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危急存亡忆孔明不臣之心素有之

话说吴晨在得知曹操欲进军汝南的消息之后,甚是惊讶,因为曹操出兵的时间可是比吴晨预计的要早了很多,的确让吴晨有些措手不及。而就在吴晨为了曹操出兵的事情而苦恼的时候,貂蝉却带来了一条对于吴晨来说有些“鸡肋”的消息,苦恼的吴晨终于顺着胡离死亡的消息,找到了一线希望,而这使得他在应对曹操进攻汝南这件事情,似乎得到了一些变通之法。

但是变通也仅仅是变通,想要对抗曹操的大军,还是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可以仰赖的谋略。随后三天的时间,吴晨都没有睡好觉,曹军将至的事情让吴晨实在无法入眠,而这三天的废寝忘食,也算是让吴晨有了一些收获,只不过他需要实地去了解一下情况之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这个方法是否可行。

很多时候战斗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曹操虽然占据了兵力上面的优势,但是作为一方割据的诸侯,胆敢出兵攻伐当今天子,在天时、人和方面,曹军已经失去了先机。三年不到的时间,曹军虽然努力的恢复自身实力,但是与之前相比,还是要差了一些,这就是汉献帝在与不在差距;而出兵攻伐汉献帝所在的汝南,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尽管大汉的影响力在逐年降低,但是自从刘备营救天子之后,形势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而民心所能影响的范围远远超过军队的纸面实力,吴晨的脑海里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因此他很清楚曹操这种违背民意的军事行动,势必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而曹操未能占据天时、人和,若是吴晨再能充分利用地利的优势,那么这场对抗曹操的战斗,就有可能变成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而汝南附近的地形确实也存在着吴晨可以利用的地方,于是在初步确定了作战方案之后,他一面将消息传往刘备处,一面亲自前往汝南查看。

曹军每天的情报都会及时地传递到吴晨的耳中,这几日他已经得到了曹操那边的相对确切情况,让吴晨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因为这一次曹操可以说是举倾国之兵来进攻汝南。曹操安排留手黄河沿岸的,仅有一万兵马,而此时驻守长安的也仅仅安排了一万兵马,剩余可以调动主力队伍的几乎全部集结在许昌、宛城附近,总计兵力超过二十万,上将谋士更是不计其数。曹操亲率大军十万,集结在许昌城,而宛城由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二人统领,兵马数量接近五万,而还有五万多人马则在武平集结,由于禁、李典负责统领,而曹仁因为之前许昌战败,这一次被曹操安排监督军队粮草供给。曹军本次进攻汝南分兵三路,夏侯兄弟出宛城,过会山,入古城,进攻汝南西面,武平于禁、李典顺着颖水而下,攻击你阴、颍上等地,威胁汝南的东侧,而曹操所率大军则是跨过颖水支流,直击汝南的南面,意图对汝南形成包围之势。

刘备在汝南发展了几年之后,军事实力的确成长了很多,但为了扫平周遭的大小势力,早已派出近两万的兵马,而这些军队此时并不在汝南附近,短时间想要赶回汝南也没有那么容易,因此能够被指望的也就汝南的七万兵马而已,而这其中还有不少是没有经历战争洗礼的新兵,相比于曹操二十万大军,的确有些不够看。

吴晨这一路走来,不断的思考着如何应对曹操的进攻,完善着自己心中的谋划,也在寻找着可能成为助力的源头。猛然之间,却发现自己真的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而这个人就是诸葛亮,吴晨自认自己的能力根本比不了诸葛亮,尽管自己比诸葛亮知道的更多一些,但是那些都是既定的事实,而从刘备偷袭许昌开始,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不能继续按照《三国演义》的路线去发展了,所以吴晨所知道的对此时曹刘之战并没有太直接的帮助,反倒是诸葛亮才是这场战斗最为重要的人,以吴晨对于诸葛亮的判断,只要自己能够提前将曹军的情报告知诸葛亮,他相信这位神机妙算的军事就能够化解眼前的危机,而自己甚至只需要提供一些助力就可以了。

