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肥嫩山鸡

刚才他和韩翠花吵架,赵老汉不会也听见了吧?

赵铁柱有点尴尬,主动给韩翠花找补:“爹,翠花她倒也不是你想的那么……”

“行了,你不用说!”赵老汉摆摆手,“我对你俩的事儿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是赵铁柱,你得给我保证好喽!韩翠花可以作妖,但不能作回农山村,不能连累咱靠山村的乡亲邻里,要不然不用里正和沈娘子来追究韩翠花的责任,我老头子就先把她休出门,我倒要看看她韩翠花的娘家,能不能容得下这么个出嫁的女儿。”

赵铁柱一听连忙摇头:“容不下,那肯定容不下。”

韩翠花娘家啥德性,赵铁柱知道。

韩翠花还在家的时候,说是韩家一家子的奴隶也不为过。

韩家人欺辱她,嘲讽她,个个都说她过不了什么好日子。

令人不解的是,被欺负了这么多年,韩翠花不但没暗自发誓要跟韩家恩断义绝,反而还格外紧着韩家巴结,就好像生怕自己被韩家人瞧不起一样。

这又是什么想法,不明白。

赵铁柱琢磨着,忍不住就叹了口气。

赵老汉也懒得管赵铁柱是怎么想的,只是冷冷地提醒他:“总之,你小心你媳妇。”

赵老汉说完,背着手走了。

他去了沈惊语家一趟,顺带拿了赵铁柱今儿上山打的两只野鸡。

韩翠花看见赵老汉拿走那两只自己原本准备炖了、给隔壁村哥嫂家送去的肥嫩野鸡,心口又是一阵剧痛。

奈何赵老汉积威尚在,韩翠花也不敢抱怨,只能委屈巴巴流眼泪。

赵铁柱一进门,看见韩翠花哭泣的模样,有点心疼。

他也顾不上刚才跟韩翠花争吵了,赶紧安慰起了老婆。

韩翠花心里不乐意,表面上还是半推半就,从了。

而赵老汉到了沈惊语家,笑呵呵敲了敲门,叫了声:“沈娘子哎!”

“什么事,我在呢。”

沈惊语听见动静走出来。

赵老汉把两只野鸡递给沈惊语:“这是今天铁柱进山打的两只鸡,老汉知道沈娘子家里不缺肉食,但沈娘子家的野味怕是不多吧?拿着,给两个孩子香香嘴。”

沈惊语笑笑,大大方方接过野鸡:“那我就谢过赵老伯了。”

她可不喜欢玩虚头巴脑的那一套,她救过赵老汉一命呢,区区两只野鸡有什么接不得的。

赵老汉一看沈惊语接了野鸡,顿时就更高兴了,连连点头:“承蒙沈娘子您看得上!吃好了就跟老汉说,下回铁柱再进山,我让他多打几只,一并给您送来。”

沈惊语笑道:“下回送个一只半只的过来就行,不用再送这么多,你自己家也是要吃要喝的,都送给我,你们吃什么。”

赵老汉笑哈哈摆摆手:“没事,沈娘子!铁柱他打猎的本事厉害得很,回回上山都能逮着野鸡不说,偶尔还能抓到麋子、狐狸之类,连野猪都抓到过一头!我家虽然清贫,但从来都不愁吃喝。”

沈惊语诧异:“赵铁柱居然这么厉害?本事不错。”

那家伙平时憨得跟梁栋有一拼,合着是真人不露相。

赵老汉忽然就不笑了:“他也只有打猎的本事了,哎,在家里的时候,他就是个二傻子。”

赵老汉的语气有点不对。

沈惊语挑了挑眉:“赵老伯,您这是怎么了?”

赵老汉叹了口气:“家门不幸,还是别污了沈娘子的耳朵。”

沈惊语微微眯了眯眼。

如果说出这话的是别人,沈惊语就真让他走了,但赵老汉不行。

现在靠山村正和农山村闹着争水的事,而赵老汉的儿媳妇又是农山村的人,她得多加小心。

“赵老伯,您不妨说说,或许我有办法帮您解决呢。”

赵老汉见沈惊语坚持要听,便无奈地摇头:“沈娘子,这事儿您真没法解决!听说您和贺大郎感情不错,您怎么可能明白我家那个儿媳妇到底是什么心思。”

沈惊语听得若有所思:“你儿媳怎么了?她和赵铁柱吵架了?”

话到这里,赵老汉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往下说了。

他把脑袋揺成了拨浪鼓,守口如瓶:“沈娘子,对不住,我先回家了。”

看赵老汉不乐意,沈惊语也不勉强,反正说到这儿,她差不多也猜出来了。

沈惊语微微一笑:“赵老伯,您慢走。”

“哎……”

赵老汉长吁短叹着走了。

沈惊语眯了眯眼。

比起跑到靠山村私会迟雪娇的张勇,她忽然觉得,或许这位来自农山村的媳妇更值得警惕。

赵老汉是个精明人,想来他不会放纵韩翠花。

既然如此,沈惊语也就不去多操心这件事,而是去了一趟桑家。

桑朗一回家便拿出了书本,开始温书。

桑婉儿进了里屋,一看桑朗认真的模样便忍不住心疼:“阿朗,不如歇会儿。”

桑朗摇摇头,十分认真地道:“姐,我不想歇!我若歇了,或许这一次童生试就考不上了,万一考不上童生试,那我怎么出人头地,怎么回报你和沈姐姐?”

桑婉儿听得感动:“阿朗……”

沈惊语恰好是这个时候进门的。

她把手里加了蜂蜜的凉茶放下,认真道:“阿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你应该明白,你沈姐姐不希望你累着!”

“可是……”桑朗迟疑。

沈惊语故作威严:“怎么,阿朗,你连沈姐姐的话都不听了?”

桑朗一咬牙:“没有!沈姐姐,我听!”

桑朗二话不说放下书,眼睛湿漉漉地看着沈惊语,像条小狗。

沈惊语欣慰地笑,很好,桑朗果然是个知道听话的。

只是光休息还不够,沈惊语想了想,决定让桑朗多出去走走。

“从今天开始,你每天要去外头散步一个时辰,多看看村里的风景,知道了吗。”

多接触太阳光和自然景物,对桑朗的视力大有好处。

毕竟读书本就是一件耗费眼力的事情,这个年代的灯火昏暗,读书人还时不时就要挑灯夜战、奋发图强,长此以往,视力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也正因如此,清代有人出了个上联,“今世进士,尽是近视”,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