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定楚安项

项羽乌江自刎,留下千古悲剧。他用自己的方式,守卫西楚霸王最后的尊严。这也是项羽,离开战场最合适的方式。

生是楚霸王,死也要做楚霸王。

他亲手开创的西楚霸王时代,就由他亲手结束。

当刘邦看到项羽尸首,有两种反应。

1.高兴。

项羽死了,再也没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属于项羽的西楚霸王时代,告别历史舞台。即将开启,属于刘邦的新时代。

刘邦不高兴吗?

不仅要高兴,还要大肆庆贺。他和项羽打了四年,这一刻,总算分出胜负。

是他,刘邦,笑到了最后。

2.悲伤。

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反而有点悲伤。

没有对手,他的人生会很寂寞。

他恨项羽,是因为这个年轻人负约。还将他分封到巴蜀,进行打压。可,这种恨,只是心里不舒服。他和项羽在反秦大业时,一起战斗过。有经历,有回忆。

刘邦了解,这个年轻人。

刘邦也想不明白,他和项羽,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点地步。

或许,这就是天意弄人啊!

明明可以成为朋友,却偏偏成为了敌人。

项羽战死,对刘邦来说是一个天大好消息。从此,天下姓刘,不再姓项。

刘邦得天下,也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开始。平民取代贵族,登上历史舞台。

接着,刘邦又得到三个好消息。

1.灌婴的表现很出色。

灌婴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2.周勃的战绩也不错。

周勃在刘邦追击项羽战争之中,没有取得显赫功勋。所以,周勃要在战后,积极表现。

东定楚国泗水郡、东海郡、淮北,凡得二十二县。

刘邦看着捷报频传,他很高兴。项羽死后,楚地尽数被灭。尤其是周勃、灌婴二人,表现很优秀。

3.陈婴投靠刘邦。

话说,秦朝灭亡后,摆在项羽面前最大的难题:如何与楚怀王熊心相处。

项羽不按套路出牌,打破规则。不仅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迫使楚怀王迁都到郴县。还将楚怀王用过的臣子,一起驱逐。

陈婴也是被驱逐之一。

陈婴这个人,有个特点:做事很高调,为人很低调,不愿当王,愿封侯。

义帝被项羽先发配到郴县,后被杀害。

义帝死后,陈婴回到封地,沉默了几年,暗中发展势力。据说,今天的南昌,就是他取名,意为昌大南疆之意。

项羽死后,陈婴又一次站出来,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平定江西、浙江,带着广大领土,臣服刘邦。

刘邦很高兴,不仅得到领土,还得到人心。

有好消息,也会有坏消息。有一个地方,无论如何都不肯降。这个地方,就是项羽封地:鲁。

来说说,鲁,怎么会成为项羽的封地。

话说,放牛娃楚怀王趁着项梁战死定陶。他站出来将国都从盱眙迁到彭城。

为了夺权胜利,他做了两个准备。

先剥夺项羽兵权,后提高项羽地位,封他为鲁公。

就这样,鲁,成为项羽封地。

项羽死后,鲁地有两种结局:

要么,不战而降;

要么,不降死战。

鲁地属于后者,不降死战。

鲁地之所以会为项羽死战,这是因为鲁,曾是中原中原文化中心,忠君思想根深蒂固。

按理说,鲁地不降,刘邦直接派人去灭。但,刘邦没那么做,反而亲自去鲁地做他们思想工作。

刘邦做出这样举动,有两个原因:

1.刘邦借此,恩济天下,让百姓归心。(王道治天下)

2.是因为刘邦怕。

鲁地有很多儒者,文化学者太多,尤其是集大成者,不在少数。无论是汉军阵营,还是楚军阵营,甚至是其他诸侯阵营,很多学者都出自鲁。

刘邦用武力,屠杀鲁地百姓,会遗臭万年。毕竟,刘邦有个人物可以借鉴:秦始皇。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荡平六国,统一天下。他做了一件事:焚书。

秦始皇,也被大力批判,尤其是来自儒家那支笔。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这些事,他亲身经历。

大人物最怕文人那支让他们遗臭万年的笔。所以,刘邦要用这样方式:亲自招降,用以王道。

刘邦没有空手而去,还带了一个礼物:项羽的脑袋。

郦商和樊哙先行,他们干了一件事:攻打胡陵。

郦商对这个地方没有仇恨,哪怕胡陵不降,他采取手段,比较温和。

樊哙就不一样,这里是他的伤心地。

刘邦斩白蛇,逃入砀山。又以一百多人攻破沛县,召集子弟起义。刘邦等人,第一次败仗,就是在胡陵。樊哙也参加了那次战斗。

故地重游,很多胡陵不好的记忆都涌了出来。樊哙心里不舒服,尤其是楚地皆降,胡陵不降。所以,樊哙用武力猛攻,干了一件事:屠。

樊哙抓典型,打算用武力屠胡陵,震慑其他不降者。

结果:鲁地不降。

夏侯婴率领车兵,前往鲁地,手段温和,表现也很优秀,得到刘邦奖励: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刘邦北上,来到鲁城。刘邦劝降不成,他做了一件事:把项羽的头,给鲁地父老看。

