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沈清溪知道陆砚投资靶向药

“胰腺癌?”清溪震惊地问到。

“嗯。是癌中之王,一般发病了就是晚期,很快面临死亡。”赵琪强解释。

“那现在研究进展怎么样了?”清溪好奇地问。

赵琪强摇摇头:“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还需要等待基因科学的发展,才能慢慢地摸到头绪。药物研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从一个概念或者一种假设出发,有时候投入几千万,上亿,连续十几年,可最后什么结果也没得到,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但我们也不能停止。”

清溪点点头,若有所思。

“我已经把您发的材料转转给认识的神经外科专家了,特别是德国的神经外科专家。他们经过会诊,认为陆先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醒来。”赵琪强说。

“真的吗?”清溪很高兴。

“当然是真的。德国在神经外科走在前沿,他们的专家见过的病例最多,判断应该不会出错。”赵琪强说。

赵琪强提到专业一丝不苟,他带来的消息也让清溪深感欣慰。清溪的坚持终于有了一点曙光了。

邻床的病人妻子徐阿姨问到:“可以帮我们看一下吗?这样下去没有头啊。”

赵琪强有些尴尬,说到:“可以安排会诊,但您这边要负责国外专家的会诊费。”

那位徐阿姨说:“没有问题,多少钱我都出,我真是受够了。我老公是单位领导,都报销的,才在这里继续治疗。他生病了之后,ICU住了一个多月,再加上后续治疗,现在已经花了100多万了,要不是现任领导是他的学生,这些费用都不能报销了。现在几年了,单位也扛不住,弄不好就不能继续治疗下去了。我想专家会诊下,如果实在没有希望,我们还是回家算了。”

赵琪强点点头:“是的,虽然病人得了疾病令人遗憾,但如果家属难以承受,那还是得再做打算。”

几天之后,赵琪强就把专家会诊的结果发给了邻床的家属徐阿姨。结果显示:醒来的可能性很小,不超过10%。

徐阿姨很难受,说到:“这几天,书记也来过看了,以后的报销会很难了,要自费的话,我们扛不起。两年了,任何事都有个头,我们不能继续拖累单位了。”

清溪见此情景,心里一酸,但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她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陆砚要转向为制药行业投资了,得病的确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只是还有一点没想通,为什么陆砚要给胰腺癌的药物做投资。

她安慰到:“徐阿姨,你也别灰心,回去治疗有回去的好处。你看这里,环境什么的,都不如在家。如果在家,也能舒服一点。而且对女儿也好,也不用每天晚上下班了还跑过来。”

那位阿姨点点头说:“还是回家吧。不管是死是活,在医院都待不起了。”

清溪知道,阿姨家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有多少人,能经得住100多万的治疗费用呢?就是她自己,如果陆砚真要沉睡2年,她也得出去工作挣钱吧?

正在胡思乱想之间,陆砚仿佛发出了一声“哼”声。她仿佛听到了,赶忙叫了医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