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由办报纸所引发的

皇帝又要修书,群臣对此已经有些麻木了。

不是他们不热心,实在是他们身上现在都担着编纂图书的职责,分不出精力编纂字典。

而且那些史书的编纂,已经把翰林院所有人员都用上,甚至要在明年扩招庶吉士。

对于字典的编纂,实在分不出人手。

不觉得字典有什么重要的,内阁首辅黄立极道:

“南京太学生梅膺祚,在万历年间作《字汇》,收字三万三千余个。”

“臣以为此《字汇》已经颇为完备,不用另外编纂字典。”

没想到还有这件事,朱由检顿时大喜,说道:

“梅膺祚还在吗?”

“召他进京主持编纂字典。”

没想到皇帝还没放弃编纂字典想法,黄立极道:

“梅膺祚已经不在了,他的《字汇》已经出版。”

“陛下想看《字汇》,可以购得此书。”

朱由检要的不是《字汇》,是想制定规范字,可惜群臣没人理解,只以为他想修书彰显文治。

少了梅膺祚这个编过字典的人,编纂字典就需要从头再来。想想翰林院实在没有多余的人,召人进京需要耗费钱粮,朱由检暂时放弃这个想法,询问道:

“四书五经有多少字?”

“重复的字不计,需要铸造多少个字模?”

这个问题有点偏,但是还真有人统计过,黄立极道:quwo.org 橙子小说网

“约有四千五百多字。”

“因为版本不同,字数会有差异。”

这个字数已经很少,符合朱由检心中的期待。想着后世的常用字是2500字,次常用字是1000字,朱由检道:

“从四书五经之中,挑选2500个最常用的,作为常用字。”

“另外2000多字,定为次常用字。”

“这4500多字,能满足日常印刷需要吗?”

薛凤翔摇头否定,吕图南也认为不能。

四书五经的字虽然常用,却无法涵盖所有常用文字。

尤其是古人说话和今人有很多不同,报刊上有时还会用到口语,区别就更大了。

所以这四千五百字要扩充,才能满足日常印刷需要。

礼部侍郎孟绍虞道:

“十三经约六千五百多字。”

“臣以为在这六千五百多字的基础上,再增补一些文字,大约足够使用。”

对此点头认可,朱由检道:

“那就把十三经用过的字,同样都编进去。”

“再挑选一些经常用到的,作为印刷通用规范文字,总数七千个左右。”

“这七千个文字,要规范写法、笔画,不能随意缺笔,或者做其它改动。”

“偏旁和部首部件也应统一,方便进行查找。”

让孟绍虞编写印刷通用规范字表,朱由检道:

“以后这七千个字,就是活字印刷标准。不在这七千个字里面的,允许用其它字代替。”

“例如宗室的名字,除了历代藩王的名字都要纳入通用字外,其他人的名字,可以去掉五行偏旁,用通用字代替。各种异体字和生僻字的替代,要编写出对照表。”

“还有宗室起名,除了藩王嫡脉之外,不再要求五行,允许取四字名。以后藩王的名字,要从通用字选,不用对其避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