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齐宋之战与国内的小动作(一)

“把这些庸官聚在一起问事,就能赶上秦国么?”赵何很不负责任地问道。

用膝盖想想也不可能呀!

这要是都行,那商鞅也死得太冤了。

“大王,秦国以吏为师,立法建国,深入人心。”我道,“我们也必须培养出一批干吏,由他们去处理大量的庶务。”

“喔!”赵何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所以寡人才投建了泮宫!先生才回国,可去泮宫看过了?”接下去的时间里,赵何沉浸在建立泮宫的成就感之中。

最后,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尴尬地笑了笑:“先生与大司徒友善,想必已经去过了。”

“诚然。”

我很是无奈啊!我的护卫、门客都是大司徒“送”的,你才想起来我跟大司徒友善么?

“既然如此,先生何不与大司徒好好商议一番,这些事就寡人交给二位先生也颇为放心的。”赵何打了个哈欠,这么久的议事已经让他很疲惫了,“至于集合问事之策,寡人许了,命闻官报之。”

“诺。”我行了辞别之力,由左右牵引而出。虽然彼此都是知道我眼睛没瞎,不过屏风之后的史官可不知道,所以做戏要做全套。

回去的路上我就开始想,是不是动作太大了点?要不要等赵奢的名分确定下来再说呢?可是派出去的抚慰使至今还没回来,我也没有收到赵奢那边的战报,可能一切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轻松惬意。

我已经忍受了各种生活上的不便,乃至承受住了营养不良的折磨,但是我真心受不了没有电子邮件的日子。

就在我有些坐立不安的时候,天璇堂的回报总算来了。

好消息是:赵奢的大军顺利击败了拦路的襜褴部落,顺利抵达预定位置,安营扎寨。

坏消息是:燕王对此十分震怒,派了燕将粟封为将,讨伐赵奢。

我仔细盘问了几句,算算日子赵奢也应该准备好迎战粟封了。不过从军心上来说,赵奢用的燕兵,很有可能临阵倒戈。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我兵分三路,支援赵奢。

第一路,派出天璇堂众星夜驰往燕国,传说燕王,告诉他如果敢打赵奢,就是对赵国宣战。

第二路,派人前往齐国,让苏秦想办法消解燕王的愤怒。

第三路,亲自去见赵何,求援兵。

当然,这个时候我自己首先得有援兵——公子怀。

公子怀已经显怀了,这让赵何十分头痛。好在这种有伤风化的事在列国间从来没少过,每年都能听到某国的公室传出这类丑闻,只是这次轮到他自己头上有些不爽罢了。

赵何也已经见过了赵括,靠着一手承自高人的剑术让赵何惊叹不已。赵何原本就好剑,看看妹夫剑术这么高超,无意中已经舒泰多了。

现在要救的可是赵括他爹!

“自从灭了中山之后,我赵国雄师便再无一用之地,如今国中众贤盈朝,正是一战试我锐气的好机会!”赵何听了之后比我还激动,当即表态要发兵驰援赵奢的集宁城。

虽然赵奢只是立了个寨子,但是并不妨碍我把它叫做“城”。

集宁,取的就是集兵宁境之意。

赵何听说那是一座城,又有自己的亲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先生以为,发兵几何?”赵奢问道。

“燕国正筹备军力,欲与齐国伐宋,如今攻我集宁的军队不会太多。”我道,“起北地兵十万,足矣。”

北地多是畜牧业,春夏征兵对于人民生活影响不大。南方主要是农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很大。不过这次春耕进行得很好,因为工具的改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还在播种之前开垦了大片的荒地。

“十万,”赵何沉吟了一下,“够么?”

够了……这个真的够了。

“父王每次都是二十万以上啊。”赵何道,“先生,以谁为将军呢?”

“臣有一人,足以挡十万兵。”我道。

“先生请说,是谁人?”赵何一脸好奇。

“田章!”

田章是在上个月到的赵国,安安静静住进了为他准备的宅院。因为他耽搁得实在太久,所以这座宅院已经等了他很久,里面的侍女因为无人服侍都要无聊死了。

不过他终于来了。

这位率领齐军五十日破燕的传奇人物,终于出现在了赵国的土地上。他虽然说不愿意带领外队,但是打个旗号出去露个脸总没问题吧?在下帮了您老这么大的忙,成全了您的忠义,这点小忙总得帮吧!

