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无题

李桔吭吭巴巴又杂乱无章地讲了半天,终于让吴主任和李级长听明白发生的事超出她们的想像。叫回已经走出校门的晶晶妈一顿训斥。

“报警!还老师呢!”

冷晶晶不肯回宿舍。同学们没心没肺的嬉笑都是刺向她肌肤的针,无心的触碰也让她惊恐。李桔教师建议她停几天课,跟妈妈回小公寓调整。

小公寓不到三十平米,一张单人床,一个书桌,一个沙发,一个单面书柜将空间一分为二。西北向,便宜。李桔进去后感觉压抑,也许是缺少阳光直晒的缘故吧。看到冷晶晶的神情,李桔担心地想到“抑郁症”这三个字。处理问题要快,越快伤害越小。

单纯的李桔,用一颗单纯细致的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揭开了掩盖六年的盖子。

“老师向你保证,绝对不让同学知道!”

冷晶晶看着老师微凸的大眼睛,里面装着苍白的自己。

冷晶晶妈妈无法逃避地遭受所有知情人的责骂。但责骂不能阻止她上班,如同不能阻止她吃饭和吃药。

吴主任跟李级长商量之后选择报警。冷浡然老师被收押。冷晶晶请病假。

东正中学因为有老师被警察带走受到民众的质疑和攻击。一时之间,学校领导如坐针毡。

何校、毛校与自做主张的吴主任开会,会上强调:保护学生重要,保护学校更重要!学校名声坏了可能连教育学生的资格都会失去,拿什么谈保护?

吴主任解释说这不是一个概念,学生是个体,学校是集体,集体不容忍个体被侵犯才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场所。这个老师行为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与学校无关,我们义不容私是正义的行为……

吴主任陷入纠结之中。郁方平是政治老师,对同事冷浡然的表面现象非常了解,得知背后的面孔之后大吃一惊,随后很快接受了现实。听了吴主任的心声,专门为她寻找一些说辞,证明她的行为并无过失。

“做错的是老师,不是学校,更不是全体老师。以偏概全是错误的思考方式,你要让学校领导明白,只有公开恶行,不仅学生,还有老师,甚至……才能让学校保持纯净,才能保卫学生安全。”

“将公布恶行视为大忌并想方设法遮掩,这才动摇了学校作为教育的根基……”

“如果学校隐瞒学生遭遇的伤害,回避老师或者学校的错误,只公开宣扬成绩和荣誉,这不是真正的净土,这叫伪善,那才有可能成为恶的摇篮。”

吴志敏把李红英、李桔叫来,四个人在小辅导室开讨论会,一致同意郁方平老师的见解,问题是谁把这个更高明的见解传扬出去?

矛头的指向一致转向吴志敏。吴主任叹口气:“道理有什么用?多少网民懂道理?常识文盲多了去了。一旦有报道说东正中学有老师犯法,即便是学校积极配合处理老师,也会有网民说东正中学老师素质差,东正中学师德有问题,啊——不敢去那里啦——啊——啊——你看吧,立刻有人跟风,随随便便走几个优生,麻烦就大了……”

哲理不是每个网民都懂,道理不是跟谁都能讲清。这个问题已经探讨过很多回了。越是简单的、无知的发言越能获得大众的支持。谁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

吴主任不能再强词夺理。李红英属于共犯。李桔人微言轻,不敢找老大,更不敢与毛校对垒。她相信毛校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更相信毛校“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决心,她不敢把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给毛校做。郁方平属于顺便指点迷津,自认为没义务充当革命军中马前卒。

“跟我真的没关系,我躺枪最冤。”

当时的岳晓明、张健正还没有现在那么犀利,当时的李桔还没有跟在张健正屁股后头转,而且事情刚一揭穿就立刻进行了封锁,在小范围的公开中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学生只知道“冷冰冰”生病了,同事只以为冷老师有家暴行为。知道真相的局外人郁方平在吴主任的千叮万嘱后没有辜负她的信任。

事情很快湮灭在纷纷扬扬的考试之中,保密一说就不在话题内了。

事情上报后,有关领导也下到学校,批评了个别领导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恰当。首先应该内部处理,进行严肃的批评警告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应当由学生本人或其家人陪同去报警,而不应该由学校某个领导出面……

吴主任明白自己犯了程序上的错误,重新征求冷晶晶妈妈的意见,冷晶晶妈妈表示她身体不好,让主任陪同冷晶晶去报案。

“爷爷奶奶已经知道出事了。如果老爷子气出病来,我承担不起责任,更承担不起医药费……”

冷浡然被拘禁后没有人起诉,立案也没有人到场,关了几天只能放了。学校立刻督促他离职。初三级长来打听原因,毛副校长说是家暴,影响恶劣。级长很生气:家暴批评就行了,怎么能走人呢?初三教学多重要,冷老师又是政治科组的骨干教师!

