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大的封赏(求收藏!鲜花)

听得贾靖说自己有办法,心焦火燎的一众人都把目光聚向了贾靖。

贾靖向岳裴请示道:

“我有办法,但是需要调动三五百将士。”

岳裴听了着急的喊道:

“你要是有办法,别说三五百,就是三五千,都任你调遣。”

得了岳裴的允许,贾靖立刻调派三百士兵,手拿修筑工事的铁锹、铁铲往山涧而去。

见三百人有些稀疏,又增调二百人,一行五百人手拿工具进入山涧。

在贾靖的指挥下,五百士兵立刻从巨石的底部开始挖掘淤泥。

虽然大雨滂沱,可士兵们一刻不敢松懈,个个卖力的挥舞着铁铲,挖掘巨石下方的淤泥。

约莫挖了一两个时辰,在巨石后面的山涧里,渐渐挖出了一个硕大的坑。

贾靖比划着坑的大小,挖到约莫和巨石一般大小的时候,才让大家停手。

当巨坑挖出来的时候,诸葛明眼前一亮,仿佛想通了贾靖为何要这么做。

不由得从打心底发出一声赞叹:

“好聪明的家伙!”

一旁的岳裴和黄天朗也渐渐的看明白了贾靖的用意,如梦似醒般的连连赞叹:

“果然是个妙计!”

巨坑挖好,遣退了大部分士兵,只留百十来人继续在巨石的底部深挖。

直到巨石开始有摇晃的迹象,便立刻遣退所有士兵。

找来军中最粗的绳索,派人爬上高处,将绳索一端套在巨石的顶端,另一端扔给站在下游的一众孔武有力的士兵。

山上泉水“哗哗”的冲击在巨石上,贾靖指挥着一众士兵像拔河似得使劲拽拉绳索。

巨石底部本就被挖空开始摇晃,巨石的另一面又有泉水从上而下冲击的力量,再加上下游的一众士兵拽着绳索开始发力。

不一会儿,巨大的石头便摇摇晃晃的向后倒去,不偏不倚,倒在刚刚挖的大坑里。

巨石往下一倒,整个山涧立刻被疏通,聚集的雨水又流入山涧,不再外溢。

大雨里,一众官兵欢呼雀跃,顾不得浑身湿透,把贾靖高高的举起,抛向空中,掉下来接住又再向上抛。

豆大的雨滴打在脸上,可贾靖一点也不觉得疼,心情就像那流入山涧的泉水般畅快淋漓。

云卷云舒,秋去冬来。

当冬天的西北风“呼呼”刮起来的时候。

从山那边的南疆,陆陆续续有百姓前来归降。

当第一场冬雪覆盖大地的时候,秋日组建的村庄已经住满了归降的南疆百姓。

冬去春来,归降的南疆百姓已适应了这边的安详生活,甚至只恨没有早来。

这里的百姓都集中生活,有热闹的集市,有书声琅琅的学堂,还有药草飘香的药房。

一切的一切,都远比在山林中靠天吃饭安稳得多。

下山前来归降的百姓越来越多,又不得不继续扩建村庄以容纳更多的归降百姓。

一封封捷报陆续传至京城。

南疆已有三千人归降...

南疆又增三千人,总共六千人归降......

南疆归降人数增至三万人......

......

明亮的御书房,须发花白的皇上正端坐聆听捷报。

捷报读完,满心欢喜的皇上抚摸着花白的胡须,十分关心的询问读信人:

“捷报频传固然欢喜,可有我皇儿家书?”

“启禀陛下,今日确有七皇子家书一封。”

“哦?还不快读!不,把家书拿来,我自己看!”

看完七皇子的家书,皇上愈发欣慰,自语道:

“这么多儿女,还是老七最踏实,深入前线,屡传捷报,收复南疆指日可待呀!”

皇上激动得拿着书信的手开始颤抖:

“这老大跟他一比,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

想起令他头疼的太子,皇上又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片刻,又好像想起什么,拿起书信又看了一遍:

“对了,这贾靖是个什么来头,我皇儿对他大加赞赏,说他机智过人,谋略出众,又有雄才大略。对了,上次岳裴将军来信也说这贾靖屡立奇功来着。”

一旁的公公连忙回答:

“启禀皇上,这贾靖是荣国府贾政小妾的儿子。”

“哦?荣国府竟培养出这等优秀的人才!

赏!给我重重的赏!

什么小妾不小妾的,正室又如何?

我的老七虽不是皇后所生,他可不比皇后的儿子差!

给那贾靖的母亲也一并重重的赏!”

“是,皇上!”

~~~

荣国府。

这一日,园里的下人又开始脚步匆匆的忙碌穿梭。

母亲去世后,被父亲按母亲遗愿送来荣国府的林黛玉,拦住其中一个下人询问何事。

“朝廷来了官员宣圣旨。”

“是不是靖儿在南疆有什么消息了?”

“不知道呢,听说来了好多人。”

听这么一说,林黛玉的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生怕是贾靖在南疆遇到了什么危险。

自从来到荣国府,本以为就能见上贾靖,谁知贾靖早已被派去征战南疆。

一直担心不已的林黛玉听说贾靖有了消息,匆忙赶去前院查看情况。

还未走进前院,只听院里传来响亮的声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荣国府贾靖出征南疆,屡立奇功。

特赐黄金千两,府邸一座,奴仆二十人。

鉴贾靖身在前线,

故所赐钱财,府邸均由其母赵氏代为保管,

赵氏教子有方,特封诰命夫人。

钦此~~~”

听到这里,林黛玉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赵姨娘兴高采烈的接下了圣旨,又是开心又是欣慰。

有封赏固然开心,更开心的是儿子总算平平安安。

欣慰的是儿子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番期望。

此时此刻,一向对他们刻薄的王夫人呆呆的站立一旁,投来惊羡的目光。

往日里那些对他们母子冷言冷语的一众人,此时又突然热情的涌上前来道喜。

赵姨娘顾不得许多,流下欣慰的泪水。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