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阳失调

各位看官,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塞外游牧民族纷纷趁乱建立自己的政权,扰乱中华,其中以五大胡人部落为代表。匈奴族、鲜卑族、羯族、羌族、氐族,这五大胡人部落,共建十六国,史称五胡乱华。公元四三九年,鲜卑族逐渐强大,鲜卑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四九三年,鲜卑孝文帝拓跋宏从山西平城迁都洛阳,之后不久,便分裂为东魏、西魏,被北齐与北周取代,北魏灭亡。

北魏从建国到分裂为东魏、西魏,共历二十帝,享国一百四十八年。

这二十帝是,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敬寿帝拓跋余,景慕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文景帝元愉,孝明帝元诩,隐帝元法僧,少帝元钊,孝庄帝元子攸,顺帝元颢,惠哀帝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

鲜卑胡人进入中原,起初是到处烧杀抢掠,使人丧国丧家,中原人谈胡色变。因胡与狐同音,中原人把这些胡人的言行叫做胡扯八道、胡作非为、胡言乱语、胡诌八扯、说胡话、胡乱来等,之后便逐渐演义为狐狸精魅惑人的故事,把那些专靠卖弄风骚来勾人魂魄的女人称作狐妖、胡媚子、狐狸精。

本书说的是关于洛阳发生的狐媚事件。

敕勒川灵狐洞有一个千年狐仙和她的三个孩子,红儿、蓝儿和黑儿,为了报仇雪恨,来到洛阳,扰乱宫廷,最终捣毁了大魏的江山。

话还得从北魏第九位皇帝宣武帝拓跋恪说起。

这拓跋恪为孝文帝拓跋宏次子,母亲是文昭皇后高照容。拓跋恪十四岁被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时父亲孝文帝突然驾崩,太子拓跋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年号为景明。

宣武帝拓跋恪居丧期间,政柄委任六辅主政。你道是哪六辅?北海王拓跋详为司空公,咸阳王拓跋禧为太尉公,广阳王拓跋嘉为尚书左仆射,任城王拓跋澄为尚书右仆射,这是四位皇叔,此外,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宋弁为吏部尚书。

有一位重要人物,皇叔拓跋勰,考虑到自己功高震主,辞官不受,回徐州专任彭城王。

果然如拓跋勰所料,宣武帝拓跋恪登基第二年,随着自己年龄的逐渐长大,从政的经验逐渐积累,拓跋恪便废掉六辅,亲自揽政,独掌大权。拓跋恪先是扩建新都洛阳,巩固孝文帝改革,接着改革姓氏、选美造庙、御驾亲征,对南梁及北方柔然发动一系列战争,国势盛极一时。

却说那年腊月,洛阳下了一场大雪,北风呼啸,风卷鹅毛,直下了七天六夜方停。

雪刚停,按照皇后万忸于蕙的吩咐,皇宫的嫔妃带着一班宫女,各自走出寝宫,来到慈宁宫花园玩雪。

她们堆雪人,打雪仗,晒太阳,红男绿女,欢歌笑语,好不热闹。

恰在这时,乾清宫那边,只听得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进了乾清门,穿过坤宁门,再过交泰门,只见一班人马径直进入慈宁宫花园。

待马蹄声离得近了,众嫔妃停止玩耍,屏住呼吸,抬眼望去,远远地看见三匹骏马立在雪地里,中间是一匹枣红马,两边是两匹五花马,马上分别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着三位戎装的武官。

只见三人骗腿下马,两边的两个武官,分头而去。中间的一位武官,把手里的缰绳交给小跑过来的马童,径直大踏步朝众嫔妃和宫女走来。

只听跑过来接驾的大长秋刘腾公公一声喊,皇——帝——驾——到!于是众嫔妃们纷纷跪下行拜见礼,笑迎主上归来。

众爱妃免礼平身,这人一边说着,一边朝众嫔妃走来。

原来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宣武帝拓跋恪,两个陪同的王爷,是天子的皇叔,一个是六皇叔彭城王拓跋勰,另一个是七皇叔北海王拓跋详,这次南征历时四个月有余,去时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回来时已经是大雪纷飞的寒冬了。

见皇帝御驾亲征归来,众嫔妃无不欢天喜地。天子吩咐大长秋刘腾说,保和殿设家宴,把朕珍藏的陈年好酒取出来,朕要同众嫔妃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那年宣武帝拓跋恪刚满十七岁,正是少年得志,就在去年秋天南征之前,完成了亲政,整顿了朝纲,剥夺了二皇叔咸阳王拓跋禧的权力,升任其为太保虚职,重用拓跋详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此外,迎娶二十位皇妃,两位宠妃是皇后万忸于蕙和贵妃高车英。

万忸于蕙,定州刺史万忸于劲之女,禁军领军大将军万忸于烈侄女,时年一十五岁。

高车英,宣武帝舅父高车偃之女,吏部大中正高车肇侄女,时年一十四岁。

此外,尚有第一贵嫔夫人司马仙姿,贵华王普贤等。

少年夫妻,新婚久别,甚是思念,恰如久旱逢甘雨。

只见大长秋刘腾伺候宣武帝拓跋恪去除戎装。天子抖抖身子,大踏步地来到嫔妃中间,就像一只顽皮的蜜蜂进了花丛,宣武帝拓跋恪看看这个,瞅瞅这个,拍拍这个肩膀,拉拉那个手臂,最后眼睛落在一个嫔妃身上。

