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6 章 洞庭湖

船到了湖北,九位最高封疆大吏之一的湖广总督孙嘉淦带两湖官员迎接海棠。

随后把海棠请到了安排的一处富商别院,席间果然有鲥鱼。和弘晖坐在一起的百岁看看端上来的鲥鱼再看看这些官员,在官员们劝着动筷子的时候百岁就说:“爷不爱吃鲥鱼。”

弘晖搂着他笑了笑没说话,席上的一个官员立即说:“小爷不爱吃是不是因为鱼刺多,这就给小爷换成鱼丸汤。”他以为是小孩子不会吐鱼刺,被扎着过嘴,立即叫人去做一份鱼丸送来,务必把鱼刺给剔干净了。

随从立即去厨房吩咐,百岁眨巴着眼睛,没人跟他说遇到这种事儿该怎么回答啊!他看着弘晖,弘晖说:“让他们把鱼刺给去了,给你做成鱼丸尝尝。”

百岁小小的脑袋大大地疑惑,这到底是让吃还是不让吃啊!

一顿饭吃完,下面的官员就开始跟海棠倒苦水:“湖广一带民风彪悍,外来的棚民更是不服管教,打架斗殴都是小场面,他们械斗的时候那是成百上千人,旁人都不敢狠管。”

湖广一带的土司已经销声匿迹,这里还是江南的产粮要地,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在康熙头几次南巡的时候,那阵子还没有开始进口粮食,湖广每年往外调拨的粮食都有五百万石。除了说这里气候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之外,只能说这里的百姓非常勤劳。duwo.org 比奇小说网

因为这里紧靠长江,水运发达,加上能吃得上饭,各地来这里讨生活的百姓很多,有抱团来做生意的,也有没了土地的流民来到这里留下不走的,还有很多山民从山里出来给人做工混口饭的。

总之形形色色的人在湖广逗留,他们没有土地,摊丁入亩这事儿L也轮不到他们。所以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安置他们势在必行。

海棠在第一日就骑马带人巡视两湖,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整体呈现出一种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东部有大片的土地,也是大量人口聚集的地方。

海棠早就安排人来两湖查看地形,根据下面探查的结果,她打算在宝庆府(邵阳)建立一处水泥厂。

水泥还没有大面积用过,好不好用朝廷不知道,火器营用过一些,但那不是大场面,因此需要在南方试一试。机器已经做好了,这是一组巨大的机器,通过海运再换河运来到了洞庭湖,比海棠晚了十来天。

在洞庭湖后拆解成小部件,再换更小的船从资水来到宝庆。宝庆这里聚集了很多棚民,但是和洞庭湖周边相比还是少了。这里的棚民都是山上的百姓,宝庆也不是大地方,没法和长沙岳阳等地方比,因此这里是个很适合起步的地方。

随着设备一起来的还有大量火药,造办处的大师傅上岸后查看地形,选好了厂址,接下来就是招工。只要有吃的就有很多人来干活,招工只看身体是否健康,无论男女这里都收,女人做饭干些轻体力活儿L,男人们则是跟着火器营的人去山里爆破一些石头,来往运送石头。

起初本地人反对开挖石头,说是会惊扰了

土地爷,又说这是挖山,山神爷爷会发怒。反对都是些读书人,特意求见海棠,把很多书拿出来举例子,指出历朝历代都是敬天爱民,海棠这种开山指使民工做苦力就是在欺天,在鱼肉百姓!

海棠被骂得活脱脱成了个妖女,也不惯着他们,你们既然这么同情棚民,觉得本王的办法不好用,不如你们就施舍了家产去救救他们吧。

官府立即行动,找出这些人欺压良善的事儿L来,这事儿L官府不是不知道,往日不说,现在上面的人要弄你们,大家也不替你们瞒着了。于是依律宣判,严重的抄家轻一点的也是破财。

这些宝庆府的富商地主们都纷纷闭嘴,有的甚至在想不如搬到外地去,免得因为山神生气自家倒霉了。

这些人海棠没时间和他们计较,她在看造办处的人调试设备。设备用蒸汽机带动,而宝庆府周围就有煤矿。安装设备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这十天里面不仅在开采石头,还有人在修建厂房。在海棠的重赏之下,十天左右就围着设备建造出了大房子,随后设备开始调试,整个水泥厂开始运转。

水泥制作要分生料和熟料,生料是打碎石头和粘土按照比例混合,磨成细粉。随后进入炉子高温煅烧,温度要达到一千五百度左右。煅烧后还要掺入一定比例的其他物质,比如炉灰渣、石英砂等。看似简单的过程,这里面的比例不好掌握,火候也不好掌握。同时研磨用的设备也很难生产。