刘邦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你们效忠项羽,忠心耿耿。我,刘邦表示佩服。但,项羽死了,你们效忠没有任何意义。

进而刘邦传达了另外一层意思:我已经仁至义尽。你们不降,别怪我动武。

项羽死了,鲁地百姓没有效忠对象。

他们有两种选择:

要么,投降;

要么,战死。

最终,他们选择前者,投降。毕竟,项羽死了,他们尽到了臣子本分。

当然,他们投降也是有前提条件:刘邦必须厚葬项羽。

这一次,刘邦妥协了。

刘邦做了这样一件事,还被史书记录下来:他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穀城。

这件事,表明刘邦做了厚葬项羽这件事。同时,也表明刘邦承认项羽是鲁公,非楚王的身份。

对于,胜利者刘邦,做出厚葬失败者项羽,这种行为,有以下观点:

1.刘邦是在做戏。

他厚葬项羽,是为了收复民心。他这样做,也是给天下人看。

2.尊重项羽。

刘邦和项羽曾经并肩战斗过。他们之所以走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是因为权力。

在权力面前,个人感情,微不足道。

刘邦近六十岁,他精通人情世故。他能演,也敢演。他出生平民,不会在乎自己颜面,也放得下颜面。

刘邦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攫取权力做铺垫。当然,他尊重项羽,尤其是建立西楚霸王时代的男儿。

刘邦厚葬项羽,即是让天下人归心,也是发自内心尊重项羽这个强悍的对手。

是项羽,成就了他的帝王霸业。这也彰显了刘邦干大事的博大胸襟。

这个现象,也让刘邦意识到一个问题:楚地百姓,心系项羽。

刘邦战胜项羽,平定楚地,首当其冲要做的第一件事:如何处理项氏一族?

按道理说,刘邦和项羽打了四年。刘邦作为胜利者,就会铲除威胁他的人,尤其是项氏一族。毕竟,后来王朝建立,总会对前朝赶尽杀绝。

然,刘邦没那么做,还把项氏很多人封侯。其中,有几个人被记载:射阳侯项伯、桃侯项襄、平皋侯项他、玄武侯。

来看一下为什么这四个人会被刘邦封侯,还被刘邦改了氏。

项伯,是楚国抗秦将领项燕之子,项梁兄弟,项羽叔父。年轻时,爱行侠仗义,因为犯罪曾在下邳避难。

他为刘邦做了三件事:

1.鸿门宴保刘邦。

2.为刘邦争取汉中。

3.广武对峙,保下刘太公。

项伯救过刘邦,还救过刘太公,曾和刘邦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项襄,项氏亲族,是项羽大将。项羽分封诸侯后,虽没有分封项氏族人,却信任项氏族人。项襄第一次露脸,是刘邦趁着项羽伐齐,发动彭城大战。

其中,定陶,是阻截刘邦东进,保卫彭城最关键之地。

定陶之战,项襄被历史记住。他被灌婴击败。于是,加入刘邦。

简单说,项襄加入刘邦阵营比较早。

项它,是项氏子弟,项羽族侄。

这个人不是庸才,他在项氏中很有名声。他和项声,被称为项氏子弟中的一文一武。项它擅长文,政治才能很突出。

他先为魏相,后为楚柱国。

他在定陶之战,被灌婴击败。后,刘邦对项羽全面反攻。项它在彭城战败,被俘。

玄武侯是谁,史料没有记载。只是留下了一个爵位,只知道他是项氏一族。

简单说,项伯和刘邦私交不错。项襄加入刘邦阵营,时间比较早。项它在项氏子弟,名声不错。所以,这四个人能够被刘邦不计前嫌,被封为侯。

刘邦用王道,施恩项氏子弟中几个有代表人物。刘项之间恩怨,就这样被被刘邦轻易化解。

刘邦不仅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了与项氏关系,也收服楚地人心。进而,刘邦向外界传达出一个观点:项羽被诛杀,是他和刘邦之间个人恩怨,不殃及无辜。

同时,刘邦还下了一个命令: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刘项两家本该成为世仇,却因为刘邦处理得当,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其中,还有几个项氏被刘邦封侯。

刘邦厚葬项羽,施恩项氏,没有在楚地大开杀戒,又用正确方式处理了与项氏之间的关系。楚地被平定,项氏归顺。

接下来,刘邦名单中,下一个要被处理的人:韩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