冷浡然拒绝接听任何电话,也恰如其分地规避了很多语重心长的劝说和挽留,联系一所民办学校直接走了。

冷晶晶的奶奶带着她来办转学手续。奶奶犀利的目光让李桔慎言慎行。李桔悄悄问:

“晶晶,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

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晶晶的姥爷不知怎么知道了家庭内部发生的事,勃然大怒,拖着病体,拄着手杖前来兴师问罪,把自己的女儿狠狠骂了一顿。

“晶晶是你女儿啊!你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就比你自己重要嘛?就比我这个老头子重要嘛?我——我这个老不死的活着还有什么劲!”

“你是她妈呀!拼了老命都要保护她!这样活着,不如猪狗!”

“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不给晶晶做主,我就死在你家算啦!”

“晶晶别生妈妈的气,她只是糊涂!”

事情终于划了个句号。刚刚在新学校站稳脚跟的冷浡然,等到了属于他的审判。新学校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名誉上的损害。思想品德有问题的老师,名师也不能要!

冷晶晶是因为父亲进入民办任教而享受免费入读,父亲被学校除名后,妈妈交不起高昂的学费,在北江中学和西岭实验中学初中部之间选择了后者。晶晶看书时会发呆,妈妈看她偶尔会涂划一些古典美人,深远的宫殿,写着潦草的情节,于是听了李桔老师的建议,在毛副校长的引荐下去了东岭实验中学初中部。

据说刚转过去就被舞蹈老师一见惊艳,硬是动员到自己班上,零基础教她学习舞蹈。

还据说刚开始时冷晶晶很抗拒她一见如故的热情,后来挡不住她热气腾腾的赞美,叹为观止的不见外,烦着烦着突然老师不来了,晶晶反而失落起来。妈妈看出女儿有心事,纠结再三,又来找李桔老师,商量怎么办。

李老师抽空去了实验中学,叫出冷晶晶在校园散步,从晶晶沉默的眼神中发现亮光转向的方向,顺着她的眼神走,不知不觉去了舞蹈室,在外面观望时被老师发现。舞蹈老师含笑走出来,做了一个优雅的邀请动作,李桔在后面轻轻一推,冷晶晶终于跨出了改变人生的第一步……

妈妈卖掉家里的旧房子,彻底遗忘曾经的记忆,搬去跟姥姥姥爷生活。正在附近找房子时,晶晶亲生父亲冷焕然出来了。回家看了看父母,就找到晶晶妈,远远看看女儿,没有去相认。他竟然还有一间很多年前包养女人的小公寓,只有六十多平,遇到晶晶亲妈后直接提升生活档次,把这间小屋忘记了。因为当年办房产证时写的是亲妈的名字,没收财产时没有查到,自己亲妈也不知道有这一间小公寓。补交完物业费、水电费,把钥匙交给晶晶妈妈,晶晶亲爸就此消失。

爷爷奶奶想再看看亲孙女,晶晶妈没有同意。两个儿子前后进去,难道没有你们老两口养子不教的罪过?想想两个老人的漠然,晶晶妈更不能原谅自己。好在一切终于走上了正轨。

谁都没有想到晶晶心中的阴影在十几年后会再次凸显。没有进行心理治疗的晶晶,最终还是没有走出童年时期留下的阴影。

看到林然老师(化名,保护未成年人)被判刑的小新闻,李红英怀疑是李桔做的后续工作。不管是不是,她都不准备问了,心里的负担放下就好,不然的话,沉甸甸地牵挂着,总觉得自己是个表里不一的人。

此事之后,初中、高中的领导又处理了两件校园内部发生的有违教师行为操守的事。全部处理得雷厉风行,因此没有造成恶劣影响。

倒溯了一大圈,话题焦点又回到办公室。对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败类应当如何看待。

“什么叫败类你们懂嘛?违法、犯罪、骚扰、贪污、盗取名誉、违规收取好处费,如此等等才能叫败类。”

“那要这样,也就一万个老师中间出现一个败类吧。”

“怎么一万个老师中就能出一个败类?从建国至今,判刑的老师有几个?宣判!那才叫败类。这种情况也就百万分之一!”

“淡定淡定。谦虚很重要。还是定在万分之一好点,标榜自己容易引发全民翻账簿,新账旧账一起算,鱼儿虾米一筐罗,喷不死你!”

“就没人给我们说说好话?年年中考高考后学生都要回母校,带水果鲜花回来看望老师,就没人看见嘛?我们像网上骂得那样缺德,会有这效果嘛!”

