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虎符

“来了来了,今年怎么这么早?”

“嗨,今年过年后祭祖,各洲刺史大多都要回京。现在不做好,到时候也没时间啊!”

“也是,我都给忘了。”

“那我放哪里?”

“就放院子……”老万回头看到院子里堆满了的卷宗,“算了,这边还有个不用了的老柴房,先放那里吧。”

“行。”

段萧生走出了院子来,看到了外面板车上拉着的洲志。

“段大人。”

“这是什么?”

“这是每年各洲上报的洲志,待会儿我就得收集归档。”

段萧生这才想起来,刚才他一直看的都是县志,这洲志还没去找。

“把苏洲的给我看一下,嗯,还有沿途的几个洲的也找一下。”

老万赶紧给翻了出来,交给了段萧生。段萧生拿到苏洲洲志后,又走了回去。

这时候,负责运送的小厮才开口问道:“老万,这谁啊?这么嚣张?”

“我的小祖宗,你可给我小声点。人家是钦差!”

这人看见一向“稳如泰山”的老万都如此惊恐,瞬间就明白了,这绝对是自己惹不起的人。刚才还看着那人没有官服、年纪又不大,以为就是个小官什么的。现在才反应过来,希望对方没听见自己的嘀咕吧!

段萧生当然听见了,但是他现在并没有心思管其他的。刚才他看着县志,刚发现有点不对劲,胸口处就传来了一阵令人心颤的悸动。

段萧生表面不露声色,内心中却卷起了惊涛骇浪。那个位置放的是自己之前取回来的那枚“棋子”!

多宝道君留言说过,所有的“棋子”都意味着那位远古大能的一次布局。当时他得到棋子消息后,就以为应该是周家冲和乌神宗这一事件。

可是现在看来,难道并不是?或者说当初的事件没有结束,现在只是延续?那是不是说明,武威侯被诬陷一事有乌神宗的参与?

可能的情况太多,段萧生暂时也得不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唯一知道的就是,似乎刚才运回来的这一车洲志,里面肯定有线索。

段萧生将刚才看到一半的东西先做了个标记给收了起来,重新将苏洲的洲志放到面前的桌子上。

洲志跟县志有很大不同,县志内事情大多较为琐碎。大到一县财政的运作,小到街坊邻里吵架惊动捕快,什么事情都要记录。所以要在这里面找到需要的东西,那是相当困难的。

而洲志由于时常还会被吏部、户部等查询,所以规范程度首先就高出了一个台阶。另外,其中记载的也都是一些“大事”,尤其突显各洲刺史当年功绩情况。

段萧生翻看了苏洲的洲志,当前第一页就是本洲各郡县的官员名录,以及当年发生过的变动情况。这些东西县志里有倒是有,就是记录的很简略,并且格式也不一样,没有现在看起来这么标准。

“苏洲刺史:曹佳伟,任期十三年七个月

淮陵郡郡守:廖国海,任期九年六个月

义安郡郡守:郭鸿博,任期九年六个月

临海郡郡守:牟仁忠,任期九年六个月

泛海郡郡守:柴玉河,任期九年六个月

……”

段萧生以为自己看错了,于是翻过来又看了一遍,确认自己没眼花。然后,他又翻出了各县知县的名录,没错,仍旧是有一半都是“九年六个月”!

这是怎么回事,在这一个月内,苏洲上上下下的各郡县官员调换了一大半?

如果是开年之时,有部分官员调动,那还算是正常,但也不可能同时调换这么多。如果真的这么干,那全都是不熟悉的人上任,这不得全乱套了吗?

而且,“九年六个月”之前,那就是元历十年六月,这也不是开年时分,各地官员调动频繁的时候啊!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万主簿,你可知晓,元历十年六月,苏洲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老万先是一惊,然后迅速的低下了头来,说道:“下官并不知晓。”

段萧生皱了下眉头,这老万明显是知道什么,却不说出来。难道刚才自己吓唬他的那几下也不起作用了?

“嘿嘿,段公子。”钟云亮开口道,“这事你就不用麻烦万主簿了,他是不敢说的。”

“哦?这么说来,钟先生莫非知道原委。”

“不仅在下知道,只要是十年前在京城的人,应该都知道吧!”

“京城?”段萧生陷入了思考,不是苏洲吗?

“元历十年九月,我们当朝宰相庞大人上任了,并且于此同时,上任宰相顾文武大人被查出贪赃枉法。这事当时闹得还挺大的,京中小一半的官员都涉及到了。”

段萧生大致能想到了,这应该是一次朝中党派倾轧吧。上一任宰相倒台,以其为首的一大波人都收到了牵连,剩下的人估摸着就是能活下来都得烧高香了吧。

“这么说来,苏洲这些官员都是从京城贬下来的?”

