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2血洗2

www.youxs.org

公元2043年2月17日(日历光和11年),星期二。

当地时间14点,经过长期的密谋和策划,以防卫省装甲课课长和田俊三大佐为首的部分少壮派军官集结少数士兵突然袭击了东京都临时守备司令的军营,在内应的帮助下成功地解除了毫无防备的守备队武器,随后和田俊三残杀了司令官小林朴太郎中将并秘密篡夺其指挥权,同时借口开会将其下属5个联队的指挥官全部逮捕。

15点10分,叛乱军人以守备司令名义调动14000多名士兵冲出军营,准备包围国会、总理府及防卫省和诸军兵种司令部,试图发动兵变夺取最高军事指挥权。

叛乱军人还是不敢从皇宫前招摇地经过,按照计划于15点15分将全部三个多联队的兵力分成三路,西路一个半联队5000多人绕过早稻田大学从新大谷街穿过直扑总理府和国会,北路一个半联队6000余人直接杀向位于六义园的防卫省及附近的诸军兵种司令部,东路两个大队约2000人负责切断新干线铁路,占领银座金融区及电视台等机构。

此事,被后世学者称为“旧日本光和11年二一七兵变”。

与日本旧军国主义者100多年前发动的“二二六兵变”的情况有些相同之处,这两次兵变都不是企图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政变,而是部分少壮派军人由于对领导当局的政策出现了严重的不满情绪,积压下来又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疏导而暴发的,当然,这也是狂热的皇国情绪作祟的产物。

不过,任何兵变都有其内部的深刻政治原因,“二二六兵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政府应对不力,无法有效地摆脱1929年那场席卷全球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国内经济持续动荡和政局严重不稳定才最终酿成和引发的兵变事件。

其实,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还有更为深层次上的原因,背景相当复杂,大抵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军队内部斗争相当严重,对于政治的看法也不同,事件发生前夕军队内部主要分为“皇道派”与“统制派”。皇道派认为,天皇已经被“周边的坏人”所包围无法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必须起来“清君侧”废除内阁,让天皇直接成为类似希特勒这种军事独裁者。二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却都是想要将日本进一步转型为法西斯战争机器国家,这是对“大正民主时代”精神的一种反制。

二派核心的斗争是在宫闱之内进行,受到影响的却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年轻军官。以安藤辉三大尉为首的年轻军官团结合1,400名军官在2月26日当天凌晨占领包括东京警政署、首相府等重要机关建筑,杀害了包括财政部长、内大臣、侍从长等重要官员希望能够达到“昭和维新”的目的。

而当时的昭和天皇同样对政客们利用大选而把持政权不满,想借机恢复自己在宪法修正案颁布以后被剥夺的部分权力(其实只是极少部分的权力)。同时,这也是以军部为代表的军方势力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而在实际上唆使少壮派并且在发动以后不断在幕后推波助澜引导和诱使兵变军人把矛头指向政府所造成的。所以,在崛取了自己想要得到权力以后,和军部结为实质同盟的天皇为了灭口就严厉镇压了“二二六兵变”,所有的骨干分子未经审判就全部就地枪决。另外一个获利者,军部的权力在事件后也急剧膨胀,在实际上就摆脱了政府的控制而直接听命于天皇。而日本民选政府则是“二二六兵变”最大的输家,不仅首相丢官而且以后的日本政府也都丧失了对军队的有效管制能力,就连军费开支都被剔除在政府预算之外。日本,由此倒退回了天皇和军部共同控制政权的封建主义时代。

现在,同样有点类似于当时的情况,只不过,希望发生兵变的并不是天皇,而是首相。川崎南记事发前就已经获得了东京可能要发生兵变的秘密报告,在与国防大臣武义则商量以后都企图借这个事件来清洗那些在他们眼中属于“日本叛徒”的无耻政客们。

这是一招险棋,风险颇大,但是想要没有任何风险?那就只能回家抱着黄金去当个土财主,就如商家所言,有多大的风险就有多大的利润。

所以,出击包围总理府的叛乱军队自然也就不可能抓到总理大臣,同样,试图包围防卫省和诸军兵种司令部的叛乱军队也只能占领几座空营而没有抓住计划中的军事主官。

已经知道叛军部分计划的总理大臣,在叛乱发生后立即带领防卫大臣等心腹及少数几个高级军官进入了皇宫并上报天皇,只是谁都没有料到,这些少壮派敢残杀小林中将并篡夺指挥权,原本方案中认为他们最多也就只有一两千可以指挥的部队,现在竟有23000名士兵参与叛乱,这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性事件,川崎南记已经有点手足无措了。

在总理府扑空的叛乱军队立即转向包围国会,这些个家伙也是这次兵变的重点,所以故意被总理大臣抛弃的正在开例行会议的全部议员中,剔除总理和七八名内阁成员后实际到会的421人无一漏网全被叛乱军人抓获。

东路叛军按照预定计划截断地铁,占领了金融区全部接管所有日籍银行及股票交易所等重点金融机构后开始四处搜寻内阁成员和高级军官,同时北路叛军开始向西试图控制电讯公司及桥梁等要害机构。

此时,川崎南记才真正后悔莫及,为什么自己当时就同意把十多个机构的守备力量全部集中起来成立个什么东京都临时守备司令部呢?