“冷静点亲。学生看望老师有谁看到?你我他。你写文章赞美这种现象是自吹自擂,学生看望老师之后开同学会了,没有时间写赞美诗。保安年年为学生回校看老师发愁,让学生进,害怕混进不法分子;不让学生进,又是好事。老师辛辛苦苦三年才送出这帮宝贝,不让学生进没有人情味。保安又不会写。老师呢?大把事情要做,陪着毕业的学生聊天,担心的还是作业没改完。这不死翘翘了吧。”

“再说了,你对学生好是应尽的职责。母鸡下鸡蛋值得称道吗?金蛋除外。可是你若为下金蛋表现出超出常规的勤奋,就难逃被喷的可能。因为有学生不乐意喝你炖的中考高考八宝汤,他感觉那是断肠草,你的超常规付出可能就坏了教书育人伟大事业的一窝靓汤。”

——天哪!陈芷汀听得头都大了。这帮家伙可真能绕啊。

“那还淡定个什么?吹呗。咱们老师有力量,不贪污不犯罪不耍……”

“哎呦呦——也不撒泡尿照照,违法犯罪是你以为的吗?你可以不收回扣,但只要你发了让学生订资料、买校服的通知,就有了犯罪嫌疑。一个说话节目的主持人嘲笑老师让学生买校服,春夏秋冬凑一起共12套。再加一套凑成《金陵十三钗》呗!主持人很得意地笑话老师。台下有很多家长,他们会站起来说不关老师的事,老师只发通知没权力收钱?他们笑得嘎嘎地。回到正题,如果把疑似犯罪,以及学生不写作业,追缴、惩罚当作犯罪,应该是成功地将犯罪程度拉低了数倍……”

“拉低用倍数是病句。还语文老师呢!”

“滚!”

“那低级趣味呢?有吧……也别太自以为是,把教师的长衫当人皮披着犯罪,也是有的……”

“那不是教师长衫的问题。这种人到哪里都会犯罪!按照概率来算,混进教师队伍也属正常现象。比如说,谍战片中的叛徒,除掉他们,革命队伍依然会伟大正确。比如说,知识分子中的高智商犯罪,也不能因此否定知识的重要性。个体的罪恶永远不能代表群体,除非具有普遍性……”

一节课眨眼就过去了。

“晓明,你是亢奋症吧,一点火星都能燎原了你那颗疯狂的心?”

“大智若愚也若疯,”岳晓明诡秘地一笑,突然翘起兰花指,转一圈指向陈芷汀,“大执着,或者大迷信,难道不也是另一种疯狂?”

“我突然看到了一丝真理的模糊的光。”

岳晓明紧锁眉头,望着房顶积满灰尘的电风扇和一排排的白炽电棒。

“平庸的生活,处处暗藏着疯狂。疯狂的人生,时时渴望着平庸。而虔诚地信奉一个谎言,恰恰是平庸中的疯狂。最有效的交融。让平庸疯起来,让疯狂很认真,满足那颗追求疯狂的心,于是疯狂的人生,在平庸的生活中悄悄展开……”

这人真是疯了。

没有人理他。岳晓明沉浸在自己的疯狂中。

下课铃响了,讨论的老师终于散了,回到自己座位,有收拾改好的作业等学生来拿的,有准备上课收拾课本的,有再换一叠作业继续苦干的,也有个别心情不愉悦打开股市让自己更不愉悦的,还有个别心情不愉悦打开电视剧花痴一下让自己愉悦的……学生陆续推门进来。交作业的,拿作业的,找班主任请假的,科任老师叫来订正作业的,不交作业罚在外面补写的,上课不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罚站的,屡次不交作业打电话请家长来开小会的,弄丢试卷练习册被老师骂的,考试成绩有进步被老师和颜悦色夸奖鼓励的……很快,办公室被另一种嘈杂声替代。只有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办公室里已经忙碌得像非洲草原的动物大迁徙。河流下也偶尔会有一两个隐匿的鳄鱼等待机会偷袭。不知哪一个老师突然提高嗓音斥责学生,或者电话的那一头有人不高兴了,阴影就悄悄地加重了……

李红英走过来哀叹:“幸亏这样的讨论大会一两个月才一次。”

“亲亲我的李大姐,您冷静一下,压力太大会阻碍工作热情,偶尔释放一下才能永保战斗的激情,憋着闷着哪能行?你小明哥我也是在您的领导下才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岳晓明边准备上课边抬举李红英,“这样打击我们,会导致再接再厉的恶果,您喜欢不?”

