其是贴身服侍的老人,即使是李故书也很尊重,而这三位中年人是给李隶抬轿子的,抬了几十年,李故书平时不喜欢乘轿,也只有这般通宵未归的时候需要府里派人来接。

站在后方身量比李树还高一些的中年人,笼着手,很平和的笑道:“二爷,我们一直在对面老周店里,见到您出来才赶来,也没等多久。”李故书点了点头,在中年人拉开轿帘时也便坐了进去。有些疲倦的向后微微靠着,轿子很平稳的起来,向李府而去。

兵部衙门在皇城外西晋门大街上,六部衙门都在附近街道上。而李府却在城东,庆臣大道上,相隔距离并不近,现在时间尚早,起得早的多半是临街的商户,店里的伙计清理一下门前街道的积雪,否则过深的雪不仅难行,连店铺门都打不开。所以此时街道上还是十分安静,来往的人并不多。

李故书闭眼调息了一会儿,已经离远了城中皇城方向,正走在彩月湖边的街道上,广阔的湖面冰层上积满了雪,这里显得更清冷,李故书微微撩起左侧边的小窗的帘子,飞舞的雪花飘进来,冰冰凉凉的粘在脸上,李故书看着辽远的湖面,轻声问道:“大王叔,昨夜消息传回府里后,父亲可说什么?”

左侧前方的正是那名身量比李树更高的中年人,姓王,在自家中排行老大,所以李故书一般都叫他大王叔。

大王叔微佝偻着腰,步履平稳,头上戴着顶半旧的皮帽,走在没膝的雪里,他一手扳着肩头的轿杆,向左后侧身来,低着头道:“老爷昨夜在亭子里坐了一夜,就算老夫人也劝不了,没说什么,但是老奴觉得老爷很不开心。”风雪里声音很散,但是李故书听的很清,他微微叹息。

李故书,胤德二十九年生人,胤德五十三年状元,北洛四公子之首,在民间声誉甚隆,但是自从三年前他以榜眼之身入兵部衙门,世人便震惊于他除了文采风流之外,其兵法乃至武学造诣,直追公孙止,与公孙止并称为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武双才。这里的双不仅指文武,也指并称的两人。他年少风流,春风得意,少有真正挫折,也从未因外物而自我质疑,但是近些年来,洛京风云渐起,平静之下暗蕴波澜,他便已觉得十分苦闷,而自从年末皇上入观修身祈福,塞北战乱纷起,他就已感到许多事情变得难以捉摸了。

昨夜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带来的是比凛冬更彻人心骨的寒冷,塞北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北沙关起,由北向南共十三关失守,大靖军队已退守至居庸山以南。这是近三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失败,而且,至今仍让人不得其解,昨夜军情入兵部后便封锁了消息,因为其中涉及的事情太过于匪夷所思,令人一时难以思量,主将常司徒身亡,监军何太傅叛国投敌,被斩于阵前!

叛国投敌?塞北之外尽是荒凉大漠,比邻之处也是草原雪山,何太傅深得陛下信任,身为殿前重臣,更是太傅之尊,从何而来的叛国之由?

大靖北方除了大漠之上的古蒙人,便是草原雪山的金帐汗人,这二者都难以与大靖相提并论,更是没有能让何太傅投敌的地方,若果真投敌,却也不应是大靖以北,那是何处?李故书不禁抬头看向落雪纷飞的天空,那里是大靖以南,莫非古蒙人和金帐汗人结盟之后,又联合了左秦或是北宋?想到此处,李故书有些烦闷的闭眼,放下帘子重又靠坐在轿中,他心中不禁升起一丝迷惘。

天色有些阴暗,厚重的云层积压,又加之大雪飞舞而此时天色尚早,使得天光暗淡不明,轿子沿街道往李府去。

洛京在雪中显得雄伟和神秘,东城门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地,只有极远处才望到些模糊的山影,地上的雪深而无痕。天地之间仿佛除了雪落地之外再无声息,忽然间,遥远而不真切的传来“哑哑”声,显得沉重而低微,似乎不堪重负。

城楼上深黑的盔甲被雪染白的士卒似乎有些茫然的聚神看向城外漫天大雪里,那声音连绵而急促,沉重又压抑,却越来越近,那名士卒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颈,看见远远的自城外来了一队人,人影绰绰,马匹走在两侧,甚至,似乎还能看到有一辆马车在中间,只是那马车看着有些奇怪,城楼上的那名士卒向城楼里走去准备向校尉禀告,阵阵暖意从里面渗出,也正好到他轮换的时候了。