“可是那个五十日破燕的田章!”赵何一脸激动。

我故作镇定地点了点头。

“寡人这就拜他为上将军!”赵何面色潮红,“传魏齐!”

魏齐是王文学,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高级别会议的。内侍很快就带着我的老熟人魏齐进来,拜见赵王。

“魏齐,拟诏,寡人要抗燕!”赵何一口气将战争宣言说完,又拜田章为上将军带领十万北地兵保卫集宁,也不知道魏齐是不是能够记住这么多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充满了情绪感的内容。

“诺!”魏齐看了我一眼,躬身揖礼退到门口方才转身出去。

“然则仅此还不够,”我道,“还要让齐国尽快攻宋。”

“先生不是一直主张结盟宋国么?”赵何疑惑道。

“因为齐国必败!”我道。

我已经很久不说这么满的话了,生怕被人打脸。不过这次倒是很有信心。齐国的盐价粮价波动不大,但是铁价一直在持续上涨。这就意味着齐国明显缺乏铁储备。现在铁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除了秦国依旧恪守着青铜兵器不放,大部分诸侯国都已经转向了这种新兴材料。

真的材料越新越高级么?

当然不是!

在缺乏科学实验的环境中,摸索最佳配方是十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难道秦国人不知道铁么?他们固执地使用青铜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最优的青铜兵器铸造配方和加工工艺!在实际效果无法超越青铜器的情况下,铁器理所当然地被鄙视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山东六国却这么着急换铁兵器,就连赵国都有这样的风潮,我只是还没有理会罢了。反正现在国库没钱,想大规模换装是不可能的。

齐国很有钱,所以他们要换。

陶朱公手里,有一批质量不太好的兵器,我以墨燎的身份建议他卖给齐国。同时我又以狐婴的身份,建议苏秦说服齐王把这批劣等货买下来。并且价格不便宜。

至于宋国那边,一样是从陶邑买来的东西,质量都是上乘的。魏国人还贱卖了一批粮食给他们,以保证他们的战争能力。

而且,宋国可能会是第一支用风筝挂旗作为信号的军队。

有墨者给了他们一套简单的旗语,以及风筝的制作方法。

赵何决定出兵之后,最新的消息传到了宋国手里,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只要齐国敢打你宋国。赵国就会进攻燕国!而且燕国到时候肯定挡不住,那时候赵国就会直接攻入齐国,与你共同伐齐。

宋王对此的反应很高兴,仇郝的待遇升了一级。这也让这位老臣发现,自己在宋国这么多年,靠山依旧是赵国,于是他派了一个返乡团回到赵国,也算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齐国到底是霸主之国,至今积威犹在,万一宋国被灭了呢?

许多人都会这么想。

我却知道历史上的宋国不是现在被灭掉的,因为齐国灭宋本身是诸侯决议合纵伐秦之后才有的背盟事件。而灭宋的结果就是旋即引发的“五国伐齐”事件。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但是光看现在燕国、赵国的准备,尚不足以主导伐齐,所以这件事起码还有数年的光阴。

何况这次有我参与,不管怎么说都把胜利的天平压向了宋国。

现在我更担心一件事,万一打不起来怎么办?

不过陶朱公那边给我送来了定心丸。

齐国在催促交货了。

看来齐国是有心要教训一下宋国。

随着国际形势的紧张,各国间往来的函件简直是平时的十数倍。齐王派人送来私信,说感激我在齐国内乱时候的出手相助,并且愿意在伐宋成功之后送一座千户之城给我作为养邑。要求很简单,齐国伐宋,赵国旁边看着就行了。

我本来以为只有我够贱,会拿着这封信去给赵何看。谁料在路上碰到了赵成,他也是去做同样的事的。

同样的信函赵成也收到了。

所以赵何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他手下两位重臣都收到了齐王的贿买,但是他什么都没有收到,这简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啊!

不过赵何的怒气很快就消弭了,甚至对于是否与齐国开战都产生了动摇。

无他,赵威后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