“要说贬,那应该可以算是。不过嘛,咳咳……”

钟云亮咳嗽了两声,老万很有眼力见的关上了房门。本来他也想退出去,却被钟云亮给拦住了。他眼泪都快出来了,这种事听多了可是会没命的!

“当年在下也还年幼,很多事情都是后来才知晓的。顾文武大人的倒台,牵连特别大,诱因似乎是因为一个藩国贡品被截留了大半。当然,事后再来考虑这些也没有必要了。在下想说的是,这一案其实是有预兆的。

“当时,京中各大衙门里,属于顾大人的一派中,有那么些人不知从何处得来了消息,说是此劫顾大人必定撑不过去。当时不相信的人占据大多数,毕竟一位在位快二十年的宰辅大人,怎么可能说倒就倒。而另一小部分人,则是深信不疑。

“也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办法,全都调离了京城。事后虽说还是被查到了,但他们也算是壮士断腕,把大多数尾巴都解决了。在付出了一定代价后,安稳的活了下来。甚至还有个一官半职在身。”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前任宰辅派系的?”

“是的,就是他们最后当了叛徒。哦,现在应该叫‘弃暗投明’,嘿嘿!”

段萧生盯着面前官员名录上,一长串的“九年六个月”,默默思考了一会儿。

“他们都是在元历十年六月份调到苏洲任职的。但是这么大范围的人员调动,不会引起人们注意吗?”

“不可能,应该说肯定会被注意到。而且当时顾党和庞党正打的不可开交,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当做众矢之的。”

“所以说……”

“所以说有人在帮他们作掩护,而且这人的势力大到了两边都不得不退步!”钟云亮帮段萧生补充了他心中所想。

“万主簿,当年这调令,吏部可有记载?”

“这个,下官就……”

“万主簿,你可想清楚了再回答。”

老万咽了口口水,艰难的开口道:“段大人,下官确实知晓一些事情,但请您不要对外声张是下官说的。”

“嗯,你放心。不会有人知道的!”

“唉,多谢段大人了。当年的事情,我吏部其实也有所牵连。当时涉及到调令的,大概有一百多人。他们大多分到了苏洲和湘洲,然后其他的人调往了全国各地。

“这么大的调动,不可能绕过顾党和庞党。实际上,在调令下发的前一天,就有人想要来干预了。可是兵部来了个人,把这事情给压下来了。”

“兵部?”段萧生怀疑自己听错了,“兵部什么时候能管到吏部了?”

“兵部自然是不行,可是兵部来的人,带来了一块牌子,让所有人闭嘴了。”

牌子?金牌?难道是成德帝的命令?这不合理啊?

“下官也没见过那块牌子,只是听当时负责斟茶的小厮说,那块牌子上画着一只老虎头。”

虎符!?

兵部的人怎么可能有虎符?

那是只有领军的镇国大将军才会有的!

也就是说,只有武威侯才有。

不对,除了镇北军,齐国境内还有一支军队,靖西军!

四皇子手里也有一块虎符!

“大人,除此之外,下官就一概不知了。”

老万现在战战兢兢的,感觉苍老了好几岁。

突然间,段萧生想起了什么,他开始翻找其他洲的洲志,专门找那些任期“九年六个月”的知县。

然后,再和之前翻找出来的,自祁连城至周家冲一路上可能会经过的郡县比对。这么一比对,就把可能的路径给缩减到了两条。

接着,段萧生估算着走这条路,理论上经过各县城的时间,翻到那一页的进出城税收记录。

原来大海捞针一般的翻阅,自然是很难看到一些细节。现在把可能有问题的地方一个个全部都罗列出来后,段萧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违和的地方。

一半以上的县志都被修改过!

这种修改还很有新意,每一本都用的不同方式。

有的是直接涂黑;有的伪装成被耗子咬了个洞;有的是将一页全部撕掉,但是这会导致前后语句不连贯。这些都还是比较简单的方法,另外的方法,不仔细看还真的是不容易发现。

比如这一本,估计是将这整本书册都给拆开,然后替换了其中一页。为保证前后语序连贯,硬是通过扩大了这一页字与字的间距,把一条记录给掩盖掉。只不过,因为二次装订时,产生了两道印记,这才让段萧生确认,确实被改过。

总而言之,这些县志看起来不像是被送来京城后才被修改的,更像是各个知县得到了什么命令,统一改掉了这部分的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