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年节

百药堂是这隆庆城最大的药房。用鼻子想,这家药房的老板也不是什么寻常人。这一点,秦冬雪在进城之前就有了心理建设。

这位刘掌柜看起来干练无比,而他的书房也如他这个人一样,收拾的干净利落。周围有散落的几味药材,随意的铺设在书架上,直接将整个书房都沾染上了一股淡淡的中药味儿。

这味道不重,但很好闻。

刘掌柜带着两人进了书房,亲自动手,给秦冬雪和张大河一人倒了杯茶,待两人都饮啜片刻后,才开口说道,“秦娘子,方才鲁大夫说你们要与我谈生意?不知,是你要与我谈,还是这位相公要与我谈?”

秦冬雪轻笑道,“刘掌柜不必纠结这个,我与我相公乃是一家人,我与你谈,和他与你谈,本是一样的。”

张大河从进来后,便直接坐在了秦冬雪身边,眉眼低垂,仿佛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哪怕是这位刘掌柜如何试探,也都没有半点反应。

刘掌柜挑眉,“也可,那秦娘子不如说说,你今日为何而来?”

秦冬雪道,“昨日机缘巧合之下,看到贵药房有一种从西域进来芳香物,我对此很感兴趣,但昨日从百药堂买回去的那些,并不够用,所以我今日来见刘掌柜,也是想问问,刘掌柜可否长期从西域帮我带此物回来?价格好商量。”

“芳香物?”刘钦言琢磨道,“难道秦娘子说的是昨日我让小厮扔掉的那堆假药?此物鲁大夫已经研究过,没有任何疗效,秦娘子不必白费功夫研究了!”

秦冬雪点头,“那也并非是假药,只能说没有治疗腹痛的疗效而已。我爱药成痴,甚至喜欢家中也保留药香。正巧家中搬了宅子,巧合遇上这芳香物后,喜爱不已,更是希望家中长期能够保持此种药香。不过这东西虽然香,但留香不久,所以我才来求刘掌柜,希望与你达成合作。”

刘钦言听罢,缓缓说道,“居然是因为这个!秦娘子的爱好果然是与众不同。”

他说完,琢磨片刻,才又开口道,“这个东西倒是不难弄,我在西域经常见到。不过价格高低不一,有些好的有些坏的,价格更是差之千里。不知秦娘子想要的是哪种?”

秦冬雪想了一下,道,“要最好的。”

刘钦言若有深意的看向她,“秦娘子可要想好了,那边此物品相最好的,大约能卖到一两银子!如此,你还是要最好的吗?”

秦冬雪毫不犹豫的点头,“自然!”

在现代,八角也有好坏之分。秦冬雪虽然不懂八角的好坏会不会影响卤菜的味道,但却知道,陈年的药材和新鲜的药材,入药的价值也会不同。

既然要买,不如就挑最好的买!

反正这卤料方子给了钱嘉遇后,总有一日会在这个世界发扬光大。到时候,竞相模仿者纷纷拔地而起,到那时,卤料的质量就是生意取胜的关键!

刘钦言思索了一下,道,“既然如此,秦娘子想要多少此物?”

秦冬雪想了想,道,“也不必太多,听说刘掌柜两个月往返一趟西域,那每次给我带回来五斤便可!”

五斤八角,对于刘钦言来说,不过是马车上多了个小小的包袱,自然对他造不成任何负担,他想也不想的答应了下来,“好,看在秦娘子的面子上,我帮你这个忙!”

秦冬雪也笑起来,多谢刘掌柜!

她也不小气,直接从口袋里拿出五两银子,放在桌案上,“听说刘掌柜过了年节就要出发前往西域,这第一笔银子,我便先付了!”

刘钦言似乎也是第一次遇到给钱如此大气的顾客,还是个女子,他挑眉看着银子,笑道,“秦娘子,果然大气!”

“过奖!”

......

从百药堂出来后,一直跟在秦冬雪身边没有说话的张大河,忽然开口道,“这个刘钦言,不可多信。”

秦冬雪一愣,转头看向他,“为何?是发现了什么吗?”

张大河看向秦冬雪,道,“此人气息不同。且,隆庆城的百药堂,并非什么举足轻重的药房,犯不着年年前往西域寻药。这位刘掌柜,借口寻得太过平常了。”

他一提醒,秦冬雪也微微皱眉,“的确如此。不过难保这位刘掌柜不是喜欢游历四方,才前往西域的呢?”

张大河看了她片刻,才道,“若是如此,也能说的过去。”

但,就怕他不是!

大邺朝地处南方,距离大西北位置的西域,可以说距离甚远。百药堂只是个小县城的小药堂,就算生意红火,也支撑不起他们掌柜日日到西域游历。

况且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大邺内政混乱,西域又是敏感地区,这般频繁前往西域,很难让人不多想。

不过张大河倒也没有跟秦冬雪明说这一层关系,只是道,“等他带回来八角后,你看一下质量如何,若是不满意,我也有法子帮你从西域弄到那东西回来!”

“你也可以?”秦冬雪震惊,“那你为何昨日不说?你说了的话,我们还来跟这刘掌柜谈什么生意!?”

张大河抿了抿唇,道,“当年参军时,曾在西域边境那边待过几载,识得一些人,不过我回乡多年,能否联系上那些人,如今我自己也不确定。”

秦冬雪:“原来如此。无妨,不必麻烦。若是这刘掌柜弄不来,我就自己去一趟西域!只要这世界上存在八角,我就一定能弄回来!”

张大河藏在袖子下的手心碾了又碾,最终还是化成一声叹息,他道,“走吧,早些回去。阿团还在家等着。”

秦冬雪笑眯眯的,走,我们回家......

......

过了冬月后,秦冬雪也迎来了自己在石岭村的第一个春节。

一大早,阿团就爬起来,从柜子里翻出之前在城里买来的红纸,兴致冲冲的拿着毛笔准备开始写字。

这是他们说好的。

过了这个春节,阿团就已经四岁了。四岁,正是学东西的好年纪,张大河也不再只单单考他的武艺,还会教他识字。

阿团对识字仿佛带着天然的兴趣,早早就缠着秦冬雪进城买了毛笔,说好了,在张大河写好今年的对联后,他要把对联上的字都给临摹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