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造纸术

行奴的播种神器一出,既然经过实验确定是可行的,那么就不必再等了——

直接大量生产,争取赶上这一波春播。

而在匠人们加班加点地赶工生产播种神器的时候,小骊珠已经拉着吕雉临时组了一个小队开始造纸了。

没错,在行奴的播种神器做出来之后,小骊珠又得到了一次抽奖的机会。

鉴于之前小骊珠曾运气爆棚抽中了炼铁技术,这次始皇帝对她也是信心十足。

而小骊珠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就算是混血的,那也是锦鲤——

一抽就抽中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纸是什么,小骊珠不知道,始皇帝也不知道,和玉米一样,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陌生而新鲜的事物,他们甚至不知道纸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倒也不是小骊珠和始皇帝土包子,事实上秦朝及之前的朝代都没有出现过纸这种物品,纸是在西汉时期被人发明出来的,这个时候人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纸方法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纸存在着质量不佳、产量不大以及产地不广等等的问题,所以即便竹简分量重,帛书的价格昂贵,但是简帛仍然是人们日常中使用最多的、记载文字的书写材料。

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根据前人造纸的经验进行了革新,造出了不仅适合书写而且原价低廉的蔡侯纸,纸才得以大规模的推广,直到三国至两晋的时候,更是基本全面取代了或笨重、或昂贵的简帛,成为之后的人记载文字的唯一书写材料。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纸的制造方式在西汉时期就被人们所掌握,而革新则在东汉时期,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小骊珠他们想要得到造纸的原料并非难事,因为东汉时期往前就是西汉时期,西汉时期往前就是大秦时期了。

既然并非难事,那还等什么?

直接开干呀。

树皮、麻头、破布甚至是旧渔网,这些原材料别说是小骊珠这样的大秦长公主了,一般的平民百姓都能够集齐得了。

吕雉他们虽然是跟着小骊珠一块参与造纸的,但是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小姑娘想做什么。毕竟且不说他们都不知道纸是什么了,只怕知道纸是什么的人也不一定造纸的原材料是什么,所以想凭着那些原材料就猜测出小骊珠想做什么,只怕难度不是一点点。

也正是因为吕雉等人都不知道小骊珠究竟想做什么,所以当平滑光洁的纸真的被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震惊了——

“这、这真的是用树皮和破布那些东西做出来的?”吕雉从小骊珠的手里接过纸,当她的指腹划过纸张的表面时,她被其光滑程度给惊到了。

在见到纸之前,她根本没想到平日里那些随处可见、甚至不被人放在眼里的原材料结合在一起竟然能够造出这样的东西?

“所以我们是成功了吗?长公主。”吕媭好奇地问小骊珠,虽然她并不知道纸的作用是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她被

其惊艳到。

毕竟像这么薄又这么光洁的物品,她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现在还不能确定它有没有成功。”小骊珠也不是要卖关子,而是她确实不知道。

造纸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那当然是取代竹简和帛书,成为人们生活中记载文字的书写材料了。

所以纸做出来了不代表成功了,只能说他们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而已,想要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成功,那就得让人取笔墨来了。

文娥一听,立马就去取笔墨,而吕雉却在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意识到了纸的用处了——

它竟然是用来记载文字的?

吕雉看向那一叠被做出来的纸,想到它刚刚在自己手上时那种光滑的触感,以及轻薄的分量,再想到造纸所要用到的原材料……

吕雉不由地在心底里倒吸了一口冷气,她突然意识到他们在做着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是一件足以改变世界走向的事情,也是一件足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事情。

而一旁的吕媭就没有她二姐想得那么多,也没有她二姐想得那么远了,在小骊珠让文娥取笔墨来的时候她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小姑娘想做什么,她满脑子都在想——

这个纸能不能用来如厕?

看着就不剌屁股。

造出来的纸能不能用来如厕暂时先不说,反正它确实是可以用来书写。

“爹你快试试。”确定他们造出来的纸可以用来记载文字之后,小骊珠二话不说就让文娥她们将剩下的纸打包带回府邸呈给始皇帝。

恰好始皇帝这会儿有空,见小骊珠兴冲冲的回来,他就有所猜测了。果不其然,下一秒小姑娘就将造好的纸递到了他的面前,“这就是用造纸术做出来的纸,可轻可薄可好写了。”

在用抽中的造纸术造出纸来之前,始皇帝想象不到纸是什么样的,也想象不到它如何能够取代他们一直以来所用的竹简和布帛。

直到小骊珠用造纸术将纸造出来之后,始皇帝亲眼所见便能够理解了。因为和竹简相比,纸轻薄到十分便于携带,而和布帛相比,纸则价廉到便是庶民也都用得上。

当始皇帝让人取来笔墨开始在纸上书写后,见墨不散且美穿透纸张,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

“难怪这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了。”吕雉能够想得到的事情,始皇帝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他收起了笔,然后扭头看向小骊珠,问她,“只有你一个人回来?”