生产出来的水泥也没立即外运,而是就地使用,把周围几县的百姓也招工进来,建造仓库,宿舍和食堂。就用水泥建造房子,特别是仓库,因为要防潮防水,下面更是铺了厚厚的水泥。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要登记在册,工钱每日一结,海棠带来的大量人手就做登记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把棚民编录在册了。

因为棚民没有土地,所以在得知宿舍是给能留在这里做工的人盖的之后,纷纷询问怎么才能留下做工,连本地的百姓都来询问能不能日后也在这里做工。

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产出的水泥也越来越多,多余的水泥开始铺路,从水泥厂到码头的路被铺的宽阔平坦,大雨冲刷居然没有泡透,很多人都觉得有趣来看来热闹。当地的百姓在路上走来走去,看着十分新奇。接着开始修缮码头,码头扩大,把扩大出来的一部分留给水泥厂专用。

在海棠进入两湖的一个半月后,水泥从宝庆运出来,沿着资水进入了洞庭湖。

海棠要在洞庭湖附近的山上开发豪宅。顺便在洞庭湖周围不适宜种地种茶的土地上建造房子安置棚民。

此时海棠巡视完了湖北才和来到湖南的九阿哥见面。

九阿哥当时正和百岁玩耍,看见了海棠回来了高兴地大喊一声:“胖丫头,哥哥就知道你有办法,快说,咱们一起哄人……办差!”

海棠刚进湖南,没办差先花了大把的银子,她高调地买粮食买布,说是要建造房子,凡是来给他干活的管饭管穿衣,如果干得好了,二年后对表现得好的奖

励一处院子。

洞庭湖周边是澧州(常德)、益阳,岳阳二地,风景好能卖钱的地方她自然要留着,适合大面积建房又不影响耕地的地方她就打算安置棚民。

在澧州率先招人,凡是干活的人都有饭吃,入职的第一天领一块布回去做衣服。男女都收,男人有男人的活计,女人有女人能做的活,相同的职位同工同酬。而且海棠也不限制他们吃多少,只要别浪费,吃得下去就吃,干的本就是体力活,自然是吃饱了才好干活。

吃饱饭的诱惑实在大,别说棚民了,就是百姓也愿意来,甚至有人偷偷地藏一些吃的回去给孩子和老人。

海棠不让下面管太严,带走没什么,就是不能浪费。压根不用强调,大家骨子里都有节俭的美德,这时候浪费粮食的人简直是万里挑一的存在,一旦被发现立即被人围着指责。

大事儿L还没办,妹妹就花出去了八十多万,九阿哥就想知道妹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特别是听说妹妹光是借银子都借了一千万两,他好几晚上都没睡着,觉得这傻妹妹弄不好要把自己的身家赔进去。

有这个想法的还有雍正,他看着湖广总督递上来的折子摸摸嘴边的火泡,觉得妹妹这玩得也太大了,这要是落下个亏空怎么追?不追没法跟百姓有交代,追了妹妹就真的倾家荡产。

他因此开始查老爷子给他留的内库还有内务府的库银,作为把持了丝织行业的内务府,同时还把持着很多挣钱的行业,因此内务府凑凑是能把钱凑出来的。他现在发愁的是这一千五百花完不够,她还要借钱,再借内务府就真没钱替他还账了啊!

另一边海棠看到九阿哥的时候就说:“哥哥,你来得真是时候啊!来来来,我有幅画给你看。”

其实不只是一幅画,是两幅,一副是云山雾霭之间坐落了几处房子,一副是一幅房子的正面,看着各处细节倒是很好看。关键是这是油画,画面很大又很写实,给人的冲击感很强。

海棠问:“怎么样?”

“这画好是好,你想把这房子卖出去?”

“对啊,这事儿L就交给哥哥你了,回头在那边山上我给你弄出一座院子来,你呢就让人带着人去看,我还找了名声不错的风水大师在不同的方位确定了好多位置,到时候咱们接受定制,不怕他们要求多,但是要加钱!”

“你意思卖房子这事儿L交给哥哥我了?”

“对啊,咱们童叟无欺,说卖房子就真的卖房子,拿卖房子的钱还债啊,我都借债安置百姓了,不弄点生钱的法子怎么办?”海棠跟他说:“你看,这钱从钱庄到我的手里,安置了棚民后再还给他们,棚民盖了房子,这房子是有钱人掏钱,最后我把事儿L办了,户籍编了,税收了,这差事就算是办好了。”

九阿哥就说:“我听了一圈,你的意思就是你空手套白狼把事儿L办完了。”

“也不能很说,我费脑子了。”

九阿哥心里明白,海棠这事儿L不仅对下有安置,对上有交代,这里面的官员

还能再偷摸捞点,毕竟这么大的工程,不可能处处都防得住。这里面不仅动用了庞大的民夫数量,还动用了大量的官吏呢,光是京城的小官儿L都一船一船送来,别说本地的官员了。

简直是皆大欢喜啊!

