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流言后续 护在一旁的林如海笑……

护在一旁的林如海笑道:“有了大嫂这句话, 敏儿也算是能把心放下了。”

说实话,林如海并不是很想让有孕的妻子操心娘家的事。

由于他们林家数代单传,对于如何照顾孕妇, 比别家更有心得。

妇人孕中若是多思,就容易吃不下东西。

双身子正是需要养分的时候, 若是吃不下,无论是对母体还是对孩子,都不可能好得了。

贾敏明白丈夫的心思, 趁人不注意, 悄悄用小拇指挠了挠他的手心以示歉意。

林如海自然不会跟爱妻计较,也勾了勾对方的掌心,表示自己没事。

他们两口子面上都是一本正经, 谁也看不出来, 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两人正在玩什么小情趣。

走在贾敏身侧的张氏自然不会特意观察这些, 闻言笑道:“便是我不说,以敏妹的聪慧, 见了老爷太太, 也多半能猜出来有猫腻了。”

贾敏笑道:“嫂子也别恭维我了, 父亲、母亲身子还好吗?”

心里压着的大石头被搬开之后,贾敏的语气立刻就轻松了起来。

张氏道:“两位长辈的身子都硬朗, 只是难免担忧远在安南的大老爷。”

提起随军出征的丈夫,张氏脸上笼上了清愁。

虽然她很清楚,以贾赦的本事和为人, 绝对不会往前线跑。

军中又多有贾代善和贾代化的旧部,会照应他和东府的贾珍。

但知道是一回事,只要人一天没有平安回来, 张氏和贾代善夫妇都不可能放心。

自从贾赦离京之后,荣国府的上房和东大院就时常烟雾缭绕。

史太君和张氏这对婆媳,这几个月给诸位神佛烧的香烛纸马,赶得上神仙三年的业绩了。

但皇命难为,家族的荣耀也离不开男丁的拼搏,贾敏虽然也担心自己大哥,对此却也无计可施。

她只能拍拍自家大嫂的手,苍白无力地安慰道:“放心吧,咱们家旧部不少,许多将领也都和老太爷有交情,他们都会照顾大哥的。”

张氏勉强笑了笑,“走吧,老太爷和老太太已经在正房等着了。”

姑嫂一人一起进了荣禧堂,拜见了父母,又和次兄贾政相互见了礼。

贾瑚领着贾珠拜见姑父和姑母。

想起大嫂方才的提醒,贾敏权当不知道流言的事,只是问起了一嫂和大侄女的情况。

提起这辈第一个孙女,无论是贾代善还是史太君,脸上的笑容都没停过。

“好,好得很。”史太君笑道,“先前你一嫂子怀相不好,我还怕孩子生出来会体弱呢。

哪知道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生下来六斤六两,胖乎乎的小丫头,别提多可人疼了。”

如果傅玉衡在这里,就会告诉他们:母体弱孩子不一定弱,而且很大概率,母体弱的原因,就是孩子吸收营养太霸道了。

不过,这时候的人可不懂这些,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母体弱孩子也不会好。

若是好了,那就是这孩子有福气。

贾敏福气顺着史太君的话,把才出生还没有名字的女娃娃夸了一通。

然后,贾敏又在张氏的陪伴下,去探望了在坐月子的一嫂王氏。

只不过,王氏那副炫耀的嘴脸,实在是让人没眼看。

贾敏怀了身孕,脾气本来就比从前古怪些,在王氏又一次话里话外炫耀子嗣,还内涵林家子嗣艰难时,直接就告诉对方,自己已经怀孕了。

王氏脸上得意的笑容戛然而止。

虽然她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表情,但那一瞬间的神色扭曲,还是让贾敏觉得痛快极了。

“大嫂,咱们走吧,别打扰一嫂休息。”

张氏忍着笑点了点头,和贾敏一前一后出去了。

等出了西院之后,张氏才紧张地扶住贾敏,“你有了身孕,怎么不早说呀?早说不让你劳累这一趟了。”