“不是。”小骊珠说,“文娥和吕媭跟我回来的,娥姁说她先留在那儿守着。”

始皇帝微微颔首,显然十分满意吕雉的机警,然后对小骊珠道:“纸的事情,暂时先别传出去。”

“嗯?”小骊珠愣了一下,刚刚她就不明白吕雉为什么要留下来守着,因为在她看来,造纸场那儿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玩意儿,更别提外面本来就有侍卫把守了。

在听到始皇帝这么说,小骊珠更加茫然,“为什么先别传出去?不传出去的话大家甚至都不知道纸是什么,还怎么用它呀?”

用是要用的,但是不是现在。ツ”始皇帝对小骊珠道,“纸和粮食甚至和农具都不一样,推广起来肯定没那么顺利。”

别的不说了,始皇帝认为至少那些贵族和世家是不希望有纸的出现,或者说不希望见到纸得以推广。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因为世卿世禄制。

何为世卿世禄制?

其实简单一点来说,就是父死子继。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事实上父亲死后,儿子继承的不仅是父亲的财产和父亲的封地及其封地上的赋税收入,甚至还有他的官位。

世卿世禄制在周朝十分盛行,等到了春秋时期,因为礼崩乐坏的原因,这种制度被严重破坏,等到了商鞅变法的时候更加不得了,因为这种制度直接被废除了。

世卿世禄制被废除了是好事吗?

对当时的秦王而言是好事,因为只有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但是对当时的宗室贵戚而言就绝非好事了,因为严重危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

但凡他们认为世卿世禄制被废除是好事的话,商鞅也不至于在秦孝公死后就被以公子虔为首的宗室贵戚们联手罗织罪名,污蔑他谋反,最终被秦惠王下令逮捕,甚至死后尸身还被运回咸阳处以车裂示众,以平息那些宗室贵戚们的怨气。

商鞅死后,新法虽然继续推行,但是世卿世禄制却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始皇帝的朝中有下层人士出身的官员吗?

有,而且不少。

但是当这些下层人士出身的官员爬到今天的高位,成为其他下层人士眼中的上层人士之后,他们愿意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而给别人撑伞吗?

不排除有人愿意,但是更多的人别说是给别人撑伞了,只怕伞都要给别人撕烂。

不是始皇帝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他清楚人性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在李斯和赵高他们身上摔过一跤之后。

所以造纸术可以问世,但是暂时还不能入世。

哪怕人人都买得起纸不等于人人都读得起书,但是至少读书的成本会大大地降低,一旦降低,那么读书人自然会多起来,一多起来,竞争自然就大了。

毕竟蛋糕就那么大,十个人分和一百个人甚至一千、一万个人分是不一样的。

始皇帝大概的跟小骊珠说了一下暂时不能推广纸的原因,解释完了之后,他又道:“而且朕这里还有一个想法。”

见小骊珠一脸的好奇,始皇帝就稍微跟她透露了一点。

“那我明白啦。”小骊珠点点头,然后道,“所以娥姁她也猜到了爹你的想法了?”

“不一定。”始皇帝道,“但是她肯定意识到造纸术的重要性了。”

“喔。”小骊珠应了一声,然后想起了之前吕雉跟她说过的话,“对了,爹,你之前不是

说娥姁想要什么赏赐都可以跟你提吗?”

“是。”始皇帝点点头,然后问道,“她有想要的赏赐了?”

“她跟我说了一下,就是不知道爹你会不会允许而已。”小骊珠道。

始皇帝扬了扬下巴,示意小姑娘说说看。

“娥姁她丈夫不是因为私自放走了犯人而犯法了嘛,虽然娥姁已经代替她丈夫坐过牢了,但是并不能够做抵消。”小骊珠道,“所以娥姁她想让让你赦免她丈夫。”

“就这?”始皇帝问。

“昂。”

“没问题。”始皇帝一口答应了,对他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事儿,他既然答应了允许吕雉向他讨赏了,那么自然不会说一套,做一套。

而且认真说起来,刘邦所犯的事情也不到罪无可赦的地步。

“那我待会儿让吕媭给娥姁带话。”小骊珠是不太明白吕雉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她看来,假如她是吕雉,而刘邦是她的丈夫的话,那么凭他做的那些事情,想让她用自己的功劳换他一个自由身?

