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草原策略

竖日清晨,张耀文召集了郭嘉、周瑜、荀攸三人议事。

帐内,张耀文笑道:“诸位,昨夜我一夜未眠,所以今日便召尔等前来,尔等可知是何要事?”

郭嘉闻言,笑道:“主公,嘉料您在为日后北方的治理而忧虑,不知属下所言可对?”

张耀文笑着指了指郭嘉,道:“果然是鬼才,什么事都瞒不了你郭奉孝,不错,我军虽完成北伐大业,但草原上数百万子民的生计及治理却让我感到沉重的压力。我族大军从古至今虽无数次踏入此地,但从未真正的占领过,以至边境常年战乱频频,骚扰不断。今我军再次征服北方,我却不愿重蹈覆辙,我想彻底占领此地。所以还请诸位先生教我!如此边地百姓幸甚,民族幸甚。”

三人面色激动,齐声拜道:“主公雄才大略,我等岂敢不应,请主公放心,我等定竭尽所能完成此愿。”

张耀文闻言大笑,随即道:“有诸位先生相助,真乃我之大幸。”随后帐内众人皆哄堂大笑,氛围良好。

随后,郭嘉率先道:“主公,嘉有一策,可定北方。”随后又道:“自古以来,我族便与胡人交战不断。以当初汉武大帝的雄才伟略,虽无数次的击败匈奴,但那又如何?不也未真正的消除隐患,为何?嘉以为,一则我华夏地形复杂高城深池林立,草原骑兵无大型攻城器械,只能望城兴叹,但却胜在灵活、机动性强大。二则我族大军以步军为主,行动缓慢迟缓、机动性极弱。在茫茫草原上,我军虽能凭借强大的军阵之利击败胡骑,但却无法追击以至敌军有生力量幸存,而后待我军撤离,他们便可复来为祸边疆。三则若中原大军劳师远征,钱粮耗费必定惊人,注定不能在草原进行持久战,若草原骑兵绕至中原军队后方袭扰粮道,那则危矣,到时胡人便能趁中原军队断粮,不断袭扰消耗中原将士的体力、士气,那随后便可轻易歼灭我族大军。四则若我华夏主力大军尽墨于此,那便再无抵挡胡骑之力,华夏将危矣。嘉以为无论我华夏强盛与否,始终不能彻底解决草原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军从未彻底占领过此地,以遏制草原各部发展所致,无论我军消灭多少个匈奴、鲜卑、乌桓,嘉相信不出十年,草原将又会出现另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继续危害边境。所以嘉建议主公,一是留下一支强大的军队镇守此地,避免有人趁机搞兼并。二是将此地并入北庭都护府,从汉地派遣大量民夫前来筑城并定居于此,如此我军便能彻底掌控之地,让长城成为我华夏的内院墙,而草原可定!还请主公指正。”

当郭嘉言毕,众人皆鼓掌叫好,郭嘉则谦虚的笑着摆手。

张耀文大笑道:“奉孝不愧为鬼才之称,所言果然精辟。公瑾、公达,你二人可还有何建议?”

周瑜、荀攸闻言皱眉思索,随后周瑜抱拳道:“回主公,瑜以为,奉孝所言甚是。但瑜愿加上几点意见,一是将草原纳入北庭都护府管辖,具体可划分为西、中、东三大板块,让草原人自治,以夷制夷。二是可在在三地建造三座大型城邑,作为我军直接掌控地方的支撑。三是筑城工程浩大且靡费时日,所以筑城军民只能就近屯垦或饲养牛羊以自救。若主公决定行此政策,那瑜建议当可立即派人选择筑城之地,可派人先行前往屯垦、饲养牛羊。以待后续内地民夫百姓前来,如此有了粮食,筑城则只是时间而已,主公的大计必然达成。四是关于征调民夫百姓之事,瑜想,我华夏百姓自古以耕种为主,念旧清洁极为严重,自古便有‘叶落归根’的说法。所以让百姓远离故乡,前往远方荒原筑城定居,实乃强人所难。瑜以为我军必须给百姓晓以大义为前提,再以优厚的政策及补偿为契机,让百姓无后顾之忧的前来方为上册,还请主公三思。”

张耀文点头欣慰道:“公瑾所言真乃老城某国之见,便依你之计行事。”随后望向荀攸道:“公达,你可还有何意见,尽管道来,今日我们必须商议出一个策略来。”

荀攸闻声拜倒:“回主公,奉孝、公瑾所言甚是,攸完全赞同。只是在草原各部军事方面,攸有话讲。我北府大军出征时共计四十五万步骑大军,在经过三次超大型会战后,目前伤亡人数已过十五万。虽乌桓、鲜卑部有二十余万人马投效。但毕竟归降不久,不能完全信任。攸建议,一是暂留吕布、赵云、马超三位将军及麾下苍龙、蓝羽、匈奴骑兵军团为主,镇护北方。二是可从乌桓、鲜卑各抽调十万骑兵组成戍卫军团,配合我军作战。三是可将我军骨干将士选派一部分,进入乌桓、匈奴、鲜卑三族军团中,充任中层军官,以控制各部。四是严禁草原各部私自拥有军队,必须限期全数遣散,否则一经发现必将严惩。五是将分散的草原各部集中起来,进行地域分配集中管理,而有愿筑城的部落我方则应给予优厚支持,以激烈广大的草原百姓加入筑城圈地的行动中,如此不出二十年,草原之上也必将城池林立,百姓归统。六是必须严格控制盐、铁等物,草原各部不能私自贩卖囤积,若有需要必须前往朝廷指定的城邑交换购买,如此也便于更快聚拢分散的草原百姓,达到逐渐控制草原的真正目标。还请主公明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