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农业成果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全本免费阅读

11 月的泰州,孙有根一家沉浸在移民南洋后的第一次丰收喜悦中。

四个月前,大儿子和小女儿已经顺利进入村里的学堂,孙有根夫妇在照顾幼子之余,每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

只有看过了,心里才能踏实,晚上才能安下心来睡觉。

终于等到了收割的日子,孙有根一家五口人都来到了田里。

村里的学校也放假了,学生们都要回家帮忙做农活。

放眼望去,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一束束稻穗被压弯了腰,稻谷粒粒饱满,金灿灿的水稻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喜人。

孙有根走进田里,一把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开镰!”

孙有根回头对着老伴和孩子们说了一声,就带头割起了水稻。

老伴和孩子们对视一眼,也拿着镰刀走进了稻田。

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收割着水稻,孙有根夫妇和大儿子在前面收割水稻,小女儿负责绑扎,最小的儿子在田地里捡稻子。

孙有根曾请村长估算过自家田的收成。

村长仔细地观察着田地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预测收成。

他告诉孙有根,他们运气很好,因为今年的天气比较暖和,雨水也比较充足,肯定是个丰收年,估算孙有根亩产应该在800斤左右。

孙有根听了非常高兴,十亩地就是8000斤,这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

这样他们家靠这一季水稻就能缓过来了,到下一季丰收,自家就会有结余了。

经过两周的忙碌,孙有根一家终于将水稻收到了仓库里。

最终的产量果然如村长所说,8300多斤。

收割完后,孙有根就让老伴用自家的种的水稻蒸了一锅多大米饭。

“爸爸,你尝尝,我们自己种出的大米就是香。”

小女儿率先吃了一口米饭对孙有根说道。

“奥,是吗,我尝尝。”

孙有根夹起米饭塞入口中,顿时一股很正的米香弥漫整个口腔。

“嗯,确实香,哈哈,老伴,你也快尝尝。”

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吃着自己种出的水稻感觉格外香甜,不由发出笑声。

从孙有根的第一批移民先后获得了丰收后,后面的移民也接着一轮轮有了收成。

随着这些粮食进入市场,南洋的粮食压力顿时减轻了。

李明轩为代表的南洋政府,就减轻了大部分压力,这样南洋政府也有余力去做别的事了。

南洋作为热带国家,常年气温在15以上,所以,对南洋来说,常年都适合播种丰收。

所以只要移民有了第一轮的收成,代表移民以后吃的问题解决了。

......

第一批移民丰收的同时,刘铭华这边也收到了好消息。

王一民,告诉他任原生任老的农庄已经弄好了,让刘铭华有时间去看看。

刘铭华听后很高兴。

当天就带着皇后和儿子以游玩的心态,来到了任老改造的农庄,打算好好体验下田园生活。

一家人在卫兵的护卫下,经过近2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农庄。

任老改造的农庄之前属于一个荷兰贵族,战争期间这人荷兰贵族被日军**,最后在南洋建国后,统计国土时,由于无人认领,被划为无主土地被收为国有,后划为皇家名下。

农庄位于星海城的以西100公里的小山上,属于依兰山脉,旁边就是星海河(原来的马哈坎河)总面积有20000亩。

刘铭华一家人到了农庄门口,就见任原生任老带着学生在门口迎接。

见到刘铭华等人到来后,赶紧上前行礼迎接。

“好了,任老,我们到农庄看看吧,我可是期待已久啊。”

见完礼后,刘铭华对任原生笑道。

“遵命陛下,皇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请随我来。”

说完任原生带头走进了农庄。

刘铭华扶着伊丽莎白,领着刘言跟在后面。

“陛下,目前农庄包括山头总共约20000亩,分为牧区和种植区,牧区包括了整座山头约为15000亩,种植区是山脚下这片区域,大约有5000亩。”

大题解说了下农庄的情况,任原生又指着一片黄澄澄的水稻说道。

“陛下你看,加里曼丹岛本是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我们经过改良土地的成分,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种植水稻了。”

“你再看看这边,是还没来的及改造土地,都是一起种下的水稻,这样对比,就能很好的看出差别来。”

任原生很有成就感的指着另一边说道。

刘铭华一行人跟着任原生的手指看向另一边,确实,这些水稻相较于另一边瘦小太多了,稻谷只有一小撮,刘铭华看了下,大多都是干瘪的。

“任老,这改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