只见她,容貌端丽,体态丰腴,头上绾着一个乌黑发亮的纂儿,火红色的狐皮披肩,杏黄色的棉袄棉裤,脚着翻毛的麂皮高靴,不用说,这便是贵嫔高车英,帝的最爱。

所谓爱屋及乌,宣武帝的母妃高车照容,是高车英的姑姑,因为母后,高车家上下显贵,哥哥高车肇,拜为吏部大中正,弟弟高车显,封为成阳郡公,侄子高车湛、高车植也都各封为刺史。高车贵嫔一家的势力不可小觑。

那天晚上,宣武帝拓跋恪在保和殿举行家宴,皇后万忸于蕙为陛下献了歌舞,贵妃高车英也不示弱,亲自为陛下弹奏了琵琶曲《壮士归》,由于陛下大婚年余,忙着征战,后宫并无受孕迹象,按照御医的安排,陛下和后妃均不饮酒,严格封山育林。

宴毕,分头就寝。

按照朝廷规矩,皇帝归来,第一日侍寝的是皇后,然后是贵嫔、充华、世妇、御女,之后,如果皇帝还有精力,就可以翻牌子决定。

在大长秋刘腾的安排下,皇后万忸于蕙在宫女的服侍下泡在洒满玫瑰花瓣的浴缸里,皇后身体瘦弱,体态匀称,虽未发育完整,倒也有九分风韵。

皇后与皇帝有一阵子没见面了,皇后想着见面时应该怎样同皇帝寒暄?是叫皇帝哥哥好呢,还是叫主上好?很快,皇后沐浴完毕,这时进来两个小太监。

小太监把小床放下,让皇后躺在上面,用红色的锦缎凤被盖好了,两个小太监齐声说了声走,于是便把皇后抬出东宫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监走后,几个宫女捂着嘴,笑嘻嘻的互相推了几下,回房等待皇后归来。

不多时,穿过几道院子,来到了寿春宫。

寿春宫里,两个小太监伺候宣武帝拓跋恪宽衣就寝。

皇帝闭上眼睛,调整呼吸,不多时皇后万忸于蕙被两个小太监从东宫扛到了龙床上。

皇帝示意,小太监掀起被子,把皇后从皇帝的脚头塞进了皇帝被窝,转身离开,关上房门。

皇帝没说话,见皇后钻进被窝,小太监关好了门窗,于是急不可耐地一把把皇后拉进自己的怀中。

很快,皇帝按部就班完成了传宗接代之事,喘息未定,便示意门外的大长秋刘腾进来。

刘腾进来,低声问道,陛下,皇后身上的龙液,是去还是留?

各位看官,你道这留和去有何不同?皇帝说留,太监抬床时要头低足高,以确保龙液在皇妃身上停留,然后吸收入体。如果皇帝说去,这时太监便隔着被子按点皇妃的泄穴,龙液便可以从皇妃的体中排出。

皇帝说,当然是留了。哦,刘腾转身对外拍了两下巴掌,应声进来了两个小太监,还是送皇后进来的那两个,掀开被子,让皇后滚入软床,然后头低足高,把皇后送回东宫。

皇后走后,在太监的安排下,皇帝来到高贵妃的起居处西宫,几位贵妃贴身的宫女灵芝、雪莲,伺候皇帝更衣、洗漱。皇帝休息片刻,服了两粒太医令周澹调制的锁阳益肾丹,夫妻二人就睡了。

年余未见,皇帝不是个随便的人,两人如饥似渴,吹灯合体,在凤床上滚动了一阵子,无奈皇帝力不从心,未能成事。

皇帝大怒,任凭高车贵嫔百般劝说,皇帝决议要起身。

宫女灵芝、雪莲,闻声前来伺候皇帝更衣,皇帝不耐烦,踹翻宫女,恨恨而去。等候在门外的大长秋刘腾,立刻接驾,簇拥着皇帝来到御书房。

待皇帝喘匀气,大长秋刘腾拍了一下巴掌,一位宫女应声前来,刘腾贴耳吩咐了几句话,不多时,这位宫女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过来。

刘腾接过来,端起碗来到皇帝面前,说,陛下,这是太医周澹给陛下调制的补肾汤,请陛下饮用。说着,自己端在嘴边,饮了一口,品品味道,确定没问题,毕恭毕敬地递给皇帝。

皇帝瞥了刘腾一眼,一挥手,把药碗打翻在地。气愤地说,这个周澹,一点本事都没有,朕这点小毛病,几年都没能治好,整天不是阳虚,就是阴虚,胡扯八道。

刘腾接着皇帝的话茬说道,说起这阴阳,我倒想起一位先生来,这人是一位阴阳博士,先年在阴阳寮,后来到了民间,此人除了精通阴阳之道外,还精通捉妖之术,熟读太乙,洛书,河图等著作,著有相关著作六卷,有大学问,民间称为阴阳师,这人叫赵胡,洛阳人,但长期不在洛阳,据说与寮内的阴阳头学术上有争端,经常云游四海,这人算命打卦,非常准确,要么找来看看?

听到这里,皇帝突然睁大了眼睛,突地从龙椅上站起来,说道,真有此事?

刘腾说,千真万确,臣曾经见过此人,不是凡人相貌。

皇帝说,去给朕找来。

是,刘腾应承着,立刻去寻找阴阳师赵胡下落。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