而此时,城外的车马以及赶路的人已要到城楼下了,原来刚才他们便已离得很近了,否则如此大的雪又怎能有人看得清城外来人?这队人马有十五人,每人都穿着灰白色的棉衣,头上却仍戴着冰冷的头盔,脸上都带着深深的倦容以及令人心冷的麻木和淡漠。

这十五人都牵着马走在左右前后,而中间,是一辆囚车。雪大,雪已经堆满了囚车的木槛,只用木制的囚车除了底部密实之外,其余几面都只有粗大的木头,既不挡风也不阻雪。囚车里蜷缩着的人看着身形并不大,远远不是一个成年人的身形,而且身上已经堆满了厚厚的积雪,身上的衣物早已湿透结冰,那人也只是缩在一角,似乎已不是一个活人,毫无声息。

城门里的守城兵已出来拦住他们,而城楼上校尉也让他们拿出押送文书,虽然事出过急,但是一应东西都很齐备。很快他们就进了城,此时城里人也多了起来,虽然雪大,但是日子也还是那样过。听到街道两侧的人声,囚车里的人似乎动弹了一下,抬起头,有些茫茫然然的看了一眼,眼里已然流了几滴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又再低下头蜷缩在一起,再没有动静,他很年轻,年应不过十四五,却又显得很苍老。

洛京已经十几日只分得清白天黑夜,却感受不到天色晦暗的变化,到中午时分却突然云层散了些,雪也小了很多,不禁让人有了些明媚的感觉,觉得天光都明亮了几分。

而此时李故书又在昨日的那处湖边亭里,亭里陈设没有丝毫变化,湖上的冰层依然厚实,冰下金色的游影却清晰了几分也多了几道。李隶换了身白色长衣,虽然里里外外穿了几层也披上了裘衣,却依然显得十分瘦削,而他脸上也更多几分愁容。李故书坐着却有些坐立不安,他抿了口温酒想暖暖身子却觉得身上更冷。

李隶来回踱了几步,还是问道:“塞北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常司徒身亡,何太傅叛国投敌却同样身亡,只听他王明山一人之言,他如何敢如此传来军情,甚至还污蔑当朝太傅。故书,你昨夜出城亲自接那信使进城,可曾觉察有何异样?”

李故书端在手里的酒杯还未放下,听到问话后,他将杯里的酒一口吞入,辛辣的感觉刺激着他,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心神不宁,他压下心底那丝莫名而来的不安,沉息片刻,没有回答李隶的问题,反而道:“昨夜传来军情,那今天也一定会发生什么呢?”说着,他抬头看向李隶,道:“父亲,孩儿觉得一定有人不希望把这件事拖到陛下出观,那还有什么能起到决定的作用?”

李隶抿着嘴,看着李故书带着血丝的眼睛,他没有继续自己的问题,反而轻声道:“那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主将监军都死了。除了闵风州州牧王明山之外,还有谁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故书沉默了一会儿,看着李隶说道:“我记得何太傅有一子何祠,当时是和何太傅一起出塞的。”李隶听完后,不禁问道:“真的?”李故书点了点头,道:“应当是真的,而且昨夜的军情里丝毫没有提及到何祠。”李隶沉默着走到亭边看向湖面,冰下的金影活泼了许多,似乎带来些生机的感觉,可是此时亭子里压抑和平静下,让人觉得莫名的生出一股寒意。

“来不及了,若是真如你所想的那样,那何祠应该已经被押解进京了。”李隶有些落寞叹息的道。李故书也想到了,可是他仍问道:“或许何祠知道真相,那何太傅就可以洗脱叛国投敌的嫌疑了,难道不是吗?”

李隶回头看向他,道:“正因为有何祠,所以他们可以坐实何太傅叛国投敌的嫌疑,或许到时候都不是嫌疑,而是......事实了。”似乎看出李故书十分不解,李隶也不再多说什么,安勉的笑道:“去歇息吧,你也一晚没有合眼了。”说着,便离开了亭子,只是李故书回头去看,觉得那道瘦削的身影有些佝偻有些落寞。

李故书独自坐了一会儿,饮了几杯酒,便有些迷惘的走了,他很累了,他也整理不清自己的思绪,或许他真的需要好好的睡一觉,休息一下了。

雪渐渐有了大的趋势,而那队囚车已到了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得知消息都派了人来,塞北的消息再也瞒不下去了,洛京里风雪中似乎突然暗流涌动。天地之间,大雪飞舞,一片浩渺,而人,显得那么渺小,何祠在囚车里抬起头,看着周围穿着各式官服的人来来去去,脚步匆匆,仿佛卸下重担,轻松的笑了一下,只是没有人看到。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