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谋略”上

段萧生没有回复,算是默认了宋老六的猜测。

“那几位这齐聚京城,难道是为了京城明年的开年祭祖。山上可是对齐国有什么意见了?也不对,山上对齐国有意见也不应该这么早……或者说,没必要这么晚?”

说着说着,宋老六声音越来越小,仿佛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紧接着,他一下子又坐了起来,满脸惊恐的说道:“我刚才不是在腹诽仙门啊。我,我,我只是喝多了!对,我喝多了。我自罚三杯!”

说是自罚三杯,宋老六抓起一个酒壶就往自己嘴里灌了。就不知道他是真的在自罚,还是单纯的想要喝酒。

段萧生和司婷很隐晦的互相看了一眼,嗯,别的不知道,这人确实是喝多了。

“刚才听到几位在那里说司小姐很擅长推演?”

一杯酒下肚,宋老六那疯疯癫癫的样子又消失了,转过头来谈起了别的事。就仿佛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

“呃,也没有吧!就是见得比较多了。”司婷难得谦虚一回。不过也没办法,她爹麾下的人各个都是能人,她可不敢瞎逞能。

“想来司姑娘自幼军伍中长大,对这行军作战一道比起我等是要强过不少了!”宋老六点了点头。

司婷回想了一下刚才那几个菜鸡互啄的场景,嗯,优势很大。

“还行吧,这些考生主要是没怎么见过血。”

“放屁!”

只见刚才在旁边沙盘边上推演的几个人气势汹汹的走了过来,打断了司婷几人的交流。

“你说你个小女娃,别人恭维你几句,你就当真了?还有你个无耻匪类,巴结别人也不能诋毁我们读书人的名誉。你,你真是枉读圣贤书!”说着就吹胡子瞪眼的,就要把自己给背过气去了。

宋老六不急不忙的站起身来,只是这摇摇晃晃的总感觉下一刻就要摔倒一样。

“在下又,嗝,又有哪点说错了?”

宋老六这一口酒气喷到对面脸上,对方闻着这股恶臭就快要吐出来了。

“你,你离我远点儿,真是太臭了。”

当头那人往后躲了几步,反倒让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站了出来。

“这位姑娘,你说我们少了血气,那姑娘你又见过多少?”

这个年轻人也不发憷,刚出来就颠倒是非。司婷明明说的是“没见过血”,是指他们没有上过战场。而他则换成了“血气”,让刚围过来看热闹的人就以为司婷是在骂读书人没有“血性”。一句话下来,只改动一个字,本来两边都能解释的通,却让所有人都误会了。

这时候,要是司婷一解释,就会被认为退缩。先不说其他人相信的有多少,接下来所有的节奏都会掌握到那个年轻人手中。这也是他常用的手段,这般计策已经帮了他不知多少次。

段萧生听出来了不对劲,正在思考怎么帮司婷解局。结果司婷这个愣头青,一点都没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直接就怼了回去。

“也不算多吧,每年秋收后、开春前,都要打一仗。我跟着打了六年,一般每次都要死个几百号人吧!”

“六年!”那年轻人声音略微有些变形,“敢问姑娘芳龄几何?”

他一时间有点害怕自己遇到了一个能返老还童的老妖怪!

“我啊?这过年就十五了。”

十四岁,跟着打了六年仗!她八岁就开始打仗了?那个年轻人脑子里再大声的怒吼:这不可能!但是同时,理智告诉自己,从对方的神情、动作上来看,她说的都是真的。

年轻人不知道的是,司婷前面四年多都是在寻仙派度过的,所以,她真正第一次上战场时,是四岁!

周围的人都被镇住了,他们说白了就是一些书生。虽然已经交钱锻体过了,但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稚童手里突然拿到了一把神兵利器,空有一身的本事,却半点都发挥不出来。即使司婷没进寻仙派的五年前,也不是这些人能打过的。

年轻人有点哑火了,满脑子的计策都使不出来。以往与他结交的都是京城里的名家子弟,这突然间跑出来一个小姑娘,结果似乎是一个隐藏的杀神。这就跟一只绵羊耀武扬威的跟新来的小羊说着羊圈里的规矩,结果人家掀开羊皮后露出了底下的狼牙一般可笑。

“那,那又怎么样?打仗多,就一定打得好吗?”

年轻人后面一个同伴突然冒了句话来,这一下子让年轻人打开了思路。

“对,打仗多无非就是功夫好,境界高!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兵法,怎么说也不是一介武夫能比的。”

旁边的众人这才稍微缓了一点过来。对啊,打仗不是说谁能打就能打赢的,得有策略。人多怎么打,人少怎么打,这可都是有大学问的!

