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稳了

东川一中,第十二考场。

孙梓豪心情紧张的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他低着头,有点不敢看监考老师。

因为这个监考老师是他们的语文老师,葛文明,也是他们的班主任。

做为一个标准的学渣,他意识自己这次考试成绩肯定好不到哪去,能比上次有点进步就行了,虽然每个老师都说自己不会偏爱任何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但孙梓豪明白,这话听听就行了,偏爱,无处不在。

不过学渣确实也有被偏爱的资本啊,能拿好成绩,能给老师张脸,能给学校增光,最重要的是,高考要是考个好成绩,还能让老师多拿奖金,老师凭什么不偏爱学霸啊?

比如说自己的死党兼前学渣同学,宋万里,以前他的成绩比自己还差,高中两年多,一直考倒第一,简直就是学渣中的学渣。

可这个学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就好像开了挂似的,成绩一路突飞猛进,上次月考竟然考了全校第一,这上哪说理去。

受到他的刺激,孙梓豪知道,自己也该努努力了,好好争取一下,万一能取得个好成绩呢,那可就爽歪歪了。

老妈可说了,只要他能考上二本,就给他一万块钱,让他暑假里去随便浪。

正胡思乱想着,就听到葛文明严肃的说了一声:“现在开始启封试卷。”

孙梓豪抬起头来,只见葛文明举起了用牛皮纸包裹着的试卷,向同学们示意,检查封条完好,没有拆开、破损的痕迹,就打开了试卷。

另外两个副监考,把卷子发了下来。

孙梓豪规规矩矩的把卷子放好,答题卡填好,老老实实的坐椅子上,手放到下面。

铃声响起,考试正式开始,他先大概看了一遍题目,都不是一眼就能做出来的,卷子翻过来,他先看了眼作文。

以家国情怀为题写一篇作文?

他愣了!

继而心里狂喜!

心脏也不争气的剧烈跳动起来,宋万里竟然真的猜对了作文题目?他还是人吗他?

自己真的按照他说的背了好多诗句啊,虽然三节晚自习的时间不多,可他也记下了一些经典的名句,这下正好可以用上了。

此刻,他真想给宋万里点三根香,好好膜拜一下!

这家伙猜的太准了,不管别的了,先写作文!

坐在讲台上监考的葛文明,一进教室就看到了孙梓豪,只是瞥了他一眼,就不太关注了他了,自己班的学生,自己心里有数,标准的学渣一枚,他正常发挥的话,语文勉勉强强能考个八九十分,刚及格的样子,要是能考个一百来分,那可真是超常发挥了。

没办法,学渣嘛,不能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

虽然心里不在意,但葛文明的目光也多次扫过孙梓豪,监考嘛,就是那么无聊,尤其是主监考,一般没什么事情的话,要在讲台上坐两个多小时,很枯燥。

考试已经过去了七八分钟,葛文明的目光又逡巡着扫过孙梓豪,他眉头皱了起来。

这个孙梓豪,怎么先写作文了?

这么搞的话,要是时间分配不好,前面的大题都做不完!

真是瞎胡闹!

你以为你是那些学霸吗?看到作文题目,可能会灵感突发,先写作文?

微微皱起眉头,葛文明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镜,瞪了孙梓豪一眼,看到了他的作文题目——人要有家国情怀。

这个题目很一般呀,要是文章没什么新意,可得不了高分。

害,自己这是想什么呢,指望一个学渣的作文考高分,这可就有有点难为人了。

先让他写着吧,自己也帮他看着点时间,要真是时间不够了,到时候自己以报时的由头提醒他一下就行了,别光写作文,把前面的大题小题都没时间做了,毕竟前面这些基础题,才是得分的基本面啊,基本面都没了,你怎么考及格?

看孙梓豪写的还挺快,一会的时间,已经写了一段了,葛文明又把目光收回来,看向了他的卷子。

因为是倒着看的原因,孙梓豪写的字又有点潦草,葛文明看了一会,才看出第一段是写的什么内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不错呀!

葛文明欣慰的点点头,开头这两句,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里面的两句,这两句虽然写的是杜甫思念兄弟的感情,但放在整首诗的意境之中,却又和家国情怀极为贴切!

因为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这两句在整首诗里由经转情,自然贴切,又令人回味无穷,用在这里,妙呀!

作文考的是什么?就是考的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自己要是判卷的话,别的不说,看到这一段,肯定得先给他提五分!

孙梓豪什么时候语文这么厉害了?能写出这样的好作文?

葛文明眼睛亮了起来,他紧紧盯着孙梓豪的卷子,仔细的辨认着他写的作文。

他已经又写了一段。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好!

葛文明忍不住在心里叫了声好,这篇作文,稳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