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挝,古之礼器

南和城作为一个大城,城中乱七八糟的物资非常的多。

刘玄德从城中找到了一个小磨盘,照刘玄德的说法,他是看磨盘好,所以把磨扛走了。

就如同,木匠看到一把好锯子,见猎心喜,渔人看见一张好网,见猎心喜。

人家别的诸侯,吕布见宝马,见猎心喜,曹操见美人,见猎心喜,袁绍见金珠美玉,孙坚见玉玺。

他刘玄德,见的是磨盘……

从此看来,刘备毕竟出身低,磨盘寻常之物,百姓见了好磨盘,会舍不得丢下,刘备见了好磨盘,竟也跟百姓一个模样。

磨盘不大,李孟羲没见过这么小的磨盘,就脸盆大。

刘备说磨盘做的好,李孟羲也觉得磨盘不错,磨盘是砂岩做的,九成新,很圆很规整,一点瑕疵没有。好磨盘。

不过,磨盘这玩意儿,多沉啊。

见这磨盘小小的,李孟羲思考这磨盘如果带着,能用的地方在哪。

“……也好,磨盘守城的时候,能当擂石往下砸。”李孟羲算是认可了磨盘这死沉的玩意儿带着有用。

刘备表情精彩,他看了李孟羲一眼,“不当擂石,有用。”

刘备说有用,李孟羲很理解的又想了一下,恍然大悟,“磨刀石!我军中正缺磨刀石,这磨盘不正好磨刀?”

“……倒也是。”刘备笑笑,“端的不能磨麦子?磨豆子?”xuqi.org 海豹小说网

刘备这么一说,李孟羲就觉得自己个有些蠢。

天啊,磨盘能用来干什么,一般人都直接想到磨东西吧,可李孟羲这家伙,脑回路神奇的往砸人往磨刀上走,而偏偏未想起磨盘是用来磨东西的。

研究兵法研究魔怔了。

刘备说,磨麦子,磨豆子,李孟羲忽然就想到了一件事儿。

妇孺营,因为有孕妇在,李孟羲做了个好事儿,给了孕妇一些豆子和一个石臼,让孕妇自己个泡点豆子,然后捣豆浆喝。因为条件有限,又没办法大量磨豆子做豆浆,只能用这个笨方法。

之前李孟羲也想过是不是弄个磨盘,可磨盘太重了,浪费运力,便作罢。

现在刘备扛了个磨盘回来,李孟羲顿时就觉得,又一个生产计划可以重启了。

豆浆,豆腐,豆腐脑,多好吃!不比干喝粥有营养的多。

想到这里,李孟羲迫不及待一试了。

得先泡点豆子去。

“玄德公,我回去弄豆子去。”

说完,笔墨放下,也不管什么封条了,直接着急忙慌的就走。

刘备看着李孟羲颠颠的跑远,刘备笑了。

李孟羲跑出城外,没跑多远,有骑兵慌张迎上来。

“军师,可算找着你了!”马上骑兵从营寨一角过来,显得焦急无比,“军师,有俘虏逃了!”

说话间,游骑下马,作势要请李孟羲上马,去处理突发状况。

李孟羲一看游骑这架势,心说,你倒是看得起我李某人,俘虏逃了,你喊我过去镇场子。但讲道理,李某人还是个孩子好吧,这般大事,找刘玄德啊。

李孟羲再一想,方才遇见游骑时,游骑无头苍蝇一般,绕着营寨在转,显然是找人许久,没找见人。

这似乎,不对啊,刘备不是有帅旗吗?

有帅旗竖着,为何联络又耽搁下了?

李孟羲回头往城池方向一瞅,这一看,明白了。

刘备入城了,有城墙挡着,游骑肯定就看不到帅旗在哪。

想到跟刘备临时起意往城里捡木头的时候,关张也不在场,不说游骑找不到人了,关张二人这会儿也找不到刘备所在。

想到这里,李孟羲,“问过关张二位将军没有?”

游骑道,“问过两位将军,也不知玄德公在哪。”

李孟羲点了点头,又问,“你找了长时候。”

“时候可不短,三两刻还是有的。”

联络中断了三两刻之久,这还好是平时。

不对劲,联络系统还有问题。

联络系统暂时不管,有更要紧的事,有俘虏逃了。

“玄德公在城里,自去找他。”李孟羲道。

游骑匆匆入城去了。

不大一会儿,刘备和游骑又一块出城来了。

众人一起,赶往事发之地。

事发之处,在远离营寨,远离民夫们采集地很远的路上。

到时,一众游骑,还有关张二人,把一伙儿三二十人俘虏围住了。

张飞正气呼呼的破口大骂,关羽在劝,俘虏们跪地求饶。

刘备到了之后,先叫住张飞,让他莫要与俘虏为难。

见俘虏中老弱都有。

刘备下马,“众位且起。”

刘备手虚扶一下。

众俘虏不起,为首一老者哭求到,“将军啊,我等本是老槐村人,非是贼人,是被贼人裹挟至此,将军破贼,我一众乡人幸而贼手逃生。

如今我等离家久矣,家门不知可还安好,肯请将军放我等归家。”

“恳请将军放我等归家。”

“求求将军开恩啊。”

……

俘虏们看刘备面善,不似张飞凶恶,不似关羽拒人千里。

正应了那句话,好人才会被人拿枪逼着。

刘备被逃虏们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劝俘虏们先起再说,俘虏们不起,只是告饶。

刘备没办法,好言相劝,“诸位背井离家,若能回乡,也是好事,君子有成人之美,能成好事,备不会阻拦诸位。

只是如今兵荒马乱,官军正满境讨贼,黄巾贼人也四处扰乱,我就算放众位自走,众位当真能就能安然归乡?