他竖着大拇指跟海棠说:“妹妹,你真厉害。”

海棠笑眯眯地接受他的夸奖,两人随后对着一起哈哈大笑。

长江水道上很热闹,庞大的人口调动起来,许多物资的需求也是海量的。外地的砖瓦,外地的木工泥工,外地的粮食布匹,就连外地的药材商人都来了,因为大量大夫负责给这些棚民们看病,管吃管喝还管他们头疼脑热,因此湖北很多棚民都拖家带口的来做工。

尽管海棠说湖南这里处理完了就去湖北,但是湖北的棚民怕她把钱花完了就不管别的地方,一船船没家没业的人口结伴前来,迅速被编入户籍,落地后吃一顿饱饭,领了布料,有老娘媳妇的让家里人缝制衣服,没有家眷的把布料给人家,人家以边角料做报酬给做一身衣服,然后巧手的女人能拿边角料给孩子们做一件新衣服。

整个洞庭湖岸上热火朝天,湖广一带被调动,大家都能在这件大事里面分一杯羹。甚至为了让大船进入得更通畅,洞庭湖清淤的事儿L也一并干了。

等到水泥运到洞庭湖,先是沿着湖边开始修路,路又宽又平,水泥来多少用多少,甚至出现了民夫等水泥的事儿L来。好在弘晖比较会调度,先打地基再烧砖瓦,等水泥一来,直接开工。

两个月后,豪宅的样板间建造好了。建造了两处样板间,一种是传统的宗法庭院,就是中轴线两边建筑对称,分前后院。一种就是一栋楼分两二层,有多个房间。富人们对前一种很喜欢,对后面那种很鄙视,说是家里老老少少同住一栋楼不成体统!

九阿哥当时就收了定金五百万两,后续的尾款还有七百多万,并且这不是全部,眼下卖出去的仅仅是其中一片区域。

海棠两个月已经花了将近一千万了,这五百万刚好接上。

消息传到京城,雍正是整夜整夜睡不着,他本来就剃成秃瓢留了一撮头发,现在这一撮头发还每天都掉,再掉下去就要成和尚了!

他发现这种事儿L不好驾驭!就感觉像是坐在筏子上在河面上漂流,速度快慢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啊!

这事儿L弄不好是要动摇国本的啊!

然而除了这么做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随船还送来了一批水泥,这玩意雍正也是头一次见,就让人铺在了正大光明殿前面,铺好之后凉了几天,踩上去果然很硬,而且还防水,据说跑车跑马都可以,特别是走车,非常平稳,一点都不颠簸。

雍正就溜达到正大光明殿外面,踩在了上面,一边溜达一边想事该怎么办。

可偏偏不巧,今年夏天京畿里面的几条河流都在发水,短时间内雍正被这件事弄得焦头烂额,湖广的事儿L就暂时放一放了。

雍正就派出老六阿哥带着弘时去巡视京

畿治理河道。

治理河道这事儿L工部官员有经验,带着弘时除了是带着侄儿L教他办事,其实也有给弘时积累功绩的原因。

雍正一直强调说皇子不满十八岁不能封爵,这是遵循先帝制定了规矩。

然而弘晖和弘昀他们已经超过十八岁了,仍然没爵位,弘时自然也是个光头阿哥。对于皇子来说这不重要,因为无论有没有爵位都不影响他们出来当差,正是因为没有爵位,各种事情都是对照着亲王来的。

可是不会一直没爵位,日后总有一天雍正会给自己的儿L子们授予爵位,对于弘时弘历弘昼来说,他们出身没什么优势,那么爵位高低就看他们的功绩了。

弘时办的事儿L比较多,送公主出家,日常给雍正跑腿,这都是差事,尽管不起眼,也能说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次跟着老六阿哥出去治理河道就是正经的功劳了,积攒够了最低也是贝勒起步。

弘昼也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事儿L,他去祭祀过孔圣人。

弘历目前没什么值得说道的,但是因为他差事的原因,和很多官员的关系都很好。加上这孩子聪明伶俐又情商高,在雍正发怒的时候还是帮过不少人的,大家都承情。可是再花团锦簇的人缘也不如一件功劳来得好看。

