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文武之争

平心而论,自崇祯二年以来,闯贼肆虐,天下糜烂至此,把责任全部怪到文官们身上自然不公平,但如果按汤开远的说法,把责任全部推到崇祯皇帝身上,怪他处事不公,重武轻文那就更不公平。

此事对崇祯皇帝而言,闯贼刚闹起来的时候,他这个当皇帝的对这帮文官够可以了,那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虽然钱和人给的不多,那也是朝廷家底薄,不能说他这个皇帝小气,退一万步讲,钱和人给的不够,他这个当皇帝的给了政策啊。

可折腾了这么多年,闯贼越闹越凶,如今都闹到把老朱家的祖坟给烧了的地步,难道就不应该追究底下人的责任吗?

如果要追责自然要找到正主,武将们不过文官们手里的一把刀,崇祯皇帝既然要追责那肯定是追那个捉刀之人,难不成还要去追那把刀的职责不成?

况且在崇祯皇帝的眼中,要想剿灭这些作乱的闯贼,还是得靠武将们上阵厮杀,如果责罚过重,谁还敢提着脑袋给朝廷卖命。

至于那些文官,杀了一批再换一批就是,反正在这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当官的文人。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有时候这事就压根没道理可言,自明朝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武官们的脊梁骨被彻底打断,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文人们逐渐压制武将,经过这百余年的发展,武将们在文官们眼中更是粗鄙不堪的代表,文武官员一见面,同品级的武将向文官跪拜都属正常。

按道理来说,享受了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百余年来,文官们享受了这份权利,可到了要追责的时候,文官们感觉心里感觉有点不平衡了。

俗话说只谈权利不讲责任那就属于耍流氓。

享受权利的时候文官们要高武将一等,到了追责的时候,又是让武将来背锅,大明朝的文官们就是这么无赖,就是这么耍流氓。

可文官们碰到的是崇祯皇帝这个愣头青,因为是意外接班,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受过皇帝岗前培训,在治国方面比他那个木匠皇帝哥哥差远了。

毕竟天启皇帝这个木匠皇帝还知道培养一个魏忠贤,让这条恶狗去和文官们撕咬,天启皇帝自己

在一旁看戏,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可崇祯皇帝一上位就把魏忠贤这条恶狗给宰了,一条恶狗宰了就宰了,关键是崇祯皇帝没有培养自己的恶狗,没有了恶狗,那一碰到事不就得崇祯皇帝亲自下场和官员们厮咬嘛?

所以自崇祯登基之后,崇祯和文官们的关系就一直捋不顺,双方一直是别扭着来,文官们觉得崇祯皇帝对他们这些读书人缺乏应有的尊重,而崇祯皇帝又觉得大多数文官们和他不是一条心。

如果是太平年间,这样的君臣关系大不了在朝堂多扯扯皮,可如今到了天下存亡的关键时刻,君臣之间还不一条心,这天下不出乱子才见鬼呢。

这次汤开远的上书可以看作是文官系统对崇祯皇帝的一个挑战,而李焕这类的低级武将就很可能成为此次冲突的牺牲品。

这就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可李焕不想做这条无辜的鱼,所以深思过后,李焕对徐穆之问道:“那以先生所言,我该如何处置?”

“此次虽然把鲁信这颗钉子给拔出来了,但谁也不知道大人身旁的钉子就清干净了,所以这段时间,大人还是小心为妙。”徐穆之向李焕提醒道。

“低调没问题,可关键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呢?我总不能当一辈子缩头乌龟吧?”李焕有些无奈的问道。

“此次闯贼南下是个关键,一旦闯贼南下必然又是一番生灵涂炭,当今圣上经过此次的上书一事,后期一旦要追责,当今圣上必然会有所平衡,所以那些表现不好的武将也会在追责的清单中。”徐穆之沉思过后解释道。

李焕闻言不禁点了点头,官场是个讲究平衡的地方,虽然崇祯皇帝头比较铁,但经过这件事必然也会有所考量,到时候就看谁点背被崇祯皇帝拿来平衡文官们的怒火了。

“所以此次颍州之战是关键,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守住颍州城。”李焕一脸坚毅的说道。

“不错,只要守住了颍州城,大人就立于不败之地。”徐穆之对于李焕的说法甚是赞同。

还是那句话,李焕不需要表现的有多好,只需要表现的比周边州县的武将们好就行了,毕竟崇祯皇帝不可能为了平息文官们的怒

火而把所有武将们给折进去。

“那当今圣上会这么善罢甘休?”李焕有些怀疑的问道。

以崇祯皇帝的性格,被自己的臣子如此当众打脸,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既然不会善罢甘休,那肯定会有反击。

如果崇祯皇帝要反击,那朝堂上肯定会又起波澜,所谓浑水才好摸鱼,如今水要浑了,李焕想想能不能摸到鱼。

“大人千万别去趟这浑水。”徐穆之闻言立即阻止道。

“为何?”李焕有些不解的问道。

“因为得不偿失,如果我所料不差,当今圣上能反击的手段不外乎有两种。”徐穆之伸出两根手指后说道。

“愿闻其详。”李焕有些急切的说道。

“这第一条不外乎找个由头处置一下几个平日里看不顺眼的文官。”徐穆之首先说道。

李焕一想想还真是,这操作符合崇祯皇帝的性格,就看哪个人比较倒霉了。

“这第二条就让人上书反驳汤开远的奏疏,不过汤开远是替天下文官出头,如果谁敢上这个奏疏,那必然为天下文官们所不容,所以没有哪个文官会傻到这个地步,所以这道奏疏很可能是武将们来上。”徐穆之缓缓说道。

李焕一听眼前一亮,如果这样的话,哪个武将率先上这道奏疏,那不直接原地起飞了?

“可大人万万不可上这道奏疏,不管哪个武将上这道奏疏,那他必然是自寻死路。”徐穆之赶紧阻止道。

“这是为何?”李焕有些不理解了,难不成为皇帝站台还能有错?

“因为文武之别已经根深蒂固,如果说汤开远上书还有部分文官保持沉默的话,那武将上书必然会惹怒整个文官系统,文官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人搞臭,然后让他滚出朝堂,然后成为整个官场的笑柄成为皇帝的笑柄。”徐穆之缓缓说道。

“好吧,就以先生,咱们不趟这浑水。”李焕想了想后承诺道。

徐穆之闻言也放下心来,想了想后对李焕问道:“大人今日能及时发现鲁信这颗钉子,乃是吉人自有天相,大可不必走这些捷径。”

这马屁拍的让李焕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转头想了想,今日能及时发现鲁信的违法之事,真的是他自己走运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