若遇官军,遇黄巾,你这一群老弱,能活几个?”

刘备一席话完,俘虏们沉默了。

“诸位还是暂随我军,待黄巾扫清,四境安定之时,必放诸位归家。”

刘备好言相劝,亲自过去把为首老人扶了起来,宽慰老人家放宽心,随着义军走,不说多的,每日稀粥不缺。

“来啊,护送众人回营。”刘备示意游骑们押送俘虏往回赶。

人走远,李孟羲跟刘备说,“这就算了?毕竟是逃兵,多少人瞅见他们跑了,不杀人,抽一顿鞭子不成吗?”

刘备沉默片刻,“……不必了吧。”

李孟羲再进言,“要说抽老弱妇孺鞭子不好,可逃的人里也有青壮啊,老弱不管,抽青壮不就妥了?”

刘备沉吟,“倒是个办法,下次吧。”

转头,刘备问一旁游骑,“除这二三十人外,可还有人逃走?”

“无了。”游骑答。

刘备和李孟羲顿时不约而同的朝对方看去,一万四千人,逃的,就三二十人。

要是再考虑到,这是第一天外出采集,好多人可能还没胆子逃跑,可能再过几天,还有人逃。

就把这数量加个几倍,一万四千人,会逃的,也就百十人。

以这个数目,这个比例,只数天招抚之功,看来也能收俘虏之心。

回去的路上,刘备问说,“羲儿,这招抚一事,是否还缺了一步?”

“缺哪儿?”李孟羲皱眉。

“授旗。”刘备道。

“……授旗?”李孟羲面有迷茫,然后他忽然记起了,“奥!授旗!”

他想起来了,之所以之前招募俘虏的时候会特意安排一个授旗仪式,是因为当时发现,虽然每日俘虏们口粮不缺,也没虐待俘虏,但俘虏仍然屡屡有人遁逃。

之后分析是,俘虏有吃有喝又没有被虐待,之所以还要逃,是因为,俘虏们未明前途,虽有吃喝,一时不饿死,但有的俘虏会担心万一有天被坑杀,被绑去请赏,被拉去攻城送死。

因而,很有一部分俘虏,担忧前途,屡屡遁逃。

当时明白这一点之后,特意弄了一个授旗仪式,随意弄了一些布,写上斗大的刘字发给俘虏们,等于是明确交代俘虏们,你们从此就是义军的人了。这就打消了俘虏们的部分顾虑。

除授旗以外,当初还有别的安排,总之一套安排完之后,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俘虏再逃走,俘虏真正消化成了人力。

已记不清授旗之后又干了些什么,不得已,李孟羲回去又扒拉兵法,忙碌许久,他把很早前记得东西翻出来了。

看了一遍。

奥,把旗帜发给俘虏之后,得明说以后,得交代清楚,以后就是义军自己人,打完仗,允其各自归乡,这么说清楚,就能打消俘虏们许多顾虑。

有吃有喝又没人欺负,俘虏们的顾虑还剩什么?

还剩下,怕有朝一日,万一军粮不足,会被坑杀;怕日后被扭送官府;怕被强驱攻城。

授予俘虏们刘字大旗,俘虏们就知道自己已成义军一员,忧虑去了大半。

刘备竟然还记得当初这个授旗过程,李孟羲自己都不记得了。

趁天未晚,刘备匆匆去做旗帜了。

旗帜好做,旗杆随便找断的枪杆或者木棍就可以。

旗面不用棍子,两张旗,中间对裁,一边【弓】,一边【e】,正好,两面旗帜,一面一裁就有两个尾巴,一面三个尾巴,正好用这尾巴往旗杆上绑。

这是上次做旗帜的时候,李孟羲发明的方法,很巧妙。

一万四千人,按百人一队旗,需旗一百四十。

数量不少,天快黑了,为做的快些,众人都帮忙,扯布的扯布,剪布的剪布,绑的绑,不久,旗帜草草做完,天黑了。

要一劳永逸的把问题解决掉,夜幕刚落下,战兵们押着俘虏集合。

而后,火把通明之中,刘玄德给黄巾训话。

大致意思是,一会儿发旗号,领了旗号,也就是义军了,不再是俘虏了,日后有功同领赏。

训完话,刘备下令把旗号分发众人。

旗号一面面发下去之后。

刘备又道,既为义军一员,有一口吃的,绝不会饿着大家,待黄巾打完,到时愿留军者,可留军,不愿者,允其归乡。

这么明说,分别是为了打消俘虏怕万一粮不够,怕被坑杀,怕日后被扭送官府,这两方面的顾虑。

很快,授旗完了。

把旗帜交给俘虏们,很明显,过了今夜,明天俘虏们都不记得到底是哪个百人队了,再过几天,拿旗帜的俘虏会把旗帜扯了,布藏起自己用,旗帜将一根不剩,根本起不到标识和御众的作用。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