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言路

扶苏一早又找来范云听,把昨夜的梦说与他听。

范云听一直很认真地听着,略一思索,道:“勿妄而许之,勿妄而拒之!”

扶苏问:“请先生详解!”

范云听缓缓说道:“皇上梦中女子,怨气极深,仙主却对她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女子可看作百官言路,仙主可暗喻君主。”

“对于百官的意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君主都应该慎重对待。”

“尤其对别人的批评,更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君主若轻率许诺,就可能妨碍自己的操守。”

“若轻率拒绝,就可能闭设自己的言路。”

扶苏听后恍然大悟。

范云听接着便讲起了故事。

“在勾践困守会稽、派文仲吴国表示投降求和时,夫差听取了伯豁的意见,答应了勾践的投降求和请求。”

“伯豁因为收取了勾践的贿赂,所以一直暗中维护越国的利益。”

“伍子胥得知消息后,立刻去见夫差,进行劝夫差拒和灭越。”

“伍子胥对夫差分析了当前形势,吴越两国同处三江之地,不能并存。”

“吴不灭越,越必灭吴。”

“吴灭越,大有利。”

“灭了越国,则其地可居,其舟可乘。”

“且越国有杀先君之仇,不灭越不足以报庭前之誓。”xuqi.org 海豹小说网

“勾践有闻仲、范蠡的辅佐,自己又奋发图强,有可能会成为吴国的长期之患!”

“伯豁却质问伍子胥:如果先王的大仇一定不能赦越国之罪,那么,伍员对楚国的仇恨更深,为什么不灭掉楚国?而让楚国复国呢?”

“你这样是自行忠厚,不让越求和,这是诚心要使我王居薄之名,这是忠诚不应当做的事!”

“夫差听了伯豁之言,连说有理,立即答应了勾践投降求和的要求。

“伍子胥悲叹,吴国将面临危亡。”

“越国十年生聚,再加十年教训,不过二十年,吴国将成为沼泽废墟了!”

扶苏聚精会神地听着,他记得历史课上,老师也讲过这段故事。

他对勾践的卧薪尝胆,印象极深。

“先生,先喝口茶润润喉。”扶苏为范云听亲自泡了杯茶。

范云听恭敬接过,喝了茶,清咳两声,接着讲道:“勾践到了吴国,首先向夫差谢罪谢恩,对夫差极尽恭维!”

“伍子胥对夫差说:勾践为人阴险,今到了吴国,如釜中之鱼,性命至于庖人之手。”

“他所谄辞令色,目的是求免于刑,一旦得志,就如放虎归山,纵鲸入海,再也不能治他了。”

“不如趁此机会,把他诛杀!”

“伯豁一听大惊,赶紧对夫差说,子胥只明于一时之计,不知安国之道。”

“赦勾践之罪,这是仁者之所为也。”

“夫差赞同伯豁之言,不杀勾践。”

扶苏说道:“是的,夫差本有很多机会可以除掉勾践,但他没有把握极会。”

范云听点头,继续说道:“当夫差决定放勾践回国,设宴为他践行时,伍子胥愤其忘敌侍仇,不肯入席就座。”

“伯豁又趁机在夫差面前诋毁伍子胥,说:大王以仁者之心,郝仁者之过,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今日之座,仁者宜留,不仁者宜去。”

“相国刚勇之夫,他不入座,是自感惭愧!”

扶苏痛恨伯豁这种人,说道:“伯豁可是小人一个,该千刀万剐。”

“伍子胥曾经在他困难之时帮助过他,甚至对他有救命之恩。但是为了图取个人的荣华富贵,他全然不念伍子胥之恩,反而处处针对伍子胥,甚至对他进行诬害。”

范云听说:“皇上说得对,小人就该杀。但若杀尽了天下小人,何以衬托忠臣的忠诚可贵?”

扶苏点头,这也是政治课上学过的辩证思维。

没有对立面的存在,哪来的矛盾?

“后来呢?”扶苏本就是历史菜鸟,只记住历史上一些零星片段。

“勾践回国后,为了把吴国存在仓库里的粮食抽空,借越国饥荒之名向吴国借贷粮食。”范云听说道。

扶苏叹道,“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是勾践的鬼心思,想造成吴国粮食困难。”

范云听说道:“皇上说得是一针见血。但夫差认为,越已臣服于吴,越国有困难,吴国当然得忙,便答应带给越国粮食。”

“伍子胥又劝夫差,越国并不是真正发生饥荒,而是想把吴国的粮食抽空。”

“勾践回国之后,致力于恤民养士,志在图吴,把粮食借给他,无异于自取灭亡!”

扶苏赞道,“伍子胥向来是个明白人,看透了勾践的阴谋诡计。”

范云听点头,说道:“只可惜夫差并不相信伍子胥的话。他认为勾践已经称臣于吴,哪有臣伐君的道理?”

“伍子胥便援引汤伐桀,武王伐纣,都是臣伐君的例子,想进一步说服夫差。”

“伯豁竟借题发挥,攻击伍子胥把夫差与夏桀、商纣类比,实在太过分了,并对夫差说,借粮给越无损于吴,而且有德于越,何乐而不为?”

扶苏说道:“不用想就知道,夫差又听信了伯豁,借粮给越。”

范云听也渴了,停下来,喝了口茶。

“夫差要联合鲁国伐齐,勾践为了怂恿夫差北进,以削弱吴国的力量,特派使臣去向夫差祝贺,表示愿意发兵三千,助吴伐齐。夫差对此十分高兴。”

“伍子胥便劝夫差说,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今信人之浮辞,诈伪而贪齐。”

“即使破了齐国,也不过是块石田,不能种植庄稼,希望君王放弃伐齐而先伐越,不然后悔莫及。”

“夫差伐齐取得胜利后,伯豁便抓住这件事,对伍子胥进行陷害。”

“他对夫差说,前日王欲伐齐,伍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有功。”

“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且使人微伺之,他出使齐国,属其子于齐之鲍氏。”

“夫为人臣,内不得志,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耿耿于怀,愿王早图之。”

“夫差听了伯豁的话,正合心意。说: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于是乃使人赐伍子胥属镂之剑,让他自刎!”

扶苏悲叹道:“只可怜一代名臣,落得如此结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