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陆砚对赌协议,出现挤兑潮

经销商大会开完后,陆砚感觉松了一口气。这该死的对赌协议,险些让他失去了一贯的沉稳。

三个月的时间一逛而过,这段时间风平浪静,没有任何事发生。但陆砚的心情却紧张起来,都到了年中了,怎么还没开始出现问题?

他隐约记得,亚洲金融风暴是从泰国的泰铢出现问题开始的。而这几天,报纸和新闻上,都开始播发泰铢决定实行浮动汇率的消息。这是不是就昭示了金融危机的序幕。

这也不能怪他,危机发生时,他才10岁,对危机的印象几乎没有。后来他忙于工作,也没有做专门的研究,如今关于危机的印象是模模糊糊的。

他也曾担心,会不会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可是,他只能按照自己的印象下决定,也没办法验证。

没想到,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开始了,7月2日,泰铢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之后,当天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就下降了17%,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这意味着,如果任其发展的话,没几天泰铢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泰铢汇率的急速下降,引起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之后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货币都遭到了国际热钱的围攻。资本才不会管一个国家的命运如何,他们会尽一切力量,贪婪地追逐利益。

当坚挺的新加坡元开始受到冲击,放弃坚守汇率时,整个形势以及开始无法控制了。就如同蝗灾一样,蝗虫已经经过了前几个国家和地区,马上就要到香港了,当然也少不了台湾。

他们希望搞垮香港和台湾之后,攻击中国大陆,之后就是日本和韩国。

虽然实际上国际热情打算这样去做,但在陆砚前世生活过的1997年,国家承受住了这个压力,使得金融危机没有蔓延开来。

但在1997年10月份的中国,在陆砚现在生活的时代,形势却不是这样。舆论普遍非常悲观,似乎金融危机的波及无法抵挡。

大家看到港币似乎已经守不住了,市场上弥漫着悲观情绪。

悲观情绪是非常影响判断的。

只要看看,银行的挤兑潮是怎么发生的,就知道市场的信心对后市的影响多么大。

如果一个资本想搞垮一个银行,他会这样来做:先放出消息,说是某银行要破产。得到消息的人们,即使没有取款需求也担心资金安全,会去银行取款。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银行每天准备的资金都是差不多的,满足日常所需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市场缺乏信息,大家都来取钱,就会产生挤兑潮。银行只得从别的分行调钱,即使这样,也不能立刻满足储户的需求,调钱也得等一段时间,储户才能拿到钱。而越是这样,储户就会越失去信心,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从刚开始立即可取,到后来要等,到最后真的拿不出钱来。这样,本来运行良好的银行,因为信心的缺乏,就会因此而破产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公司明明有不好的苗头,管理层却不花精力挽救,而是花费精力,关注舆论的走向,四处灭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