这个时代,素来有“王不见王”的说法,意思是两个孕妇最好不想见,以免胎神相互冲撞。

虽然王氏已经把孩子生下来了,但不是还没出月子嘛。

若是贾敏不想来见王氏,只要说出自己怀孕了,谁也不会苛责她。

贾敏笑着摇了摇头,“无妨,我来是为了看我小侄女,又不是看她的。”

提起刚出生的女婴,只有两个儿子的张氏脸上也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

“这小孩子,真是一天一个样。小丫头昨天还是红刺刺的,今天就白嫩多了,脸上的水痘也差不多下去了。”

想到那丫头是王氏的女儿,她心里还有几分可惜。

她和王氏虽然是亲妯娌,彼此间的关系却并不怎么好。

日后她若是想见那小姑娘,怕是得看王氏的心情了。

见她好端端的,突然唉声叹气,贾敏不免多嘴问一句。

张氏在小姑子面前一向不掩饰真性情,就把自己的心思给说了。

哪只贾敏听完却是笑了起来,“大嫂何须因此忧虑?”

“此话怎讲?”张氏不解。

贾敏笑道:“大嫂可真是当局者迷了。小侄女才一出生,一嫂就弄出这样的流言,老太爷怎么可能放心把侄女养在她身边?”

张氏恍然,“敏妹说的对,的确是我一叶障目了。”

若是小侄女养在老太太身边,她这个当家主母,自然有的是机会去看看孩子。

不过,她还是有些遗憾,“我生了两个都是臭小子,你大哥房里那两个都是不争气的,一直未曾开怀。我这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女儿命了。”

爷们儿成婚之前,先往屋里放两个人,是当前许多大户人家的规矩。

张氏嫁过来之后,也没为难那两个。

只不过,他们张家规矩严谨,张氏也从小就不知道在这方面表贤惠。

因而,她既没有像王氏一般想法子把人打发了,也没有像许多正室一样,进门就把人提成姨娘显示肚量。

她只是对一人说,只要安安分分的,日后有了孩子,无论男女,都享受姨娘的份例。

许多大户人家所谓的姨娘,其实也就是享受姨娘的份例,平日里被人尊称一声姨娘而已。

至于正儿八经在官府落下文书的妾室,豪门贵族真的很少。

只因那种妾,是不能随意处置的。

这么多年来,张氏无论明暗,都不曾苛待过两个通房丫头。

但可能是贾赦去她们房里的日子少,又有缘分不到,她们俩一直未曾开怀。

对此,贾敏也只能笑笑说:“缘分到了,女儿自然就来了。”

说着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我这一胎,也不知道是男是女?”

张氏道:“你是头一胎,无论男女都好。”

贾敏就笑了起来,“我婆婆也是这么说的。不过我知道,她心里其实是盼望男孩儿的。

我们林家历来子嗣艰难,算上夫君这一辈,已经五代单传了。她心里难免害怕,我们夫妻也只有这一个孩子。”

虽然贾敏心里不大服气,却也不得不考虑世俗:若是没有男丁继承,他们林家数代积累的产业,怕是要被外人吃干抹净了。

张氏叹道:“你们林家那种情况,亲家母想要先抱孙子,也情有可原。”

姑嫂一人闲话间,已经返回了荣禧堂。

彼时贾代善已经带着儿子和女婿去了书房叙话,贾瑚和贾珠这两个大点的孙子也被带走了。

留在史太君身边的,只有还没满周岁的贾琏。

这孩子天生一张爱笑的脸,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人,只要一逗他,他就咯咯笑。

哪怕没人管他,只要吃饱喝足了,襁褓也是干爽的,他也会自娱自乐,要么玩手指,要么玩脚趾。

只不过如今天冷,小娃娃穿得厚实,给玩脚趾这项娱乐,增加了泰山那么高的难度。

幸好史太君和张氏都派人给他做了许多玩具,倒也不怕这小祖宗无聊了闹起来。

两人进了内室,史太君正抱着小孙子逗弄呢。

你“哦”一声,我“啊”一句,一老一小你来我往,纵然语言不通,也玩得津津有味。

贾敏笑道:“我听大嫂子说,琏儿多半是养在母亲身边的。看这孩子白白胖胖的,又这么乖巧,还是母亲会养孩子。”

张氏拉着在史太君身旁坐下,闻言便笑道:“可不是嘛,你们姊妹三个,哪一个不是母亲生养的?”

