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真是可怕啊

燕王朱棣捏着父皇派人送来的信,表情也有些无语。

“父皇也未免太偏心了些。”

不过,想想他从大侄子那里得到的好处,他那股不忿的情绪,又消散了一些。

因着羊毛生意,燕王手底下的人,与边境之外的草原部落之间的关系,也没那么剑拔弩张了。

当然了,他被派到这里镇守,就是为了守住边境。

但相比于守住边境,他更想打出去,将逃去了草原的前朝余孽都干掉,让边境向北再次移动。

原本这样的愿望想要实现,做梦比较快。

但现在,有了羊毛生意,草原部落逐渐尝到了好处,相比于养马,那些人渐渐更喜欢养羊了。

无论是羊毛,还是羊肉,大明这边的商人,都渐渐提高了价格。

这样做,影响并不是一两个就能看到的,但不出三年,草原那边的骑兵实力,必然有所减弱,甚至是大减!

毕竟,草原那边的骑兵,平时大多就是牧民。

下马就是牧民,上马就是骑兵。

而想要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战马,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没有好的战马,骑兵就像是普通人没了双腿。

当骑兵只能充当步兵来用的时候,那昔日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也就成了废物。

而大明这边不断与草原那边经商,打的主意,就是慢慢的将草原部落给腐蚀掉。

糖衣炮弹,这是比真正的炮弹更让人难以抵制的东西。

就像是现在,才过去多久?

原本只是随便养一些羊的部落,很多都开始多多的养羊了。

因为更上面的贵族,有些脑子还是好使的,下令让底下的部落不准随便卖马。

好的马,想要从草原上大批买入,依旧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是,上面的那些贵族,没说不让底下的部落跟牧民养羊啊。

多养几只羊,多养几十只羊,多养上百只羊,对于上面的贵族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

至于大明那边搞起了羊毛生意,因为这个生意的确是风靡了大明,被派过去打探情报的探子,也的确是将这样的消息带回了草原,所以草原上的贵族们,都不觉得这件事有诈。

他们同样也很自信,自信草原牧民们所养的羊,就是比中原人所养的羊更好!

无论是羊毛还是羊肉,都是最好的!

在这种基于现实所产生的强大自信之前,中原的商人愿意出高价来购买羊毛、羊肉,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至于那些商人是不是拿了大明那边给的补贴,这个,大多数草原牧民们都不懂。

而同样听到这样情报的草原贵族们,懂的人也不多。

就算有个别人提出异议,甚至是提出了威胁论,可这样的言论,注定会被大多数人当做笑柄。

毕竟,又不卖马给中原人,草原部落们养的马,数额都是有一定下限的,马最少都是那么多!

就是养羊而已,中原的人买的越多,草原部落这边的人就得到更多好处。

得了更多布匹、盐巴、瓷器,这些难道不是好处?

就算有人因为警惕中原人的阴谋,下令自己统治下的小贵族们不准购买奢侈品,只准购买基本日用品,人家中原人也没什么意见啊!

羊毛、羊肉,照样还是会大批量的购入啊!

所以,说他们威胁到了草原部落,是怎么威胁到的?

如果说,是大明日渐强大,让草原的部落感到了威胁。

难道大明的商人不进行羊毛、羊肉交易,大明那边的发展就会中止了?就会滞缓了?

不会啊!

这只是普通的贸易往来而已!

个别有了警惕心的贵族,被周围的人说得哑口无言,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

他们只能感觉到不安,感觉到大明那边居心叵测,可人家是怎么居心叵测地设局,是怎么搞的阴谋,他们也是想不出来。

既是想不出来,只凭着一句“我觉得”,那自然是无法服众的。

毕竟,一边是只能用嘴巴说一说的威胁论,一边是实打实的好处,有几个不会选择后者,而是选择前者的?

燕王朱棣自然也得到了来自草原的这些信息反馈,这样的发展,在他的预料之中,却也让燕王朱棣感到了一丝心惊。

这种比较迂回地腐蚀草原贵族的办法,并不是来自他,也不是来自他手底下的幕僚们,而是来自于远在应天府的太孙之手。

太孙就像是随便下了一棋,就是直指草原部落的根。

当一方势力的根被腐蚀掉了,就算表面上长得再是郁郁葱葱,再是高耸入云,那也只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轰然倒塌。

不,太孙用的这一手,比让空中楼阁轰然倒塌可怕多了。

这种腐蚀,是悄无声息进行的,等到发现的时候,却已是回天无术了。

“真是可怕啊。”

燕王不禁回忆了一下,他当初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有这么可怕过?

好像没有吧?

这么想来,所有藩王连同着皇孙输给大哥的嫡长子,的确是不冤。

大哥当太子的时候,所有藩王就算有时候也会犯浑,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对大哥这个太子比较服气的。

大哥对待弟弟们,也还是不错的。

就算大哥对弟弟们的态度,也是因人而异。

但是,自古以来,皇子众多的情况下,做太子的人还能对其他兄弟比较友爱,这已是极不容易的事了。

只要没有生出明显的磋磨或是打压的心思,这就已是很称职的大哥了。

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大哥,绝对是称职的大哥。

可惜,大哥英年早逝,因着一场病被带走了。

若不是太孙突然回归,燕王都不敢去想,如今的大明会变成什么样。

虽然藩王们大多青壮,可以他对父皇的了解,父皇最终选择的储君,很可能并不是他们这些皇子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大哥的儿子。

还是那句话,凡事就怕对比。

相比于大哥的其他儿子,现在的太孙,对他们这些藩王来说,已是极好的选择了,在尊敬叔叔方面,太孙做得也更好一些。

但若因此就轻视太孙,不去与太孙联络感情,那就是蠢笨了。

燕王朱棣将信收起来,询问道:“去问问,本王之前让人给太孙准备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