呸,想都别想!

她不用自己的功劳让始皇帝处死他就算好了,这累人累物累街坊的完蛋玩意儿。

别说小骊珠想不明白吕雉有这样一个好机会,为什么白白浪费在刘邦身上了,就连吕媭也想不明白。

别看刘邦是吕媭的姐夫,但是这种没法让她姐姐过上好日子,不仅让她姐姐跟他吃苦受罪,甚至让她姐姐替他吃苦受罪的姐夫吕媭是压根就不想要。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二姐你应该再好好想想才对的。”吕媭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当日吕雉拜见始皇帝的时候,吕媭没在场,今天吕雉找小骊珠说起自己想要什么赏赐的时候,吕媭也没在场。

要不是小骊珠让吕媭帮忙给吕雉带话的话,只怕等赦免刘邦的诏书公告天下了,吕媭才知道这件事。

“二姐这么做肯定是有她的道理的。”和吕媭相反,她的丈夫樊哙知道这件事之后可高兴了,“二姐夫都离家两年多了,现在难得有机会可以光明正大地回来一家团聚,那可是好事啊。”

“你当然觉得是好事儿了。”吕媭白了樊哙一眼,“谁不知道你和二姐夫关系铁,感情好?”

樊哙和刘邦确实是关系铁,感情好,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连襟才如此,事实上在他们分别娶吕雉和吕媭之前,樊哙和刘邦就已经是铁哥们儿了,成为连襟之后关系更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

好到刘邦犯了事逃到了芒砀山的期间,都是樊哙隔三差五的找机会给他传递外面的消息,才让刘邦得以与世隔绝却没有和外界断了联系。

樊哙这会儿正高兴呢,再加上他和吕媭两人平日里相处,都是他哄着吕媭的,所以就算被她当众白了一眼,他也没有生气,反倒是继续笑呵呵的:“我和二姐夫感情再好,那也比不上二姐和二姐夫啊。”

“二姐对二姐夫如此情深义重,实在是让人佩服,我这

就让人给二姐夫送口信,让他抓紧时间下山,早日回来和二姐还有三个孩子一家团聚。”

见樊哙高兴到恨不得自己在背后插双翅膀飞去芒砀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刘邦,吕媭又想给他一个白眼了。

“妹夫平日里虽然迁就你,但是你也别恃宠生娇。”吕雉冲吕媭摇摇头,“怎么说在人前也得给妹夫留几分薄面呀。”

“没事儿,二姐。”不等吕媭开口,樊哙就说,“你也不是外人,在其他外人面前,三娘可给我留面子了。”

“行吧。”见樊哙巴巴地护着吕媭,吕雉就忍不住被逗笑了,“我就多余管你俩的事儿。”

他们分明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嗯,如果吕雉知道周瑜和黄盖的话。

樊哙护着自己的时候,吕媭没觉得有什么,被吕雉这么一打趣,她反倒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佯嗔的冲着她喊了一声:“二姐。”

“行啦,你也别再说妹夫了,他说的也没错,还是让他给刘季送口信,让他抓紧时间下山,省得赦免的公告都下了,刘季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

吕雉这话一出,就相当于直接拍板了,樊哙二话不说就跟领了圣旨似的,立马屁颠屁颠的就去找人给刘邦送口信了。

他想他知道了肯定高兴的。

刘邦高兴吗?

如果消息是真的他当然高兴了,但是如果是假的,那么高兴了不也就是白高兴么?

是的,收到樊哙让人传来的口信时,刘邦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怀疑。

虽然说樊哙隔三差五的会给刘邦传递外界的心思,但是这个“隔三差五”倒也没有真的那么隔三差五。毕竟樊哙是在沛县生活的,妻儿也都在沛县,而芒砀山和沛县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像这次这样,隔了两个多月樊哙才派人给他传口信,刘邦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让他对此产生怀疑的是口信的内容——

娥姁现在在昭阳长公主的身边做事?因为表现好所以得到了赏赐?娥姁挂念他所以特意请求陛下赦免他犯下的罪,让他恢复自由身?

