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穿成四福晋的第一百六十八天 不……

不过她这会儿还真挺同情那几位投靠了齐妃娘娘的姐妹了, 跟了这样的一位娘娘,她们真的能有好前程吗?

担心完了旁人的前程,她便又开始担心自个儿的前程了。

除了主子娘娘的坤宁宫, 后宫的这些主位娘娘们哪一个的偏殿里没有住进一两个低位份的妃嫔。

现在皇上后宫的妃嫔还少, 等来年的选秀一过, 这后宫里才是真要热闹起来了。她想着。

这满后宫除了太后,大概就只有秀玉知道齐妃为什么敢如此张扬了。

她这是在做给太后看,让太后知道她是个言而有信之人, 让太后放心呢。

她是真没想到一向不争不抢的年氏也会有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的时候。

不管年氏是因为什么才出手的, 只要年氏不是对她出手, 她倒是乐得看戏的, 因此她也没多说什么。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好不容易轮到她耀武扬威了,她可不得让能看见的人都好好看看嘛。

终日待在在皇宫大内待着, 日子久了难免无趣, 偶尔看看戏,也挺好的。她倒想看看齐妃究竟能不能在年贵妃那儿讨到便宜。

事实证明, 那怕齐妃把她能带上的人都带上了, 她还是斗不过年贵妃的。

端看她去时气势汹汹回来时气势全无就知道她这是又输了。

这下秀玉就坐得更稳了,齐妃闹了这么大的笑话,就算自己不让人去打听翊坤宫里究竟出了何事,也自然会有妃嫔们到她跟前来嚼舌根子的,她只需等着便是了。

不过这回她倒不是从任何一个妃嫔口中得知此事的,她是在御花园逛着逛着就把这事的真相给逛出来了的。

原来齐妃一大早就带着人去翊坤宫是去请年贵妃给太后抄经祈福的。

年贵妃比齐妃可果断多了, 她立马就答应下来了。

然后她就拉着齐妃说话,说着说着这事就成了她抄写佛经,然后由齐妃来绣制佛经,最后再由她二人一同将这佛经供奉于佛前。

难怪她之前就听说齐妃回长春宫的这一路上都垂头丧气的,就跟斗败了的公鸡似的。敢情她这是不知不觉的就掉进年贵妃给她挖的大坑里了,秀玉腹诽着。

齐妃怎么劝年贵妃抄佛经的,年贵妃就能怎么劝齐妃绣佛经。

年贵妃都说她要的佛经可以先停一停,等太后的佛经绣制好了,再绣便可。她这么通情达理,齐妃就是有再多的婉拒之词可以说,也只能吞进肚子里了。

齐妃吃了这么个哑巴亏,又怎么可能还嚣张得起来呢?

秀玉是真没想到这宫里还有如此大胆的小宫女,敢在这御花园偷偷谈论这事。

后来还是雨骤说她瞧着这两个小宫女有些眼熟,好像是翊坤宫的,她这才明白她们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胆子。

她们后头站着的是年贵妃,只要秀玉这个听闲话的人不跟她们计较,她们可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嘛。

又过了几日秀玉就听说太后的有极大的起色了,这回她不用靠着引枕也能坐起来了。

这下这件事的风向就又变了。之前在背地里嘲笑齐妃的那些人又开始在人前给齐妃说好话了。

都说是齐妃和贵妃的诚心感动了佛祖,太后的病才能好的这么快的。

进不了寿康宫的人都是这么想的,能进永寿宫的人却不是这么想的。

秀玉虽然进不了永寿宫,可她能见着胤禛啊,自从她从胤禛口中知道太后已经开始按时喝药之后就知道她的病就算再重也是会有起色的。

太后出了一口恶气,自然就肯按时喝药了,再加上有齐妃在旁边劝着,她的病可不就好多了嘛。

齐妃得了太后的喜爱,她手上的好东西就流水似的进了长春宫。

在低位妃嫔眼里那些东西都是极好的,在齐妃眼里那些东西就只能是好的。更别说是在秀玉和太后的眼里了。

太后给齐妃赏赐了不少东西这事她是知道的。不过她的第一反应不是齐妃得了太后的青眼对她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而是太后的东西岂是这么好拿的。

齐妃现下是被这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给砸晕了,等她回过味儿来她就该明白这些东西都是烫手山芋了。

齐妃的确回过味儿来了,且清醒得比秀玉想的还要快。

太后赏赐给她的东西好是好,可这些东西既然是赏赐,那就是不能动的,不仅不能动,她还得把它们找个地方好好放着,甚至还得让春杏每日都去看上一眼。

从前她对胤禛赏的那些东西都没这么小心翼翼过,这些东西不是烫手山芋又是什么呢。

可这东西她都收了,也答应了年贵妃要绣佛经,她就是想反悔,那也不行了不是。

她之前想狠狠教训年贵妃一顿,所以这佛经她特意找了那篇幅多的。

谁成想这东西转来转去最后又回到她手里了,这还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呀,她想着。