因此弘历自己给自己谋划,看着能办成什么大事儿L让皇父和大臣们对自己刮目相看。

宫里的钮祜禄氏在外面的大事上出不了主意。所以弘历觉得找媳妇必须找个有大局观能对外面大事说出个一一二四的人才行。思来想去,没有什么谋士幕僚的弘历只能去找十一叔。

十一阿哥说了一件事:“听说你皇阿玛在谋划八旗种田的事儿L,你要是不怕辛苦就把这事儿L接下来。”

弘历很聪明,一听都知道这不是小事儿L。

他就说:“十一叔,我虽然不懂事,没见过大世面,也知道八旗是咱们的根本,这些年来凡是牵扯到八旗的都是大事,这种差事就是那些大人物都不敢轻易下手,我能行吗?”

十一阿哥就说:“这你不用担心,你看啊,你大哥出去跟着你姑妈办差,你四哥出去跟着你叔叔办差。你们都是小孩子,出去后都有一个能帮你们撑腰的人在,所以这事儿L你皇阿玛会给你安排好的。”

雍正也怕这些孩子不顶用,所以都是有人带着他们。弘历一想,就问:“这事儿L谁会带着我?”

十一阿哥说:“自然是你十二叔。”

弘历又说:“十二叔身体不好,估计要还要找一个老成的臣子才行,而且十二叔的事儿L也多,皇阿玛必要给我安排个妥当人,您觉得除了十二叔还有谁?”

十一阿哥笑着说:“这就要你亲自开口了,你觉得马齐老大人如何?”

马齐当年是康熙的左膀右臂,现在也是重要的朝臣,他出手雍正自然放心。

弘历对这人很满意,但还是说:“侄儿L想请奏皇阿玛让您带着侄儿L,侄儿L并不想麻烦十二叔。”

弘历对十二

阿哥没什么好感,说到底是因为十二阿哥曾经是废太子的拥趸,他现在对废太子的儿L子非常照顾让弘历很不爽。雍正有包容弟弟的心,但是弘历却对叔叔的过往不宽容。

十一阿哥对弘历的投桃报李心里满意,就说:“我没办过大事,你阿玛是不放心我的。”

弘历立即说:“您怎么说没办过大事?玛法葬礼这样的大事就是您办的啊!侄儿L这就回去向阿玛举荐您!”

十一阿哥一方面想隐藏自己和弘历的关系,一方面又想出头,他太想出头了,这都二四十岁了,还被哥哥们压得死死的,哪一天能轮到自己出来展示自己啊!

所以在出头这件事的影响下,他也没十分拒绝,和弘历谦虚了几句就放弃了。

弘历回到了圆明园,看到皇父在读信,他悄悄问苏培盛:“谁的信?”

苏培盛用手给他比画了一个“九”,他就知道是姑妈的信了。

此时十二阿哥进来,进门请安后问:“您招弟弟进宫是为什么事?”

雍正把信递给了十二阿哥:“你九姐姐现在已经到了湖北,开始仿着湖南处置湖北的棚民了。”

看他眉头紧皱,十二阿哥一边看信一边问:“您是担心什么?这不是挺好的吗?上下一心把事办成不正是您的期盼吗?”

“这差事要是从朕的吩咐看,办得很漂亮,朕让她安置棚民,她也安置了,就目前而言人人有饭吃,可朕的心悬了起来,二年后呢?等这事儿L结束后百姓没个正经营生可怎么办?现在的热闹都是一时的。再有就是你姐姐花钱太多了,万一,朕是说万一,万一这事儿L办砸了,朕没钱给她补这个亏空可怎么办?”

十二阿哥说:“这事儿L还没尘埃落定呢,您就是发愁得太早了,要是事儿L不成了您再发愁,刚开始您就愁岂不是杞人忧天?”

“你说得也有道理。”

他坐回去端茶喝了几口,看到了弘历就问:“刚才去哪儿L了,遍寻不到你。”

弘历赶紧请罪,就说:“刚才出去听到大家说京畿发水的事儿L,听得入迷了就回来得晚了。”

十二阿哥笑着问:“治水这事儿L弘历喜欢听?”

弘历笑了笑,说:“当初皇阿玛治理浑河,哦,是永定河,皇玛法给改成永定河了,皇阿玛治理永定河就卓有成效,儿L子常常听,只是……”

虽然这是在拍马屁,雍正也确实治理过永定河在皇父跟前大放异彩,对这事儿L雍正也很得意,然而他这人不太爱听拍马屁,要是不夸他还好,一旦夸他,他瞬间进入到一种斗天斗地斗人间的状态中。

他沉声问:“只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