娥姁是谁,刘邦知道;昭阳长公主是谁,刘邦也知道(樊哙之前跟他说过了);至于陛下是谁,刘邦更加知道了,但是这三个人是怎么有关联的,刘邦就不知道了。

好在樊哙是个胆大心细的,知道贸贸然让人给刘邦传口信告诉他这些事,他说不定会不相信,所以特意让人多带了一句口信——

那是刘邦和樊哙约定好的,确认身份的一句话。

刘邦一听,立马就确定了面前来送口信的人真的是樊哙派来的,当下疑心尽去,只剩下满心的高兴。

“哈哈哈哈没想到乃公还有这样的好福气啊。”刘邦逃匿到芒砀山之后,虽然有兄弟(和他一块逃匿到芒砀山的犯人)陪着,有兄弟(樊哙萧何等人)养着,但是在山上生活到底是不便利。

而且很显然,刘邦并不是那种耐得住寂寞的人,所以要不

是碍于自己是有罪之身,他早就想下山了。

现在得知自己沾了老婆的光,恢复了自由身,他哪里还待得住?恨不得自己脚踩风火轮,立马就下山。

不过下山之前,见其余兄弟巴巴地看着自己,刘邦当即拍着胸口冲他们保证道:“放心,乃公不会忘了哥几个的,一有机会,乃公肯定会让你们也下山回家的。”

至于是什么机会,什么时候有这个机会,刘邦没说,其他人也没有问。

因为他们相信刘邦肯定说到做到的,他要不是这么讲义气的话,当初怎么可能会私自放了他们呢?

因为看管不利导致一部分犯人跑掉了,不想亡羊补牢,戴罪立功反倒是选择了将错就错的刘邦:“……”

刘邦下山后,就先去打听打听自己是不是真的被赦免了,确定告示上真的有粘贴还他自由身的好消息,刘邦这才大摇大摆的朝着沛县的方向出发。

想到送口信的人跟他说的那些的事儿,刘邦是既高兴,又得意,恨不得一回沛县就赶紧给他的岳父大人吕公道个谢——

要不是他当日主动将女儿许给他做他的洒扫妻妾,他今日怎么可能得以恢复自由身?

不过想是这么想的,等刘邦回到沛县后,他还是第一时间回家了,重新洗漱后换了一身新衣裳,他才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松快了几分。

见家中无人,他就想起了吕雉如今的差事,抬脚就要往宅邸走去——在回来的路上他都已经打听清楚了,陛下和昭阳长公主抵达沛县后就住在宅邸。

看到刘邦回来了,左邻右舍的人个个都觉得吃惊极了。

虽然他们也知道刘邦被赦免了,但是没想到他会回来得这么快,见他在外逃匿两年多了,不仅没憔悴消瘦,反而是壮实了些,不少人心里头都有些不舒服。

毕竟刘邦犯了事,他们这些左邻右舍可都是跟着倒霉的,结果他这个罪魁祸首却好,看样子在外面是没遭几个罪?

想到刘邦是因为吕雉而得益的,有人就半开玩笑半讥讽似的道:“刘老三你倒是好命,娶了刘三嫂这么一个好妻子,看来没了亭长这个官职,你下半辈子照样打断腿也不用愁了。”

这话摆明了是笑话刘邦吃软饭呢,但是刘邦会生气吗?

一点也不,反倒是笑嘻嘻地道:“那可不,你就没有乃公这么好命了。”

见刘邦两年多没见,脸皮依然跟城墙那么厚,不少人是既恼火又拿他没办法。

“他倒是好命了,就是可怜刘三嫂命不好,嫁给这么一个丈夫了。”

“就是,刘老三回来了,那不是让刘三嫂再多养一个人吗?”

……

刘邦可没听到这些人说的闲言碎语,不过听到了也无妨,他根本不在意。

来到宅邸后,刘邦不出意外的被守门的侍卫给拦下了。

“官府重地,闲人免进。”

“瞧你这话说的,乃公是闲人吗?”刘邦这话一出,别说是正巧出门的张良了,便是守门的侍卫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所谓的“乃公”,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你老子”的意思。

一般人见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当着自己的面这般自称,有几个能高兴的?

而刘邦可不管别人高不高兴,反正他这会儿正高兴,“乃公叫刘邦,是娥姁的丈夫,娥姁现在跟着长公主办事,那算起来,乃公也算是长公主的半个自己人了。”

刘邦?

听到这个名字,原本打算离开的张良突然停下了脚步——

他就是吕娘子那个遭瘟的丈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