“姐错了。姐真的错了。小明您好走不送。”

陈芷汀已经在笑了,岳晓明冲她飞个媚眼,笑得她把收好的书本掉到地上。

抱着电脑课本的陈芷汀心情略有点激动。刚才的议论虽然不能完全认同,但听一听,也有打开一侧脑洞的好处。教书辛苦,但物极必反,调侃打诨、苦中作乐的场面层出不穷,也是一种快乐。

陈芷汀振奋精神进教室,看到全班同学三三两两倒伏在桌子上,面色苍白,双眼无神,偶尔出去几个上洗手间,打点水回来,推来搡去的劲头减少许多。问学生是不是刚下课,学生点点头。预备铃响了,陈芷汀又进入惯常的轨道和频率。

学生的小课桌上全部堆着半尺高的书本资料,面前只留下能放下一本大练习册的空地。埋下头做题时,脑袋就关在这堆书的城堡中。身体与资料早已达成协议,成为坚不可摧的最后一道防线,将脑袋推向最前沿的阵地:攻克练习卷、攻克统考卷、攻克模拟考试、攻克最后一场生死攸关的中考大战。

头在阵地在,头亡手补上。脑袋成为一盆糨糊也不怕,只要手成为“机械手”能够进行常规动作就天不怕地不怕。有一次考试前做了两篇阅读材料,都是描写赞美大树的,考试时正好考了一篇类似的文章,不过赞美大树变成了赞美小草。那岂不正好?学生只要把有关“大树”的答案换成“小草”的就八九不离十了。考完一看答题卷:“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小草(还很清醒)的生长环境和嫩绿的颜色,充分表现了大树(进入“背多分”状态)的蓬勃生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背多分”变成“背多昏”。

不是一两个,整个年级抽出来几十份这样的答案,而且全部是优生!

“以后考试呀,求神仙保佑千万别考跟我们训练太相似的阅读。让老师知道学生是怎么死的,是怎么被我们教死的,是一种残忍的痛苦!”

岳晓明故作痛苦的模样总结完毕,哈哈大笑。

“我们教的是花草树木的奉献、沙漠石头的坚强,最好考的是月亮的缺憾美、人生的不圆满;我们教的是环境污染,最好考的是新式病毒;我们教的是奔向未来,最好考的是宇宙航天。哈!那学生死翘翘就不是我们教死的啦!”

岳晓明一向喜欢卖弄口才,为这道题凭空造出许多排比句。袁诤说不过他,由他信口开河。

不过然而可是——虽然这样,“机械手”依然是考场制胜的法宝。按概率来算,100个优生中有20个这样的“读书死”,还有80个胜出,胜出者每个人多1分,就把20个丢的分补回来了,而且在阅读近似的情况下,“跃进生”(成绩良好者)会出现突飞猛进的提高,而“待进生”(成绩较差者)也有可能出现黑马奔腾向前的美好愿景。

还发什么牢骚啊,再辛苦也是成人,应该有担当,这些孩子拿着青春搏明天,未来可期,青春还在,只要不留下厌学恨学的后遗症,就是成功。好像有位名人说过,教育的最大目的并非增进知识,而是增进行动;还有位名人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刷题。

学生刷题千百遍,上了考场如初恋;滚瓜烂熟做尽题,七个美女似曾见。

“似曾相识燕归来。“那就是绝对的成功!

刷完题考完试还能留下什么?离开学校,忘记老师所教之后,还能剩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吗?娶同一个女人,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一样吗?结果一样,过程不同。有书上说,享受的是过程嘛。

陈芷汀注重成功,也注重过程。她总是不能自己下手把学习的过程减化掉。

上语文课遇到生僻字她绝不解释词义明确读音,让学生查词典写在黑板上。虽然名著阅读的任务已经很艰巨了,她仍然给学生推荐书目。每到期末复习时,备课小组会将全册词语的拼音和解释印发下去,让学生读读背背,陈芷汀要在发下去之前让学生动手自己查一次,小组合作,写到黑板上互相学习和订正。学生特别喜欢寻找别人错误的环节,为订正其他小组的错误你推我搡,全班开心她也开心——只有她的课堂才会出现这种场景。

只是教学进度越来越紧,时间利用率越来越高,自己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几年后所有的词语拼音和解释全部印发下来,学生只需要读读背背,词典渐渐成了摆设。

岳晓明曾经问过,为什么总是你班上发现资料的错误?陈芷汀笑嘻嘻地不答。

一天刘恺对她说:“老师你教得我都有毛病了,看到不认识的字不查出来就不舒服,看到错别字就想订正。书本上,宣传标语上,电影电视里,发现好多错误字。搞得我都快想做老师了。”

听了刘恺的话她很高兴。这也许就是走出校园之后能够剩下来的东西吧。中考形式又改了,不考拼音,只考字形。初一初二查字典的习惯在经历了初三的千考百练后不知能否给以后的生活留下点印迹。

陈芷汀的小激动不知不觉平息下来。

考场不相信报怨,更不相信眼泪。上课吧!百业勤为首,万科分为先。先过考场关。

4班的学生很乖,学的努力,不学的也能尽一点力,起码也有个样子。陈芷汀常常教育他们:你可以接受自己的智力水平,但你不可以放弃一搏。不搏一次,怎么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潜力尚未挖掘?试过了,拼过了,就算输了也不后悔,相信父母也不会怪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