清醒过来的国防大臣和总参谋长及三军参谋长分别急电横滨、大宫和千叶三地的守备司令,命令他们立即组织军队开赴东京平定叛乱。但是很显然,已经失去了先机的叛军并不愿意等死,15点50分,和田俊三亲自带领守备队约700名士兵步行到达皇宫以示自己的诚意,呈递了请罪折并要求晋见天皇茈仁。

700人的皇宫卫队和已经获得授权进入皇宫的300多名政府卫队士兵按照命令严正以待,拒绝和田俊三进入并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任何试图进入皇宫500米警戒线内的非卫队持械人员都将被视同为叛逆而遭到攻击,真有本事的话~~你就朝皇宫开枪!

僵持之下,情报显示出临近三地的守备部队正在迅速动员和集结准备开赴东京,叛军也就没有了选择,只能再次向皇宫递交了“请求面晋天皇”的请愿书。

在请愿书中,和田俊三历数所谓民选政府从所谓“1955年体制”以来暴露出来的种种恶行,黑金,腐败,国家大政的失误,以及目前日本遭遇到的困境并称这是所谓政客们的贪欲所致。他代表部分“良心未泯的天皇子民”发动兵谏的目的就是恳求天皇立即宣布解散国会和现政府组织“救国委员会”代替,还请求陛下领导日本国民和中俄韩三国决战,挽狂澜于既倒,再现皇国辉煌。

整个一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分子,全然没有自己残害高级军官发动叛乱挑战现有法律体系的悔罪表现。因此他遭到严词拒绝也就不足为奇了,天皇在正式回信中斥责了叛乱行为,称,“惟今之际,尔只能立即解散叛军回到军营思过,等待帝国法律的惩处。朕将视尔行为斟酌是否给予特赦。”

和田俊三随即命令中路叛军立即包围皇宫,但是这个命令就是中将亲自来也没有几个人敢于执行。别看叛乱发动起来的时候,这些军官们能够非常不走样的立即执行命令,那是因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逮捕黑名单上的“叛国者和间谍分子”,小林中将作为守备司令自然有权力也有充分的理由签署这样的命令,反正是执行上级命令,我管逮捕的是部长还是将军?

所以,拒绝执行“可能侵犯到神圣天皇的乱命”的8名大队长等级别的中级军官要求先见到小林中将或者是自己的联队长再说,无奈之下的和田俊三只好再次动手将其全部用刀砍杀掉,随后又欺骗和煽动中路叛军的士兵们说皇宫现在已经被无耻的政客们~~总理大臣及部分尸位素餐的将军所指挥的政府卫队控制了,天皇陛下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我们需要去解救天皇陛下云云。

处于犹豫之中的中路叛军的众多低级军官最后还是拒绝执行这个命令,因为他们看见自己的大队长等军官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和田俊三并不敢过分地逼迫这些和士兵保持着非常密切关系的低级军官们,只好以中将的名义给他们派遣了几个新的大队长还给他们分派了一个新任务,继续向南出发占领羽田和成田飞机场等次等任务,好远远地打发走这些无法进行有效控制的中路叛军。随后,又转命东路叛军停止对内阁和漏网议员的搜索并预先将其中级军官扣押下来,还将从银行获得的大量钱财发放给东路叛军的低级军官和士兵们,要求他们立即执行包围皇宫的命令。

最终受到有效煽动和大量金钱诱惑的东路叛军多数低级军官和大量士兵还是决定支持和田俊三的行动。

富贵险中求啊,反正自己已经上了“贼船”还得了这么多的美元,想再退出已经不可能了。随即,东路叛军的大约1800名士兵与和田俊三亲自指挥的700名士兵一起在16点40分包围了皇宫,鼓噪着要求内阁成员自杀谢罪。

这下,皇宫遭受的压力倍增,面对步步紧逼过来的叛军,可怜的1000名卫队哪里敢真正激怒这些看起来已经有些疯狂的士兵们而向2500人的叛军先开枪射击,多数只有轻武器最多就是几十支冲锋枪的两个卫队就都没折了,只好一再提出警告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前进。但已经被升官发财蒙蔽了眼睛的军官们和受到煽动的士兵们可不管这么多,直接就推进到了宫墙外和卫队隔着不到四五十米的距离进行对峙,当然,还没有谁胆子大到这个地步敢先向皇宫开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