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登魁星楼

上午,铁山来到了四合院,问方家父子:“在奉天住的还习惯吧?”

方老牛回答:“挺舒服的,嘿嘿嘿。”

方大舌头笑道:“铁山大师,你说招笑不?俺爹把香胰子当早点吃了!”

方老牛气得脱下鞋子,“你就瞎白唬是不?连你亲爹都敢编排!”举着鞋要揍儿子。

方大舌头笑着边跑边喊:“救命啊,打死人啦!”

铁山在一旁也笑出了声,然后对方老牛说:“反正没啥事,出去逛逛?”

方老牛点点头,“那就逛逛!可有一件事,铁山师父你可得听俺的。”

“啥事?”铁山问。

方老牛认真地说:“咱该逛就逛,该玩儿就玩儿,可到时候吃个饭买点啥的,必须得花俺的钱,你可不行跟俺抢啊。”

铁山笑了笑,“再说吧。”

方老牛却摇头,“不,现在就得说好了。俺如今不差钱了。”

铁山只好敷衍着,“好好好,听你的。”

三人说着唠着,走出院门,正遇见一女子挑着一担水路过,看上去,挑得还挺吃力。

那女子见了他们,将水桶放下,笑眯眯地问:“铁山师父,这房子你是给他们租的呀?”

“是呀,”铁山应道,“他们是我的干亲。”

那女子多瞅了大舌头两眼,赞道:“这小伙子,真棒!”

大舌头被夸得心里高兴,又见那女子胸脯鼓溜溜的令人眼馋,便说:“俺帮你拎水吧。”

未待别人接话,他就将两桶水轻飘飘地拎起,问那女子:“往哪疙瘩走?”

女子笑道:“前边不远,小伙子真懂事。”又冲其他人一笑,“那俺走啦。”

说完,引着大舌头往前去了。

那时候的奉天,有的胡同里安了自来水管,有的依旧用水井,但家家户户都要到水龙头或水井去打水,然后挑回自己家中。

只有大户有钱人家例外,大户人家都在自家院中装有水龙头或有自家水井,人家不差钱。

看着大舌头和那女子的背影,方老牛说,“这小子,就是心肠好。”

铁山说:“那女人叫张大扎,嘿嘿,她可不是盏省油的灯。”

过去东北人称女人的胸为“扎子”,也有写成“咂子”的,不知哪个正确,也不知为何这么叫。

“大扎”,其实就是大胸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也就是大R房呗。

方老牛心里暗骂大舌头:“这兔崽子,到发骚的岁数了。”

张大扎在前边引路,大舌头提着两桶水紧跟着她。

张大扎满脸都是甜蜜蜜的笑容,她问:“小伙子,打哪儿来的呀?”

大舌头回答:“老远了,青沟子镇柳树沟子村。”

“到奉天串门呀?”张大扎又问。

“也不是,俺以后兴许就在奉天住下了呢。”大舌头眼睛盯着张大扎肥嘟嘟的腚蛋子,馋得哈拉子都要淌出来了。

“长住好哇,在城里呆惯了,你就不愿回乡下了。”张大扎扭动着屁股边走边说。

方大舌头吞咽着口水应道:“嗯,城里好,城里好。”

就这么说着话,很快就到了张大扎家的门口。

大舌头把水桶放到地上问:“要不俺再帮你打一趟水去?”

张大扎笑眯眯地说:“不用啦不用啦,够用的了,多谢啦!老弟要不要进屋坐坐,歇口气?我给你洗根黄瓜吃。”

“不啦,俺爹和铁山大叔还等着呢。”面对张大扎山丘般的大胸,大舌头不好意思抬头看,脸蛋子也烧得慌。

其实,他真想进屋,和张大扎在一起多呆一会儿。

张大扎说:“那,有空过来玩儿呗。”

“嗯。”大舌头应了一声,有点恋恋不舍地说,“那俺走啦。”

“小老弟慢走!”张大扎的声音传到大舌头耳中,他觉得很甜很美,但其实,那是浪。

大舌头一路都在回味着张大扎的声音,回到方老牛和铁山跟前时,脸依旧热辣辣红彤彤的。

铁山看着他,便暗自发笑。

方老牛则在心里暗骂:“瞅这小子那点出息。”

这是有铁山在跟前呢,方老牛才没骂出声来。

铁山伴着父子二人游游逛逛,走不多远,就不见了房屋街巷。眼前一片片槐树林子,槐花正开,白中透绿,空气中弥漫着芬芳。

浓浓的林木间,一条小河,波澜不惊。碧绿的河水,静静缓缓地流着。

河边,稀稀落落有几个垂钓撒网的人。

东关城外,居然一派田园风光,牧歌情调。

而今,奉天城旧时代那诗情画意的光景,早已一去不返了。

铁山说:“这条河就叫头道沟子。”

方老牛说:“这河,不像咱家那疙瘩的小柳河,流起来哗啦啦的,比唱歌都好听。”

大舌头说:“可不,这河就像没流淌似的。”