他们虽然也觉得钻研“谋略”的人不怎么样,但毕竟都是读书人的内部纷争。这时候一个外人到来,当然是搁置争议,一致对外了!

“武夫?我?”司婷也被逗乐了,“好好好,我就是个武夫。那又怎么样?”

“你,你个武夫不配谈兵法!”

“我不配谈兵法这点我认了,毕竟他们商量的时候也不怎么愿意带我。可是你们这群没上过战场的人,就更不配了。”

“我们配不配,那就不是你说了能算的了。”

稳了!那个年轻人心中一声吼!

这个小姑娘估计就是那种天生的武学奇才,七八岁就能以一当十那种。可是没听到吗,人家商量怎么打仗的时候都没带她。光凭在战场上的冲杀经验,可说不过他们这群熟读兵书的“军师”。

过强的胜负欲蒙蔽了这个年轻人的双眼,司婷刚才说的是“不愿意带我”,但是实际上,每次司婷都厚着脸皮凑了进去。灵智早开的她,即便没有完全听懂,耳濡目染下查漏补缺的能力还是锻炼了出来。

“小姑娘,你说比我们强,可不能光凭嘴上说的。”

“哦?什么意思?”

“就拿我们刚才说的来举例,刚才我们讨论的用三百兵力对阵三千骑兵,守城三天。你看行不行!”

“让我来可以,你不行!”

“怎么就我不行,你却行了?”年轻人强忍着怒火。

“你说说你准备怎么守?”

“三天时间,安排探子日夜守候。前期依托五门大炮防守,只打退地方的攻城器械,同时紧急调用城内民夫上城协助防守。

“弹药数量有限,预计能勉强抵挡一天左右的进攻。然后城内大概有三千百姓,青壮年大概有一千,全部征集起来后与三百守军一同守城。城内各种箭矢、礌石齐备,两天时间怎么都能守住。”

那名青年将刚才几人商讨的计策粗略讲了一遍,因为是集结了众人的智慧,自然是考虑的比较详细。无论司婷从何处反驳,他相信自己都能很好的还击。

“这是你的办法?”司婷一脸的不敢相信。

“怎么了?哑口无言了吧!”

“不是,我在想,要是我敢这么答,我老爹估计得杀了我。”

“你,你什么意思?只会逞口舌之辩吗?”

“等会儿啊,我理一理,怎么跟你说呢!”想要反驳的地方太多,司婷反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了。

“从头开始吧。你说用五门炮,六十发弹药阻挡敌军一天。那你知道城上是守城专用的牛头炮,还是镇北军常备的虎头炮吗?”

“这……”

司婷没给那人回答的机会,继续说道:“牛头炮发炮间隔在五十息左右,用的是最大口径的弹药,各城为保证弹药不误击发,基本都是用的实心弹,火药都是临时添加的。虎头炮发炮间隔最短在二十息,弹药口径小两号,具有各种变种弹药,比如爆炸弹和火油弹等。

“敌军攻城,实心弹不太好用,最好是火油弹,能有效阻击敌军攻城器械行进。但是防守至少三面的进攻,五门火炮如何能够,更不用说只有六十发弹药。即使是最优秀的炮营指挥,也无法坚持超过一个时辰。我倒想问问你,你这个阻敌一天是怎么来的?”

“我……”原本以为司婷就是个土憨憨,结果这张口就来一大堆的详细作战数据,年轻人一下子被她给说懵了。

“这,这十年前连云城,顾将军就依靠十门大炮,两百发弹药守城半月。我这六十发弹药守城一天怎么就不行了?”

“呵,史书还背的挺清楚啊!那你怎么没想想当时是个什么季节?”

“不是秋收后吗?”

“对呀,你也知道是秋收。连云城地处塞北西部,毗邻雪山,冬季一般都是大雪封山。当年入冬更早,秋收刚过,连云城地带就下起了大雪,蛮族人困马乏,战斗力就削减了三成有余。

“再加上,连云城地处两山之间,敌军只有一面可以进攻,防守压力自然小了不少。而且,顾将军的两百发弹药并没有浪费在敌军部队上,而是全部打到了对方的攻城塔楼和投石机上,这才让对方只能用士兵的命来填上城墙的差距。

“可这一仗是在夏季啊,这个时候正是水草最为丰美的时候。这时候没有守城士兵,光靠大炮,连云城半天都守不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