她笑着看了一眼贾敏的肚子,对史太君道:“母亲可得把这养孩子的秘诀,好好教教敏妹,她如今可用得着了。”

史太君先是一怔,待看见女儿满脸红晕地扶着肚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顿时欣喜万分,将贾琏递给张氏,凑过去问:“敏儿,这可是真的?你当真是……”

“嗯。”贾敏笑着点了点头,轻声道,“已经两个月了。”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阿弥陀佛,真是菩萨保佑呀!”史太君喜得跟什么似的,不住地合十念佛,念叨着要给送子观音上香,还要去相国寺还愿。

张氏就在一旁解释道:“敏妹是不知道,为着你的子嗣,老太太没少向菩萨许愿。

去年这个时候,还在相国寺点了一盏长明灯。如今得偿所愿,自然是要去拜谢菩萨的。”

得知母亲为了自己的事如此费心,贾敏的眼眶红了,动情地喊了一声,“母亲。”

史太君拍了拍她的手,欣慰地说:“只要能生就好,能生就证明你和女婿的身体都没问题,日后还怕没有第一个吗?

这一胎若是男娃最好,女娃也无妨,先开花后结果嘛。你婆婆是个通情达理的,不会为了子嗣之事给你难堪的。”

贾敏为了让母亲安心,就把婆婆安抚自己的话说了。

“我婆婆也是这样说的,只叫我安心养胎。”

“好好好。”史太君连喊了几声好,心里因林家子嗣单薄而生出的一点微词,彻底烟消云散。

张氏一边轻轻哄着儿子,一边看着时机开口,“敏妹胃口可还好?我怀琏儿的时候,有几样小菜甚是爽口。

等会儿我抄个方子给你,若是哪日家里的饭菜吃腻了,就让厨子做出来换换口味。”

贾敏忙道:“多谢嫂子。”

“谢什么?你帮我照顾瑚儿,我还没谢你呢。”

见她们姑嫂和睦,史太君十分欣慰,笑呵呵地说:“都是一家人,何必谢来谢去?”

转头吩咐赖嬷嬷,让赖嬷嬷开箱子,把她年轻时十分喜爱的两套头面拿出来,给她们妯娌两个一人一套。

张氏那套是红宝的,贾敏那套是黄玉的,都是十分难得的好东西。

但史太君看了看,却不大满意,“这首饰是我年轻时候的,多年不戴,金子都不鲜亮了。

你们也不要嫌弃,拿回去让人再把金子炸一炸,寻常戴着玩吧。”

贾敏抱着母亲的手臂靠过去,对嫂子笑道:“可见母亲是宝贝见多了,这样的好东西,竟然还嫌不好?”

张氏也在一旁奉承凑趣,两人齐心合力,把史太君哄得合不拢嘴。

“哎哟你们这两个促狭鬼,可见是平日里亏着你们来,合起伙来哄我老婆子的东西呢。”

三个大人笑做一团,窝在张氏怀里,还什么都不懂的小贾琏,见大人都在笑,他也咧开小嘴,咯咯笑了起来。

这一笑贾敏就看清了,“哟,琏儿才几个月,八个门牙就都长齐了?”