有几只银白色的叼鱼狼在河面上飞来飞去,“叼鱼狼”就是银鸥,一种水禽,东北人称它为“叼鱼狼”。

头道沟子,想必后来的沈阳人听都没听说过,因为这条河不知何时,改了个名,叫成“万泉河”了。这一改,就好像失了魂,变得毫无地域特色了。

三个人沿河遛了一会儿,采了些艾草,又回头往城里走,那魁星楼就在前方,似乎近在眼前。

可是走起来并不近,只因当时魁星楼是那一带最高的建筑,所谓“望山跑死马”。看着蛮近,其实挺远。

三个人走了一会儿,到了魁星楼。

那魁星楼建在一座高坡之上,望过去果然雄伟。

方老牛也连连夸赞:“这楼,太高啦!太高了!”

“咱上去瞅瞅?”铁山提议。

“那就上去瞅瞅。”方老牛赞同。

那魁星楼上,没啥游人,也不收费。

“魁星”,又叫“馗星”,北斗七星中的一颗,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当年书生在赶考之前,都要到魁星楼去拜一拜这位心中的“偶像”。

三个人迈上台阶,向楼上登去,铁山讲解道:“这楼,是大明崇祯帝时候建的,都有三百来年了。”

“古代人造的房子就是好看。”方老牛赞道。

那时的他决不会知道,距他登临魁星楼四十七年后,这座美丽古老的楼阁就被当成封建迷信产物,惨遭拆毁。

近年,重建魁星楼的呼声又起,可失去的还能再来吗?

这是题外话了。

说话间,三人登上了楼,虽说体力都不错,但也都喘了起来,身上也出了汗。

楼上窗开四面,三人凭栏远眺,就遥遥望见北边一片金碧辉煌的屋顶。

“那是哪儿?太气派了,该不会是皇上住的地方吧?”方老牛指向那片灿烂的屋顶。

铁山说:“那正是过去皇上住的宫殿!”

“哎呀妈呀,俺看到金銮殿啦!”方老牛说罢,激动得就要跪下叩头,被铁山一把拉了起来。

“老牛哥,现在皇上早退位了,咱自己就是爷,谁也不用跪。”铁山说道。

方老牛笑着问:“咱自个儿就是爷了?”

铁山点头道:“对,咱自个儿就是爷!不管见了多大官,咱都不要跪。”

“好哇!”方老牛叹道,“俺打小不管到镇上还是去县城,见了官老爷的轿子就得赶紧下跪。妈的,俺还寻思咱的命还有咱爹妈的命都是官老爷给的呢,要不咱为啥给他们跪呀。”

“说得好,老牛哥!”铁山赞同着,“咱的命不是皇上给的,用不着喊他万岁。咱也不是官老爷养大的,用不着跪他们。”

“唉,俺活半辈子了,咱哥俩一唠,俺好像才弄明白这个理。嘿嘿!”方老牛笑道。

三个人又往南望,头道沟流向远方一片烟柳处,那边就是小河沿,美景尽收眼底。

那个时代著名的奉天八景中就有“星阁晴霞”。

有文献记载:“魁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

“星阁晴霞”在东北也仅此一处。

铁山说:“当年在前朝,每到进士科考之前,魁星楼这边,总会热热闹闹,这里是关东各处读书人赶考前必须拜一拜的地方。现在科考废掉了,这里也变得冷冷清清了。”

方老牛回头对儿子说:“大舌头,你也拜一拜魁星吧!”

“俺又不是读书人,拜啥呀?再说现在也没有科考了。”大舌头杠道。

“呵呵呵,”一阵笑声传来,接着有人说道,“当初,压倒三江的关东才子王尔烈,在高中二甲一名进士后,特别来这魁星楼拜祭。”

三人望过去,竟是麻老海,他身后一少年居然是三傻子!

几个人喜出望外,方老牛和铁山同时抱住了三傻子,大舌头也想抱,但已无从下手,只好笑着拍了拍三傻子的后脑勺。

铁山放开三傻子,又握住了麻老海的手,“麻先生,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把三儿救出来了,神人啊!”

麻老海说:“捞人嘛,宜早不宜迟,我昨夜就去满铁找人了。如果再晚下手,满铁当局就要送他上法庭了,到那时,我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没用了。”

一听这话,方老牛立刻拉过三傻子,“傻六子,快,快给恩人跪下!”

麻老海赶紧说:“那可不行!使不得,使不得呀!”

方老牛坚决地说:“今后,咱家人不跪皇上,不跪大官,但得跪恩人!三儿,哦,还有老大,你们给俺记着,今后麻先生让你们上刀山下火海,你们也不许推辞!”

麻老海刚说一声:“言重了!”三傻子已经“扑通”一声跪下了。

上回跪常疤拉是身不由己,这回跪麻老海却是心甘情愿。

麻老海扶起三傻子,说一声:“我高兴,走,喝酒去!我请客,谁也不许跟我争!铁山大师,这附近有啥饭庄?”

“去保定园吧,那的厨子,做菜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