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3

悟空在油锅里装死,想要试探一下各位的反应。八戒知道悟空是装死的,所以大骂孙悟空,逼他显身。要知道八戒在这里是不能出手的,因为这里有高人在场,很容易暴露身份。悟空要是不出来,自己就要下油锅了。但是,真正把悟空逼出来的不是八戒而是唐僧。因为这个时候,唐僧开始意识到悟空摘掉紫金箍这个问题了。这不是因为唐僧的道行高,而是因为唐僧就那么一个手段可以控制孙悟空,这是他唯一的法宝。现在悟空突然间就不见了,唐僧能不着急吗?当然他还是掩饰了一番,不仅少有地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而且要去祭拜悟空以表师徒之情。

这一点可以说是一反常态,平时要是悟空连累一点他,唐僧是要骂人的!而且,这里唐僧居然还不怕死,他到悟空面前祝了一段,就被八戒打断了。八戒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打断唐僧呢?因为如果八戒此时要是不打断唐僧,不提醒悟空,唐僧就要念《紧箍儿咒》来试探悟空了。要是试探出悟空的确卸下了紫金箍,师徒还不翻脸?到时候,悟空回花果山,唐僧怎么办?八戒、沙僧怎么办?八戒卧底在这里,不是打算让取经失败,而是首先要搞清楚取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打探佛界的情报。只要身份不暴露,就一直打探下去,打入灵山内部。这是八戒的真正使命。因此,这时八戒不能让师徒在这个时候起冲突。如果师徒起了内讧,在场的所有问题都有可能暴露,包括这三位国师的身份。不但取经计划可能失败,而且极有可能使得灵山和天庭的争斗白热化。

最后,三位国师都挂了,现了本相:一个变成了黄毛虎,一个变成了白毛角鹿,一个变成了羚羊。但是,这个障眼法是白骨精都会使的伎俩。也就骗骗车迟国皇帝老儿吧。根据本节中虎力大仙的表现,他的道行极高应该就是元始天尊。而另外两位就是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不过,有人怀疑这三位大仙是三清的门徒,不过《西游记》中的三清未见有门徒之说,这也是三清衰败的原因之一。住在三十三天之上的三清境中,一般人都上不去,怎么收门徒啊?而且,如果是门徒,没必要来三位大仙。特别是其中的羊力大仙,于情节来说根本就是多余的。这一点更能印证出老君来这里其实是心不在焉的,纯粹是来应景的。根据后面的情节老君其间应该离开过,没有一直呆在车迟国。其实,这二十年来元始天尊就销声匿迹了,一直在车迟国闭关。正所谓“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啊!所以,当年在五庄观镇元子说去上清天听讲“混元道果”是撒谎。当时,其实当时也留下了破绽:根本没有什么上清天,就算是上清境也是灵宝道君的别墅区。元始天尊寓居玉清境清微天。实际上,悟空刚见到三力的时候,就已经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认出了这三位的真实身份了。

这就是悟空一开始没有造次的原因。依着悟空的脾性,如果这三位真是妖精,三清观悟空早就下手了。还需要等到五凤楼打赌赛吗?不过,既然这三位仙长不肯以真面目示人,悟空也就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他就让这三位老同志喝了一回尿。三清有碍于掩饰身份,不得不吃这个哑巴亏。其实,这是他们自找的。三清观的偷吃贡品的毛贼,其实已经被这三位仙长发现了。悟空他们师兄弟几个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办法继续装下去的。否则,他们只要继续装三清就可以混过去了。没想到,三清给他们出了难题,要什么金丹圣水。

他们弟兄三个哪有什么金丹圣水啊?继续装也装不下去了,于是悟空就“一不做,二不休”,撒泡尿给你作圣水。看你喝不喝这圣水!三清如果不喝这千求百谒来的圣水,不是自打嘴脸吗?不过,三清可能并没有真的去喝这怪味圣水。他们把圣水搬到屋外,拿了个茶盅舀了一盅,然后只是做了一个喝下去的假动作,就嚷嚷着味道不对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羊力大仙喝了一口之后,说这圣水【有些猪溺臊气】。羊力大仙怎么这么肯定这是猪溺臊气?难道他曾经喝过猪溺,至今还记忆犹新?反正,我是不知道猪溺是什么味道的。羊力大仙之所以这么说,多半是因为他知道猪八戒就在这里。

至于唐僧后来有没有试过默念《紧箍儿咒》?没有。唐僧要是默念《紧箍儿咒》,悟空一旦没有反应,机关就被拆穿了。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时候,悟空的反应是正常的。这是为什么呢?暂且不提。

那么悟空为什么还要继续装下去呢?没有了紧箍咒的挟制,他为什么不离开呢?一方面,悟空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三界都知道这个取经大事,现在已经进行到一半了,不是说走就能走得掉的。如来、玉帝、菩萨会这么容易放过他吗?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这就是悟空的现实处境,要么西天取经成正果,要么就是“天地不容”。悟空一生为名所累,名声才是套在悟空头上真正的紧箍咒。另一方面,骨子里悟空一直想弄清楚自己真实的身份。他的身份跟取经的实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就得搞清楚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而要揭开取经的秘密,就必须要往灵山大雷音寺走一遭。

另外,悟空头上的金箍的作用其实也很特别。所有人都说给悟空戴上金箍是为了更好地驾驭悟空,逼着他去辅佐唐僧西天取经。所以,金箍的作用就是为了坚定悟空取经的心志。但是,事实却非如此。西天路上金箍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作用。一次是在白虎岭,悟空一连打死由白骨精所变的一家三口,被唐僧以《紧箍儿咒》相逼逐出取经队伍;另一次是在过了西梁女国之后的一个荒村,悟空打死了几个毛贼,被唐僧以与白虎岭相同的手法逐出了取经队伍。可见,《紧箍儿咒》实际的作用不是为了逼悟空取经,而是逼悟空放弃取经。这个玩笑开得不大不小,真是有点令人意外。所以,悟空的金箍不在头上,而是在心里。

本节之中,唐僧的护法诸神煞费苦心地安排了这么一个弘扬佛法的计谋,到头来还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谋深算的三清天尊,还是道高一尺,原来早就在这里布局撒网了。可惜了这些个护法小神在这里跳梁献丑,自以为得计。三清在这里卸掉悟空头上的金箍,旨在制造混乱,以便“浑水摸鱼”。如此,三清虽然此番阴谋得逞,但是仍有失察之处。试想,如果三清一开始就知道悟空早就发现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他们还会用这种和取经队伍打太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吗?不会。那也太伤自尊了:自己演得那么投入,原来别人早就识破了!因此,三清在这里之所以会这么兜兜转转,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缺乏了解。其实,不光是三清,包括如来及悟空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谁也不了解这“火眼金睛”的真实功能。因为,“火眼金睛”是一个意外,而意外是不可言说也不可解释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