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二章 九阴真经前传 义爷爷黄裳在上受孙儿一拜

话说两头!

方衙内捡到宝似的,连忙冲到了门外。 他可怕再晚一秒,徽宗大大就会后悔?

让他很意外的是没有,居然连个内侍都没追出来。

他的心情大好,差一点就有裸奔庆祝了,但下一秒他自己也怔愣住了:

特么的, 这御笔可不是白得的?

还要去什么阁,拿本老什子经,他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绝对不能返回去。

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一步算一步,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御笔在手,天下我有!

可不就是指现在的方衙内吗?

他很自信有嘴就能找到路,迎面恰巧走来一个小内侍,他自信满满的拦住了他的去路,还面带微笑:

“请问中贵人,什么阁有南啥经?”

但没有理他,直接忽略,快步错身匆匆而去。

估计是人都听不懂他说的什么话吧?

方衙内这个暴脾气上来,看不起我?敬酒不吃吃罚酒?别忘了我还有个杀手锏。

看到迎面又有一位年轻内侍走来。

“站住!看看这个什么?”

看到方衙内内高高举起的御笔,在宫里当差,没见过的也总该听过吧?这内侍吓得连忙下跪:

“小的该死,请大人恕罪!”

方衙内对他的表现很是满意:

“什么阁,有本南什么经?”

“宫里道家仙经,大都收藏在潜道阁。”他想了半天,说出这么一句话。

“那潜道阁具体在哪?”

方衙内当然要进一步挖掘。

“那小的就不知道了,宫里也也没几个人能知道的!”

“那你先走吧。”他这次也算有收获, 打定主意继续前行,再找一个高级别内侍,肯定能打听到更多。

所以之后,路过陆陆续续十来个,类似小内侍宫女啥的,他都没去过问。

直到来到了一个大一点的豪华宫殿建筑前, 上面写着:翰林苑!

预感这是能逮到鱼问询的地方,于是豪横地从袖中掏出御笔:

“ 站住,潜道阁怎么走?”

看到了一个红色官服文臣模样的出来,方衙内就立马问上了。

“听院长说过一次,好像是在秘阁附近!守阁官是黄裳大人!”一看到方衙内那手上的御笔,那人也就老实的回答道。

“带我去!”好不容易遇到个明白人。方衙内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但对‘黄裳’这似曾相识的名字,嘀咕了一路……

这人倒也很配合,没有二话,直接起步前面带路。不知遇到了多少人?不知跨过了多少弯?更不知经过多少楼阁……

来到一座宽阔高大、装饰豪华的殿楼。

“这就是秘阁!”

“好,那就多谢了,你可以先离开了。”方衙内是个厚道人,不会将一个人压榨干,很会适可而止。

正在此时,一种尖细的声音传来:

“李纲,你来这里做什么?”

‘哟,原来他就是差点就力挽北宋狂澜于既倒的李纲,怪不得那么有眼力价?’

来者很是不善,两个内侍和一个高大的白面微须人,看着有一股邪气外溢。

“参见童枢相!我……”李纲弯腰恭敬地回话,却很快被一个蓝衣内侍打断了。

“任何闲杂人等,不得无故靠近秘阁,你作为翰林学士,难道不知规矩?”

方衙内心中一惊,得知眼前就是童贯和其爪牙,但太咄咄逼人,方衙内忍无可忍,不能让李纲难堪,唯有挺身而出:

“那带着这个,有资格来吗?”

御笔一出,谁与争锋?

周围一下都安静了下来,根本没有人敢出头, 敢出声?

“方衙内突遭横祸,不在府中静养,却贸然闯皇宫有何贵干呢?”

很快是童贯的尖声细语打破了沉静,不愧是大奸臣老太监,暗讽之意很浓。

即便方闲手持御笔等同握有尚方宝剑,童贯很疑惑自己竟没得到半点消息?

“你猜?”

这谁猜得着?刚刚才在画院发生的事,根本还没在皇宫传播开来?

“猜不着,就别瞎猜了?你很快就知道了!不过现在我要去潜道阁,三位内侍,有谁受累能带一下路?”

这三位内心一阵阴笑,还是原先的蓝衣内侍,立马起身引路:

“来使,请这边走!”

“哈、哈、哈……”方衙内很夸张地大笑几声,再得意洋洋的大步离开:

“各位,后会有期啦!

李纲,改天再找你讨要书画!”

李纲内心很是感激:‘这拿御笔的难道是方中丞的独子?还真能处,自己可能会被童贯秋后算账时,能拉自己出火坑!

又不知走了多久?不知遇到多少人?不知跨过多少弯?更不知经过多少楼阁…

终于来到一座并不起眼,没设窗户,墙壁朱漆有脱落、大门黝黑的低矮小阁前。

“这就是潜道阁,来使请自便,小的先行告退!”蓝衣内侍边说边转身快步离去,压根没问方衙内同不同意?像是怕见到厉鬼似的、屁滚尿流般逃了?

那尿骚味貌似还飘了一路……

“这太不专业了吧?人没见着,经也没拿到?再者,到时我怎么回去啊?”

方衙内纵然艺高人胆大,但人地两不熟,多少有点心里打鼓。

不过也没得选,所谓‘下马问前程’,只能硬着头皮、挂着微笑敲门。不料敲了半天,无人应声,更无人开门?

“那我推门进来喽,我敲过门的;我是奉官家之命来拿经书的,你们千万不要在黑屋打我呀……”

方衙内战战兢兢地说着,颤颤巍巍地把门一下给推开,犹豫半天走进两步。

突然,大门快速关闭,一阵急促阴风迎面扑来,吹乱了他的衣袂,吹鼓了他的袖口,吹痛了他的额头——

他头皮发麻,头疼欲裂。

说就要被人‘摧敌首脑’都不为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

在这危险关头,方衙内急中生智,突然悟了:

黄裳不就《九阴真经》作者吗?背一段经文作投名状,郭靖会,我也会呀?

因为我拿了官家的御笔,他就要借刀杀人嘛?会不会太小家子气了!

而匡江沙那么积极推我来,以为不用跪,有好事,其实他怕黄裳怕的要命!

怪不得童贯他们一脸奸笑,居心叵测,原来是想让我主动羊入虎口呀?

‘要活下来,要打他们的脸,打得啪啪作响,我更要成为黄裳的自己人!’

掌风顿停,一声大喝:

“你是谁?”

“自己人,大大滴自己人啊!”

方衙内虎口脱险,心有余悸,只能极力掩饰,怎么能保命怎么来。

“你为什么会……”

“家学崇道,家父督导,自幼各种道家典籍,遍访名山大川寻仙问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