之前她还疑惑过年贵妃为什么总不出翊坤宫的门,现下她看着翊坤宫的小太监送来的这第一篇佛经总算明白了,她在自个儿宫里都是用练字这个法子来消磨时间的。

她以为年贵妃会把佛经抄完了再一起送来,这样她不就能将这事往后拖一拖了嘛,她也能歇口气了。

结果她愣是写完一篇就送来一篇,知道的她是给她送佛经呢,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和贵妃关系有多好了呢。

那些佛经的篇幅有多少她是知道的,因此她是肯定不可能全都自己绣的,不然她这双眼睛非得废了不可。

她原本是打算亲自绣开头和结尾的,剩下的就交给春杏去绣,她只用在她绣好了之后过过眼就行了。

年贵妃这么一弄,她不仅得自个儿绣开头和结尾,她还得盯着春杏,让她绣的快些,她要是在女红上还比不过年贵妃,那她真是怄也要怄死了。

就连坤宁宫那位现在都进不了永寿宫,就更别说年氏了,这么算起来,自个儿在这一点上也胜过了年氏,这样一想,她又觉得这事也不是那么难办了。

太后的病现在需要慢慢调养着,也就不需要她侍疾了,她每隔一日去永寿宫坐坐也不过是跟太后身边是嬷嬷说上几句话罢了。

太后虽然还是不怎么说话,可也会在她走的时候赏她个笑脸儿了,她觉得只要她多来这永寿宫,总有一日能得太后的青眼,因此哪怕长春宫离永寿宫不近,她该去的时候还是会去的。

她觉得既然她能去翊坤宫找年贵妃说话,那年贵妃就能来她这长春宫找她说话,因此她还得让人时不时的就去宫门口转悠,就怕年贵妃来的时候她是空着手的。

年贵妃要是真来她这长春宫,她就是做做样子那也是要拿着针线的不是。

她要是真来了,自己定是要好好招待她的。好酒好菜她这儿没有,好茶和好糕点她这儿还是有的。

她要让年氏知道她那儿有的,她这长春宫里都有,她那儿没有的,她这长春宫里也有。齐妃想。

结果她没等来年贵妃,倒是等来了熹嫔和裕嫔。

她对熹嫔从来都没什么好印象。

抛开熹嫔也有儿子这一点不谈,她竟然会认为她一个侍妾能和她这个侧福晋平起平坐一同封妃,这对齐妃来说简直就是种侮辱,因此她会对熹嫔有好印象那才怪了。

同样是嫔,也同样有儿子,自己对裕嫔的印象比对熹嫔不知好了多少倍。

抛开裕嫔性子好,不喜与人争斗这点不论,耿氏从前对她这个侧福晋礼敬有佳,这就让她对耿氏的印象挺好的了。

再加上弘昼对弘时同样也礼敬有佳,她对耿氏的印象就更好了些。

耿氏和钮祜禄氏的关系原本是没有多好的,可谁让她们一前一后生了孩子呢。

最开始是钮祜禄氏总往耿氏的院子里跑,耿氏对她爱搭不理的。

钮祜禄氏要真是自己来的,耿氏跟她说上几句话还能客客气气的把她送出去。

偏偏钮祜禄氏三回里总有一回会把弘历也带上,如此,才刚做额娘的耿氏就是再不愿意搭理钮祜禄氏,也不好动不动就把她给请出去了不是。

这一来二去的,她们的关系倒是愈发的好了。

她们的关系好,弘历和弘昼的关系自然也好,为着这个,她二人不知得了爷多少回赏了。

她从前也因着这种事得过爷不少的赏赐,现在嘛,皇上也赏东西下来,不过都是直接赏给小格格的,她这个生母是再没份的了。

至于弘时那个不争气的,别说给她挣些脸面了,他不给她惹事她就谢天谢地了。

齐妃是被人轻轻碰了一下手肘之后才回过神来的,她这才发现自己走神了,连忙清了清嗓子,将目光挪到了刚进来的这二人身上。

这二人的表情可真有意思,她想着。

熹嫔虽然脸上是笑着的,可她的神情在说,她等都有点儿不耐烦了。

裕嫔的表情就更有意思了,她的脸上也是笑着的,不过她的神情在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

所以说性子好也有性子好的坏处,性子一好就容易对人心软,这一心软可不就被拉来充数了吗?

不过熹嫔这是什么意思,自个儿又没请她到这长春宫来,她来了,自个儿就是走了会儿神,她还不耐烦起来了。

她这是压根儿就没把她这个齐妃娘娘放在眼里呀,她一边让春杏给她二人上茶,一边想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