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赵琪强再次看望陆砚

领导也心累,聪明的怕驾驭不了,不那么聪明的,又怕搅乱了你的事。可是,大部分领导人,选择的还是听话的,老实的,所以刘向军这种老黄牛也有市场。但真的要选接班人,这种人是不行的,只能选有才能的,且德行不差的。至于是否听话,那倒不是必须考虑的。

所以,刘向军的定位是他的助手。他现在才29岁,谈不上需要找接班人。

在医院里又住了一个星期之后,终于可以出院了。

出院那天,赵琪强也来了。

“陆总,没想到你恢复的这么快,今天就能出院。”赵琪强一脸欣慰地说。

“我听清溪说你来看过我。你给我找了专家会诊,他们说我能醒过来了。谢谢你啊。”陆砚说。

“其实也不算会诊,只是让他们看了你的片子,评估了一下你的情况而已。”赵琪强说。

清溪在旁边看着他们,她知道,陆砚不能就胰腺癌的事情说太多,所以她没插话。

“我前期基金有200万,过段时间基金会得到批准,一部分可以走投资,给您那边投资出去,你看怎么样?”陆砚说。

赵琪强说:“我今天来不是要钱的,再说癌症药物的研究也是复杂的,需要时间。”

陆砚说:“我知道的。但我心里有数。基金会成立了,就能向公众募集资金了,到时候就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了,这件事应该就可以加速了。”

赵琪强说:“道理是这样的。那就先谢谢您了。”

陆砚说:“那倒不用。不过,基金会的管理人我也头疼,该到哪里去找呢?”

赵琪强说:“成立基金会不是难事,有钱就行。但运营好基金会却是一个很大的学问。运营的好,就能募集来不少资金,运营的不好,恐怕得考虑关门,人才的确很关键。”

陆砚说:“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做慈善就是得无偿做。所以,有人听说红十字会的人拿工资,都震惊的不得了。其实,慈善行业才需要通过资金吸引人才,锁住人才,才能把基金运营的更好。所以,国际上大部分基金会的运营成本都是很高的。一个基金没人知道,哪怕运营人员一分钱都不拿,他也吸引不了人来捐款,但如果一个基金尽人皆知,形象也正面,公众经常对其捐款,那运营人员得到高薪,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嘛。”

“是的,如果都是陆先生这样的思维方式,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这样吧,我倒是认识一些做过基金会的慈善投资家,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我会给你推荐的。不过就是不知道您的选材标准怎样?”赵琪强说到。

“第一个就是要有人脉,能把基金会各方面关系打好,运营好。第二个就是,品德得过关,毕竟这是个良心行业。过关的要求是,不要想着私吞,从中做手脚,但并不要求他无私奉献,可以按照市场的要求付工资。”陆砚说。

“我大概了解了,之后跟您联系吧,您先休息。”赵琪强说完,随后就告辞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