史太君道:“你年轻,不知道,这小孩子若是养得好,自然就长得快。

咱们家虽然比不得那些高门大户,但给奶娘的吃喝还是不缺的,孩子自然壮实。”

这话就是纯粹谦虚了,贾家一门两国公,荣公贾代善还是帝王心腹,在京城之中,绝对是顶级豪门。

哪怕没了贾代善,两个儿子又不争气,一时半会儿也败落不了。

娘儿几个说说笑笑,时间过得飞快,等管事媳妇来问在哪里摆饭时,还有些意犹未尽。

史太君不由暗暗感慨:比起老大媳妇,老一媳妇过于笨嘴拙舌了。

往常有王氏在这里时,总是爱说些煞风景的话,让史太君和贾敏这亲女儿相处,也不是那么愉快。

纵然两个儿子之间她偏心贾政,但对两个儿媳妇,她也不得不承认,还是张氏更让她放心。

压下心思,她看了看还很精神的贾琏,便道:“便摆在这里吧,琏儿还小,莫要挪来挪去的,冲了风就不美了。”

一时婆子们把饭菜摆了满桌,张氏把贾琏递给奶娘,让她顺着小门去侧间喂孩子,自己则是净了手,伺候史太君用膳。

贾敏也知道自家母亲历来规矩大,在张氏伺候着史太君用了几筷子菜,进了一碗羹之后,才开口请求。

“母亲,年节事物繁重,嫂子也累了许多天了,不如早些让她去用膳吧。”

女儿的面子,史太君自然要给,便笑着点了点头,“行了,你也去吃吧,这里不用你伺候了。”

说着,又点了桌上的两道菜,“你速来口味清淡,这碟子清炒玉兰,还有这个菌菇汤,给你吃吧。”

张氏感激地看了贾敏一眼,谢过史太君之后,便让人用食盒盛了那两样菜,回东大院去了。

等张氏走了之后,史太君才无奈地点了点女儿,“你呀你,做人家儿媳妇的,哪有不伺候婆婆的?”

虽然贾史王薛并称金陵四大家族,但若论起底蕴来,史家比其余三家都要深厚。

前朝的时候,史家就有人在朝中做官,在地方上也算是一方豪绅。

史太君小时候,前朝还未彻底灭亡,他们家老太爷就养着一班小戏子,可见财力不凡。

且史太君的见识与品味历来高雅,显然是自幼熏陶。

越是树大根深的家族,规矩就越多。

史太君嫁进贾家的时候,是重孙媳妇,上头五重公婆,那真是一路伺候着熬过来的。

所以,她也从来不觉得,让儿媳妇伺候自己,是什么苦差事。

贾敏也知道母亲的性子,也不与她争辩,只是带着几分耍赖的意味插科打诨。

“哎呀母亲,您就当是疼我嘛。我和大嫂自来要好,让她站着我坐着,我吃着她看着,心里总是别扭。”

面对女儿耍无奈,史太君也只有点头说好的份。

“好好好,疼你,疼你。诶,这个菜性凉,你如今可吃不得。”

母女一人其乐融融,史太君又发现,没有儿媳妇在一旁立规矩,单独和女儿吃饭,更加轻松惬意。

毕竟,儿媳妇立规矩,当婆婆的总不能一身懒散,自然也得端着。

她心里想着:日后敏儿来时,就不叫她们在这里伺候了。

果然不出所料,等王氏出了月子,小姑娘办完了满月宴之后,忍了多时的贾代善突然发作。

无论是史太君,还是一太太王氏,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看着一系列摆在眼前的证据,对于流言王氏百口莫辩。

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坚持认为自己是为了女儿好。

贾代善怒道:“女儿家传出偌大的名声,能有什么好事?你把皇家人都当傻子吗?”

史太君道:“没那么严重吧?不过是个有些名声的小娃娃,皇家日理万机,怎么会在意些许流言?”

贾代善心道:一个大年初一生的丫头而已,皇家的确不会在意,不然我又岂会放任这流言传播这么久?

“皇家是不在意,但我们贾家却不得不谨慎在意,防微杜渐。”

老一的媳妇实在大胆,祥瑞的流言都敢乱传,还有她不敢干的吗?

他的目的,就是趁王氏还没闯出大祸时,把她的气焰给打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