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讲故事

扶苏对着蒙毅在民间搜集来的一些反秦的诗,看后久久沉默着。

六国遗留下的文人,皆不肯为大秦所用,又不能像镇压反秦军队那样以武力征服!

但是,若任由他们散处林泉,吟风弄月,指斥时政,势必会搅乱人心,影响大秦的安定!

“小喜子,你说这些六国文人,整天都这么瞎折腾,为了什么?”扶苏揉了揉眉心,有些疲惫。

小喜子忙上前躬身道:“他们这些酸文人成不了气候,皇上何必为此忧心呢?”

“依小的看,这些人骨气倒是有几分。只可惜,漫步识大体,不随潮动,不顺民情,不明天理,许是劫数造化使然。”

扶苏听了默然不语,惋惜道:“他们当中也有才高八斗的,只可惜了人才,不能为我大秦所用。”

“范先生,对这些人,可有良策?”扶苏问。

小喜子答道:“范先生他自己并不赞同这些人,只是说人各有志,勉强不得!”

“可是,朕不得不考虑得远些。”扶苏叹气,“你们不懂,这些人里头,人才大有用处。弃侄山野,朕于心不忍。且他们若不行正道,势必生邪!”

小喜子一直凝神在听,仿佛有些懂了。

“朕给你讲个故事吧。”陈远方想起了以前读过洪承畴的故事。

小喜子点点头,认真听着。

“洪承畴在金陵大宴三日,犒军行赏,祭奠南征阵亡将士的时候,忽然门上通禀,说是他一个姓吴的门生故旧前来喝酒,便请了进来。”

“进来相见已毕,那人却不饮酒,只说了一句话:老师鞍马劳顿,学生迭经战乱,文学也都荒废了,有一篇妙文愿与老师共赏!”

“洪承畴从军已久,厌听文学,便笑辞道:这几年,目疾甚苦,看不得文章了。”

“那人却笑道:不妨,老师稳坐了,听学生读就是。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当着满筳将佐官弁,抑扬顿挫地高声朗诵,你道是什么文章?”扶苏问小喜子。

小喜子摇头答道:“小的不知道。”

“崇祯帝御制《悼洪经略祭文》!”

看小喜子甚是不解,扶苏又继续说道:“呜呼!劫际红羊,祸深黄龙。安内攘外,端赖重臣。”

“吴天不吊,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曩者青犊肆虐于中原,铜马披猖于西陵,乃命卿总督师旅,扫荡秦、蜀。”

“万里驰驱,天下知上将之辛劳;三载奋剿,朝廷纤封疆之殷忧。”

“方期贼氛廓清,丽日普照于泾、渭;诓料虏骑入犯,烽火遍燃于幽、燕。”

“畿辅蹂躏,京师戒严。朕不得已诏卿勤王,星夜北来。平台召见,咨以方略。”

“蓟辽督师,倚为干城。海内板荡,君臣共休戚之感;关外糜烂,朝野乏战守之策。”

“卿受命援锦,躬亲戎行;未建懋功,遽成国殇。呜呼痛哉!自卿被围,修逾半载。”

“孤城远悬,忠眸难望一兵之援;空腹坚守,赤心惟争千秋之节。”

“慷慨誓师,将士闻之而气壮;擂鼓督战,夷狄对之而胆寒。大臣如此勇决,自古罕有。”

“睢阳义烈,堪与比拟。无奈壮士掘鼠,莫救三军饥馁,叛将献城,终至一朝崩解。”

“然卿犹督兵巷战,狂呼杀敌;弱马中箭,继以步斗;手刃数虏,血满袍袖;两度负伤,仆而再起;正欲自刎,群虏涌至,遂致被执。”

“当此时也,战鼓齐唁,星月无光,长空云暗,旷野风悲,微而忽零,浙沥不止,盖忠贞格于上苍,天地为之愁惨而陨泣!”

“闻卿被执之后,矢志不屈,蓬头垢面,骂不绝口。槛车北去,日近虏庭,时时回首南望,放声痛哭。”

“追入沈阳,便即绝食。虏酋百般招诱,无动卿心。佳肴罗列于几上,卿惟日闭而罔视;艳姬侍立于榻前,卿惟背向而怒斥。”

“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与从容,卿兼而有之矣。”

“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病不能兴,鼓卿余力,奋身坐起,南向而跪,连呼“陛下!陛下!”气噎泪流,欲语无声,倒地而死,目犹不瞑。”

“君子成仁,有如是耶?呜呼痛哉!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

“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

“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扶苏念罢,感慨万千。

小喜子说:“那念文的可真大胆!”

“不,是有骨气!”扶苏激动地纠正。

“若是今日的事,朕决不允许杀掉那姓吴的!可惜,可惜!”说着泪光闪烁。

“恕小的愚昧,那洪承畴究竟何许人也?”小喜子忍了大半天,终于把心中疑惑给说出来。

刚才他见皇上讲得神采奕奕,不敢打断。

扶苏笑了笑,也是自己讲得太快,忘了小喜子是秦国时代的人,当然不知洪承畴。

他耐心地说道:“洪承畴他是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他是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沦为世人眼里的汉奸。”

“他是满清开国重臣,同时其所作贡献对于满清的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

“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

“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

“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小喜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皇上知识可真渊博啊!

像他小喜子这样连字都识不得几个的奴才来说,对皇上的涵养,那是只有仰望、膜拜的份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