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三姨太巧送书信

朱元和二师兄走出客栈,重新的来到大街上,这时大街上人来人往。

如果当时我们没有控制住汪照明的话,也许他早就借着暗道离开了这里。

朱元不禁有些庆幸当时二师兄果断,直接冲了进去,没有给汪照明反应时间,这个看着有着忠厚外表的家伙,竟然如此奸猾。

二师兄看着朱元,低眉不语的样子,宽解道:

“本来是像领你发财的,没想到竟然得了个活的,这样也不让你失望,二师兄说到做到。说着,从怀里拿出一本书,正是那本青囊经。”

开口对朱元又说道:“本来路上发现一条野狗跟着你们,我也想试图寻找那条野狗的踪迹,没想到那条狗走着走着就暴毙了,身体化为白色火焰。我也就没有继续跟踪下去,想着这个白莲教的人可能对你们朱家有用,但看来这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这本青囊经是主管家给我的,我已经看过了。虽不是华佗金注,但大有所获,但太过贵重,请你交还给朱管家吧。”

朱元接过书,也没有客气。只是对二师兄道了一声谢。

既然都对二师兄这个等级的人有作用,也许来说对朱元更有作用,现在我严重没有安全感,能想增加一份本事,就增加一份本事。至于说,还给朱府,等自己学会了再说吧。毕竟自己不是真的朱府二公子。交上去就不可能再回到我的手里了。

但朱元还是对二师兄点头称是。并对二师兄郑重道谢。

一路步行,虽然不快,但还是最后回到了朱府。门口的两个石狮子还是万年不变的坐在那里。像是嘲笑着世人的忙忙碌碌。也不知今天怎么生出这么多感慨,也许是尔虞我诈的太多,也让自己养成了生性多疑的性格。

让朱元想起了,汉末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更让自己产生了想要自己培养势力的想法。现在时机还不太成熟,自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地盘,想大规模的培养人才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从小培养几个使唤的人,如果真成了气候,那自然是更好的。这个年代自然不缺小孩,尤其是那种没有父母生养的。虽然相对环境和平,但往往武林人士,道门修真,视百姓如蝼蚁。每日破家灭门的不胜枚举,这样培养起来的人,也更有忠诚度。只是想培养一个人的人才,所消耗的金银。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输出,看来还得把主意打到朱府上。也只有朱府是我现阶段能获得初期资金的地方。至于齐云山,是不会给自己经济上的支持的。

回到府中和二师兄分开以后,朱元独自一人来到了朱姥爷的居所,大管家已经在组织人手给姥爷用药了。朱家自然也有这方面的人才,本来这个事儿应该是朱大夫管理的。可惜朱大夫现在已经身化灰灰,自然不能再为老爷服务了。于是,大管家又从城里找到了一个相熟的用药好手。给朱姥爷用药治疗。

等朱元回去的时候,朱老爷已经用完药了。我安心在房里等候,还有在房间中一起护卫的金甲、银甲两个人。

朱元一直都很好奇,在这两副盔甲里头装的到底是什么?从来没见他们说过,但是行动与常人无异,还懂得相互配合。面罩照的怎么严不吃饭么?

其次,房间还有伺候的三姨太,这个出身不高的女人,将朱老爷视为唯一依靠,一直小心的伺候着朱老爷。也许这件事情过后,朱老爷醒来。三夫人的地位,或者心里的位置会直线提高。如果她够聪明的话,可能会有一儿半女会落在她的身下。

三姨太看朱元进来,点头对朱元示意,做了一个万福。

朱元赶忙回礼,毕竟名义上她是我的长辈。

三姨太对朱元笑了笑。开口对我感谢道:

“今日还真亏了二公子,不然恐怕妾身,就要被朱大夫杀死了。现在想想身子还是有些发软,在这里先谢过二公子的救命之恩。”

朱元连忙躬身还礼。

“你太太真是客气了,保护你和父亲是我的本分。哪里还用您说一句谢呀!之后再府上你有什么事,知会我一声,我一定会给您办的妥妥当当。”

三姨太听朱元这么一说,眉眼中的笑意多了几分。发现朱元还是很好相处的。不由得想跟我亲近亲近。毕竟朱元是老爷的儿子,她只是个姨太太。如果府中日后有我的帮衬,她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于是开口对朱元说道:

“前几天,姥爷在书房里。来了一封信件,还没有来得及拆开,我怕是什么着急的事情,就自作主张替姥爷收了起来。今天我一摸身上,竟然被我带出了书房,我想还是交给二公子你吧。免得因为姥爷不在,耽误了些什么事情。”

朱元刚想推脱。突然之间想到了什么?伸手接过范夫人递过的信件。新的还没有拆。封泥还印在上面。

朱元小心的放在怀里,又和三夫人寒暄几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朱元在房间里不停的来回踱步,桌子上就放着那封我带回来的信件。朱元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打开。但是朱元想了解朱府更多的事情,经过一番天人交战。

朱元还是将门紧紧的关住,自己小心的坐在了桌前,打开了书信。里面并没有什么暗语。只是一段简简的话。

人已接到,现安置在张家集,五日后随商队一同出发。安全。

字迹虽然简短,但我心里就是一种预感。感觉说的就是我们一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但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现在就去,现在就出发。去张家集。

最终,还是感性战胜了理性。

朱元简单的和大管家打一声招呼,说是出去办点事。一路单人匹马,不过一个时辰。就赶到了张家集。我毕竟也是安州人。可能商铺不知道,但是大概的地名还是知道。

一路急赶,不用打听也能看到在一遍有很多的马车。上面载着货物。也许这就是我找到的目标。

在二楼靠窗的位置,甚至能看出来一个小脑袋。再往外探出头来。虽然过去了八年。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孩子。正视自己的三弟,张元礼,还有几分小时候的样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