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在经历短暂的假期后,我就迎来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从初中的大门往前走两百米左右,路过几家奶茶店和小吃店,就是高中的大门。那一年,有个理科生考上了北大。校门口摆着喜报,和考上一本的名单。大家都认为这一届考得并不好,却没想到后面两届更差。后来,大家发现,随着优质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双重流失,县城教育的困境难以避免。

走进大门,学校的体艺馆就在左边。体艺馆旁有一条小巷子,以前有几家小卖铺,后来因为整顿被取缔了。校外那几家奶茶店、小吃店通过后窗,就可以给校内的学生贩卖商品。学校装模做样在内侧装了铁丝网,被剪烂后对这里的交易行为视而不见。直到那次整顿,才动了真格。

接着往前走,就步入了一条双车道的林荫小道。中间是一排郁郁葱葱的樟树,下面用铁栏围了起来。树下摆放着许多石头,刻着一些为人处世的名言。第一块却只刻了三个字,香樟路。路的右侧是田径场,橡胶跑道有的地方已经破损。中间的草地要么杂草丛生,要么裸露着黄色的泥土。对面的主席台上的背景墙是一幅山水画,左上角写着“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看着像***的字迹。路的左侧是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地势要低一些,两侧都有台阶,也为中场休息和观看比赛的人提供了便利。再往前走,君子湖就映入眼帘,往左走下台阶就到了。旁边有一块石碑,刻着周敦颐的《爱莲说》,给一池的荷花添了几许古意。君子湖的周围种满了柳树,到了春天,全校都飞着柳絮。

走过湖上的石桥到对面,再沿着湖走十来米就是莲花台。过了拱桥,右边有一段隧洞。为了采光,隧洞上方开了一个巴掌大的洞,于是每逢雨后,隧洞里都有积水。建成半年不到,有人在里边拉了屎,大家便不往这边走了。拱桥的右边有一段台阶,走上去能看见假山的全貌。再顺着台阶往上有一个半人高的小拱门,弯腰进去就是石亭的顶盖。上面无人打扫,常年积水,很快就被学校用一块铁丝网封住了。沿着假山绕一圈,就是石亭。初中时,我们吃了中饭后常来这里聊天。秋天,还能趁着残荷,听一听雨声。

出了香樟路径直走,路过一排破旧的教师宿舍楼,上了坡就能看到一颗直径近三十米的樟树,要四个人拉着手才能把它的树干抱住。这棵香樟树据说有百年历史,也是学校的象征。高三时,学校建了四根石柱顶住它的枝干,才勉强维持住它的生命。香樟树旁有一排围墙,其间有两个拱门。从拱门进去,两栋教学楼相对而立。两栋楼间种着些花草,最深处还有一片竹林。厕所就藏在竹林后面。左边那栋教学楼像是上世纪的建筑,里边的学生都得来这方便。我的教室在另一栋楼,后面加建了一部分,每层楼多出两间教室和一个卫生间。所以,对面楼的学长学姐都很羡慕我们。

最后一次进入学校的教学区,也是六年前的事了。如今,那棵香樟树是否还在,我并不知道。但接下来的故事里的人,很多依然在我身边。为了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写的许多故事都是经不起深究的。或许这部本该六十岁了再写,但事已至此,只好把那些往事做些篡改,以艺术的真实代替生活的真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