想通了这一点,吴晨反倒是放宽了心,于是改道新野,去见黄忠。同时开始发动荆襄内部的势力,准备在荆襄之地制造舆论压力,让黄忠成为一个可以帮助刘备抵挡曹军的助力因素。

吴晨很清楚,以此时荆襄蔡瑁的态度,断然不愿意出兵帮助刘备,因为他此刻的注意力全在长江沿岸,而与东吴之间的战斗才是关系着蔡氏未来发展的关键。可是荆襄之地的主人毕竟是刘表,虽然此时刘表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继续决策荆襄要务,但是刘琦和刘琮两人,谁将成为未来荆襄之主,此时还未分出胜负,但是吴晨还是要利用刘备和刘琦之间的友善关系,以及汉献帝这个金字招牌,为刘备争取到黄忠出兵新野的决定权。

尽管汉献帝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远不如以往朝代的君主,但他依然是当今的天子,而刘表作为现在的荆州牧,与汉献帝之间除了宗族关系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君臣关系,当君主遇到外敌,作为臣子的怎么能不施以援手,即便蔡瑁再看重与东吴之间的战斗,也不得不在这种忠奸大义面前低头。只要荆襄有了援助刘备的意愿,那么新野的黄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即便兵力不多,却依然可以牵制曹军,为刘备争取更多的可能,而这正是吴晨转道新野的目的。

想当初吴晨帮助刘备规划未来,而刘备同意之后前往长沙,不仅结识了当时还在狱中的太史慈,更是结识了《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两人相处时日不少,感情颇深,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以黄忠的品性加上刘表的允许,吴晨觉得黄忠出兵新野算是顺理成章。于是吴晨便来到新野,只等荆州传来消息,与黄忠一起商议出兵协助刘备的事情。

再说诸葛亮那边,自从接到了吴晨传来的消息之后,他就开始谋划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要说诸葛亮早就有所准备那是必然,因为他也知道曹操此时的最大敌人就是刘备,而两人相距有是如此之近,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曹操没有理由继续放纵刘备扩大势力,尽管此时曹操进攻刘备就等同于进攻汉献帝,将会成为世人唾弃的对象,但是曹操实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劲敌成长起来,因此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这种冒险的决定。

当然曹操之所以选择进攻刘备,也有着自己战略上的考虑,河北袁氏虽然还未剿灭,但是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不需要曹操挑拨,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西凉马腾、汉中张鲁,虽然也算得上是威胁,但是如果没有中原势力的支持,他们也无法对曹操形成真正的威胁,而刘备则不同。一者,汝南和许昌距离很近,曹操若是此时出兵北上,很有可能再一次被刘备偷袭许昌大本营,进而导致曹操不能安心平定河北;二者,许昌之败,刘备是最为核心的因素,若不是刘备在其中斡旋,其他几大势力想要联合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而若是让刘备主动联系其他诸侯,复制许昌之战时的多重势力围剿的局面,那时候曹操就可能就不仅仅是丢失一个汉献帝了;而第三个原因,也是曹操敢于冒险出兵的直接原因,那就是荆襄蔡瑁的允诺,让刘备失去了最强大的助力——荆襄和东吴。

蔡瑁与曹操的联系就要从多年之前说起了,在曹操官渡之战胜利之后,蔡瑁就已经开始主动联系曹操了,因为蔡瑁并未庸才,他看得出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之后,双方之间的实力对比就开始发生变化了,而曹操平定河北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一旦北方战事结束,荆襄必然成为曹操下一个目标。蔡瑁不仅看到了曹操的能力和野心,更看透了刘表的才能,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蔡瑁就在那是向曹氏集团递上了橄榄枝。可以说蔡瑁的眼观很是长远,他以当时的局势为依据,看清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他无法寄希望于刘表的身上,更不希望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下一任荆襄之主身上,因为不论是刘琦还是刘琮执掌荆襄,都不如曹操进入荆襄来的牢固,于是蔡瑁早早萌生了投降曹操的念头,只不过过程中发生了刘备偷袭许昌的事情,让曹操势力大打折扣,平定河北的大业也只能暂时搁置,而蔡瑁就此收敛了一些。但是随着荆襄局势的变幻,蔡氏一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知道此时除了稳固自身之外,还需要外来势力的协助。

而刘备、曹操无疑是蔡瑁心中最为合适的两个人选,只不过相比之下,曹操更受蔡瑁青睐,尽管此时的曹操已经失去了汉献帝这个金字招牌,但是蔡瑁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自刘备来到荆州之后就已经存在了,蔡瑁并不认为刘备愿意接纳自己,所以曹操再一次成为了蔡瑁的选择对象。于是,才渐渐有了荆襄、东吴之间的争端,最终演化为了今天的战争。

欲知荆襄将如何应对曹操出兵之事,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